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君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寧夏銀川750001)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越來越被用人單位注重。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成為既有較強的職業技能,有具備良好職業素養,筆者所在學校開展看“企業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期望”調查分析,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現狀、高職學生擇業觀、價值觀及用人企業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評價、企業希望怎樣的大學生道德素質等問題采用了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形式進行了調查研究。分析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創新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思考。
本次調查主要是在我院畢業學生實習就業集中的、于學院專業設置相符的8個企業中進行,共發放調查試卷1200份,回收問卷1092份,回收率91%。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美麗的塞上江南、回族之鄉、愛伊河畔—寧夏銀川市,是一所具有鮮明區域特色和辦學優勢的公辦高等職業院校,承擔著為寧夏清真餐飲服務、專備制造、能源化工行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任。
學院搭建了“學生素質教育模式”信息、交流、實踐、課程四大平臺。在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把專業素質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貫穿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主要通過專業教學、專業實訓、專業實習等實現。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思想素質、人文科學素養、身心健康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智能結構達到完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坐落在美麗的塞上江南、回族之鄉、愛伊河畔—寧夏銀川市,有近60余年的辦學歷史,傳承學院文化,凝練辦學精神,提煉出人文底蘊濃厚、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通過學生對“辦學理念、辦學定位、校訓、校風、教風、學風”人文理念的了解和學院人文環境對學生的熏陶,學生對“德能并重、多元融通、對接產業、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的深刻領悟,和對學院堅持走培養“德美品質、健全人格、專業素養好、實踐能力高的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有責任、有愛心、有知識、會動手、懂管理、善經營人才”的人才培養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弘揚,使學生精神品質得到升華提高。
1.關于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現狀的調查統計

企業對當前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狀態認識 總體上較好 好壞參半 令人擔憂 值得警惕百分比 47.2% 30.3% 18% 4.5%
2.關于學生擇業因素調查統計
這組數據顯示學生擇業時把直接經濟收入和未來的個人發展狀況作為成功擇業的主要標準,說明擇業觀中存在較大比重的短期“求利”觀。
3.關于學生最缺乏的職業道德素養內容調查統計

學生最缺乏的職業道德素養內容首選站百分比敬業精神16.8%吃苦耐勞精神50.6%價值取向14.6%團對合作精神9%勞動紀律0%誠信意識2.3%責任意識6.8%
這組數據顯示了大學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吃苦耐勞精神的缺乏,其次是敬業精神、勞動價值觀不能符合企業的要求和責任意識的不足。
4.用人企業對我院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評價
結直腸癌又稱大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治療結直腸癌的方式主要為手術,但在術后,會存在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患者睡眠治療下降,心情壓抑郁悶,進而導致生活質量都下降等不良狀況,但當前臨床效果顯示,在術后對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會是這種不良情況減弱,會提高患者的生活和睡眠質量。因而,特選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兩年內的40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試驗分析,現報道如下。

評價表現比例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思想表現敬業精神勞動紀律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創業精神合作精神10.1%12.4%19.1%16.9%12.4%9%14.6%62.9%51.7%51.7%40.5%53.9%43.8%50.6%19.1%33.7%29.2%40.5%31.5%38.2%32.6%7.9%2.3%0%2.3%2.3%9%2.3%
從表中反映了用人企業對我院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方面總體滿意度較高。但滿意的層次還不夠高,仍需繼續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
在走訪的用人企業中,也比較集中的反映了高職畢業生在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上的不足,他們在進入社會后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動力匱乏,存在對行業技術革新和生產流程革新的不適應現象。
1.關于企業招聘畢業生主要考慮的職業道德素養因素調查統計

企業招聘畢業生主要考慮的職業道德素養因素首選占百分比敬業精神學歷文憑實踐能力專業知識和技能外貌氣質其它能力33.7%創新學習能力12.4%團對合作能力5.6%5.6%10.1%25.9%2.3%4.5%
從表數據顯示,用人企業招聘畢業生中首先考慮最多的是“敬業精神”,高于通常人們所認為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其次考慮最多的是“創新與學習能力”。從表中還可以看出高職學生學歷問題不構成就業影響主要原因。
2.關于影響畢業生發展的主要職業道德素養調查統計
從表數據說明,高職畢業生在“工作紀律”、“工作態度”、“誠信意識”這些方面的表現較好。在“業務能力”(15.8%),“敬業精神”“表達、交際能力”方面需要加強。
3.關于企業滿意的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因素調查統計

令企業滿意的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因素百分比敬業精神責任意識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團隊合作精神價值取向學習能力22.45%15.8%14.8%12.25%12.25%5.11%4.09%
統計顯示,出現頻率最高是“敬業精神”,其次分別是“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
1.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
(1)高職畢業生職業道德素養的總體狀態仍然令人擔憂,值得重視,擇業觀和價值觀趨向于功利,吃苦耐勞精神缺乏,工作崗位開展工作創新動力不足。
(2)用人單位招聘畢業生時希望畢業生能敬業愛崗,扎實的投入到崗位中,畢業生“專業知識、技能”、“外貌氣質”和“學歷文憑”不構成就業壁壘,多數企業不歡迎大學生不守誠信。只有建立較強的“責任意識”、工作中注意培養“團隊精神”,才是良好發展的前提條件。
“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是高職畢業生急待提高的職業素養。因此,高職院校要培養受企業歡迎的人才,加強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十分必要.
2.對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建議
(1)確立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地位,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調查分析發現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不再是企業用人首要考慮的因素,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將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放在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同等的戰略位置。必須明確“教書”與“育人”同等重要,解放思想,糾正忽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思想。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動員“人人”利用“處處”育人。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文件,又是教育質量檢查和控制的依據。高職院校要開展崗位職業素養分析,歸納出崗位職業素養要素,構建起從標準、內容、途徑到評價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全面培養大學生的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并把隱性職業素養的培養做為重點。從而真正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工作在滿足個人可持續發展需要與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的有機結合。
(2)開發符合學院實際和用人企業認可的職業道德素養培養模式
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的辦學中,須加強與用人企業的合作,探索符合學校人才培養實際和企業滿意的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模式,使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教育適合當代社會實際,要依據企業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要求的具體標準建立科學性、針對性、實用性的職業道德素養內容體系,實踐道德能力的訓練,收集現實案例和出現的問題組織課堂教學。
(3)搭建校內外實踐平臺,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
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教學、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的作用,積極為學生創造校內外鍛煉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是加強職業素養訓練的重要途徑,讓學生邊做邊學,提前感受企業文化,提高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科學設計學生課外活動和素質拓展的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采取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方式,積極搭建職業素養內容豐富、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參與性強的校園文化活動平臺,將企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通過校園文化的長期影響,不斷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品質。
(4)建立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考核體系
建立科學、公正的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考核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學生道德踐行和綜合素質測評的考核平臺,將職業道德內容考核直接與學分掛鉤;在廣大教師隊伍中明確對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責任,建立職業道德素養教育任務考核機制,要把“育人”和“教書”同作為教師工作的考核內容。
職業素養是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現代社會是一個職業身份流動變化迅速的社會,只有具備健全的人格、堅定的人生發展目標、團結合作、不畏困難、善于學習的基本素質,才能在職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只有不斷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才能提升就業競爭力,使學生立足崗位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