董智玉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會計系,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2012年12月19日我國財政部修訂并頒布了新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新制度對原有科目及財務報表的編制進行了重新規定,全面地規范了事業單位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新制度不僅沿用了原有制度的合理內容,同時又有重大突破和創新。
新制度要求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客觀地反映在業務活動中長期資產損耗的價值,增設了“累計折舊”和“累計攤銷”兩個科目。在計提時,新制度規定了“虛提”的創新方法。即在計提折舊或攤銷時,沖減非流動資產基金,而非計入成本費用,具體核算為: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貸:累計折舊/累計攤銷
原制度下,事業單位的基建投資執行《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基建資產、負債、收支都只在基建賬套中反映,導致基建數據長期“游離”于會計“大賬”。新制度要求基建定期地并入會計“大賬”進行反映。具體核算為: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固定資產(事業基金)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固定資產
長期借款
財政補助結轉(事業基金)
新制度重新界定了財政補助收入的口徑,要求在“事業支出”科目下單獨對財政補助支出進行明細核算,增設“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兩個凈資產類科目,全面清晰地核算財政收入用于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的結余。具體核算為:
借:財政補助收入——基本支出——項目支出
貸: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
借:財政補助結轉——基本支出結轉——項目支出結轉
貸:事業支出——基本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項目支出(財政補助支出)
年末,借或貸:財政補助結轉——項目支出結轉貸或借:財政補助結余——(XX項目)
新制度嚴格區分財政補助和非財政補助結轉和結余,設置了“非財政補助結轉”、“事業結余”等科目詳細核算事業收入等非財政資金用于專項和非專項的結余部分。具體核算為:
借:事業收入——各專項資金收入
上級補助收入——各專項資金收入
貸:非財政補助結轉
借:非財政補助結轉
貸:事業支出——非財政專項支出
其他支出——專項資金支出對于事業結余
借:事業收入——各非專項資金收入
上級補助收入——各非專項資金收入
貸:事業結余
借:事業結余
貸:事業支出——其他資金支出
其他支出——各非專項資金支出
新制度針對事業單位中普遍存在的無償接受捐贈、調入資產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在沒有相關憑據、同類資產的市場價格也無法可靠取得的情況下,按照名義金額即以一元入賬,并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該項資產的情況。具體核算為:
借:存貨 1元
貸:其他收入 1元
新制度對事業單位的科目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改進,新增、取消了部分科目,對一些科目進行了修改,同時完善了各科目的核算內容、明細科目設置等。新舊科目對照如上表:
新制度增加了“財政補助收入支出表“,同時,改進了原有報表的項目、結構和排列方式。例如:對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負債分別按流動和非流動項目分別列示,并且取消了該表中收入、支出項目;改進了收入支出表結構,既全面反映事業單位一定會計期間的全部收入、支出,又分別列示“財政補助結轉結余”、“事業結轉結余”,并反映年度非財政補助結余的形成及分配情況。
隨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類、國有資產管理等各項財政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改革涉及到會計科目及核算方法的調整。進行會計制度的改革及創新,可確保會計標準與財政改革有機銜接。
新制度對會計核算上的要求及調整,反映了預算管理和單位財務管理的雙重要求。例如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計提折舊和攤銷,既不影響單位支出的預算口徑,又能夠反映資產隨著時間推移發生的價值損耗,為單位進行內部成本核算提供數據支持;基建并“大賬”和以名義金額計量資產有利于事業單位對取得的資產及時入賬,提高會計信息的完整性,通過資產的賬實核對加強管理,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對于事業單位新增的凈資產類科目,如“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非財政補助結轉”等將原有的“事業基金”進行了拆分,分為財政資金用于專項和非專項的結余及非財政資金用于專項和非專項的結余四部分,分別在四個凈資產類賬戶余額進行體現,符合“財政撥款結轉結余不參與預算單位的結余分配、不轉入事業基金”、“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等管理規定,有助于規范事業單位的支出和分配行為,可促進事業單位健康、可持續發展。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會〈2012〉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會〈2012〉7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