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今年以來,全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總體呈現出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結構變化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與全國其他省區一樣,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貴州省工業正面臨全新挑戰。
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上半年全省工業經濟實現“雙過半”的基礎上,立足穩中求“變”、“變”中求大,積極搶抓多重利好機遇,加快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方位提升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力爭今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2017年達到1.8萬億元,2020年達到2.8萬億元,奮力實現新常態下全省工業經濟再上臺階。
搶抓機遇積極應“變”
新常態下,貴州省工業發展除“要一如既往不講條件、不找借口、不打折扣,堅決貫徹國家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系列政策措施,堅決把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還需從當前的一系列新變化中找準利好機遇,打造新的增長引擎,方能有效驅動全省工業經濟實現內涵提升和外延擴張。
記者從省經信委了解到,今年以來,貴州省工業主要面臨三個方面變化,即新結構的變化、新市場的變化和新動力的變化。為盡快適應這三個變化,全省正著力從與之對應的區域協調發展、承接產業轉移、新一輪技術革命等方面挖掘新潛力,搶抓新機遇。
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大力做好貴州省近海、近邊、近江的大文章,主動加強與珠三角經濟區、成渝經濟區、長株潭經濟區“三個經濟區”的合作;找準貴州省在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貴廣鐵路經濟帶“三個經濟帶”中的發展支點;加強與周邊省份合作,并借力渝新歐鐵路,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建立與周邊省份常態化合作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對接小組,切實做到有專人分管、有班子工作、有協調機制。
承接產業轉移方面,依托新的市場消費需求,把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與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結合起來,重點承接市場需求好、關聯配套強的深加工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重點選擇環境友好型、生態友好型產業,同步推進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依托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優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引進戰略投資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等產業。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中,貴州省與全國大致處在同一起跑線,需要充分依托貴州現有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促進經濟發展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以電子信息產業跨越發展為突破口,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并快速壯大其規模,加快突破工業化和信息化“兩道門檻”。
調整結構主動謀“變”
今年上半年,全省能礦產業占工業比重53.9%,同比降低2.7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加值增幅超過30%,一升一降,體現了貴州工業經濟增長韌性增強,結構調整持續向好。
長期以來,貴州高度依賴能礦產業和白酒煙草等傳統產業,工業總量的70%由煤炭、電力、煙、酒、建材等“傻大黑粗”貢獻。適應新常態需主動謀“變”,貴州省提出“跳出能礦產業抓工業”,按照“傳統產業生態化、特色產業規模化、新興產業高端化”的思路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對能礦產業,全省以加快推進“四個一體化”為總抓手,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降低要素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推動其朝著綠色、環保、高效的新型工業化快速轉型。
黔西縣黔希年產30萬噸乙二醇煤化工項目,是全省首批“四個一體化”重點項目之一,該項目的脫硫裝置鋼結構主體工程近期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正式投產運行。這套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套煤制乙二醇生產裝置,投產后不僅能將原料煤效益放大數倍,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而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環保標準,是具有標桿作用的化工類產業示范工程。
截至目前,全省首批19個“四個一體化”重點建設項目已有17個子項目建成投產,貴州黔桂天能焦化200萬噸/年煤焦化及化產精深加工項目1號焦爐已投入試生產,貴州金正大硝基復合肥及水溶性肥料工程項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安順黃果樹鋁業煤電鋁一體化循環經濟技術改造項目18萬噸電解鋁產能實現達產……
在能礦產業快速轉型的同時,要在新常態下持續做大全省工業經濟“蛋糕”,還必須壯大特色產業規模和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既是全省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又能在環境友好型、產業環保型上實現“雙贏”。
機械制曲取代人工、數字化監控曲餅發酵、封閉數字化管道輸送基酒……在仁懷名酒工業園區,高科技、現代化的生產改變了人們對于白酒傳統工藝改革難的認知,貴州酒企開始具備拓展海外市場的“國際范”。
作為貴州省特色產業“五張名片”之一的醫藥產業,憑著良好的資源稟賦和多年厚積的產業基礎,正朝著規模化發展大步邁進。根據省委、省政府對醫藥產業的規劃,到2017年,全省將實現中醫藥產業產值800億元力爭1000億元、中藥材種植500萬畝的目標。
同樣,隨著全省對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的培育力度不斷加大,全省新興產業發展也風生水起,勢頭看好。
據省經信委最新提供的數據,上半年,全省新興產業發展迅猛,增加值同比增長36.9%,高出工業平均增速20個百分點,其中,信息產業總量規模達600億元,同比增長64%,高端裝備制造業同比增長22%,新材料產業同比增長21%。而根據全省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15年,全省信息產業實現規模總量3100億元;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是信息產業)將占工業產值的1/3。
創優服務全力促“變”
“對國有企業的扶持措施盡量落實一點”,“中小企業現在融資難度大、成本高,希望省里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不久前,在貴州省“雙服務”行動遵義服務組座談會上,來自遵義市政府職能部門和企業的代表,紛紛就當前項目進展、企業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與省級職能部門面對面進行交流。
今年以來,為適應新常態,全省開展了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雙服務”大行動,通過省、市(州)、縣三級聯動,由省政府領導分別負責9個地級市(州)和重大企業與項目,實現對全省520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1010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精準化服務全覆蓋。
通過開展“雙服務”大行動,不僅及時解決了企業和項目在落地、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進一步完善了政府服務企業、解決問題的機制,而且有效促進了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據統計,今年1至7月,全省新開工項目3954個,建成投產項目1915個,實施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1460個、累計完成投資3691.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5%,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為力保全省工業經濟實現平穩高速增長,9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開視頻會議,全面啟動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通過省級重點抓100戶企業“立標桿”,市級重點抓1000戶企業“強骨干”,縣級抓10000戶企業“夯基礎”,在全省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發展格局。力爭2014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2017年達到1.8萬億元,2020年達到2.8萬億元。
省委、省政府明確8位省政府領導重點聯系十個重點行業,24位省級領導與50位廳局長定點聯系一百戶企業,重點負責將100戶企業培育成長為五十億元以上企業,定期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以確保“百千萬”工程收獲實效、達成目標。
與此同時,明確市級領導重點負責將聯系的1000戶企業培育成長為十億元以上企業,縣級領導重點負責將聯系的10000戶企業培育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各級領導負責指導企業理清思路、制定目標,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形成企業主體、政府服務、領導聯系、部門幫扶、社會支持、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實施工業“百千萬”工程,是貴州省看準時機、找準要害,以創優服務和環境為先導,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的又一重要決策;是進一步做大工業、做優產業、做強企業,加快全省新型工業化步伐的重要手段,必將引領全省新型工業化朝著更高水平邁進。
“‘雙服務大行動給我們吃了‘定心丸,‘百千萬工程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更加廣闊美好的發展前景。”不少企業負責人充滿信心,隨著全省服務水平日益提升和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在貴州投資興業,他們越來越有信心。(責任編輯/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