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京

一般地講,企業的功能就是創造就業與稅收,但國企特殊些。市場經濟的政府職能,主要是四項: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公正、提供公共產品(服務)以及扶貧。以上職責操作起來千頭萬緒,政府很難事必躬親。不得已政府只好辦企業,讓國企來協助。我們講國企特殊就在于它要承擔部分政府職能。
明確了國企的定位,國企改革的分類也就跟著明確了。第一類國防軍工企業。由于事關國家安全,毫無疑問必須由國家獨資,旁人不能參股;與軍工相關的零配件生產企業,可允許非公資本加入,但也得由國家絕對控股。軍工企業改革的重點是完善內部分配機制,強化對管理層與員工的激勵與約束。
第二類資源(能源)類企業。此類企業雖與軍工企業不同,但也關乎國家的經濟命脈與生態保護,故此類企業可以投資主體可多元化,但前提是國家要絕對控股。改革的關鍵是,公司董事會構成要按出資比例定,而經理人員一律由董事會招聘。這是說,國資委今后只需選派董事、董事長,不得再任命總經理、副總經理。
第三類提供公共品(服務)的企業。公共品的生產,民營企業通常不會投資。而既然是公共品,公眾有需求,政府提供就義不容辭。所以公共品通常得由國家投資的企業提供。參照國際經驗,此類國企改革重點有二:一是建立由社會公眾參與的企業考評機制,并將考評結果作為高管層任免的重要依據;二是通過招標委托非公企業生產,然后政府訂購、再提供給公眾。
第四類一般競爭性國企。要說明的是,對照政府職能,此類國企顯然非政府職能所需,下一步應加大這類企業的改革力度,總的原則,是“有所不為”。當然也不是要完全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但國資的比重應降低。現有的高新技術與支柱產業的企業,國家可相對控股,無需絕對控股;所有其他競爭性企業國家仍可持股,但不應再持大股,否則民間資本想請怕也請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