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和

今后幾年高速超高速增長可能仍將是貴州經濟增長的常態。
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用“新常態(new normal)”來描述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世界形勢,他提醒人們,世界也許再也不能夠回到金融危機以前的穩定的“正常”狀態了,而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正常”狀態——新的金融體系、新的消費觀念和商業環境,以及危機以后經濟復蘇緩慢而痛苦的過程。
一些研究機構認為,未來幾年,中低速增長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常態。國內有研究認為,“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經濟增長的常態主要情況是:1979-2013年,貴州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1%,特別是2003年以來,貴州經濟連續11年保持了兩位數的超高速增長,這在貴州經濟發展史上是空前的。
在過去36年里,貴州經濟增速低于8%的只有6個年份,低于7%的只有4個年份,其他各年均保持了高速甚至超高速的增長,全省在這一時期創造的國民財富(以GDP衡量)相當于建國以后至改革開放以前這30年里創造的國民財富的總和的20倍,比1413年建省以后至改革開放前這565年里創造的國民財富的總和都還要多好幾倍。因此我們可以說,高速、超高速增長是這一時期貴州經濟增長的常態。
但是我們也觀察到,貴州經濟增速在2011年達到15%這一新的高點后,卻呈現出逐年回落的情形:2012年13.6%,2013年12.5%,今年上半年10.8%。于是有人開始擔心,貴州經濟增速會不會一路下滑下去,同全國一樣進入“中高速”的新常態呢?
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常態,雖然會考慮外在因素和短期變動,但主要看的是內在因素和長期趨勢。根據近年來我省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經濟運行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于以往的較強韌性,可以看出,“十二五”以來貴州經濟增長的基礎與內在動力不是弱了而是大大增強了。
從發展階段看,貴州總體上進入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2013年工業化率為33.6%、城鎮化率為37.8%;根據工業化、城鎮化的一般規律,在這種情形下,以貴州已經具備的發展基礎、態勢和潛力,只要不出現不可控的巨大外部沖擊或持續的天災人禍,貴州在今后幾年要實現高速甚至超高速的經濟增長仍有可能。
從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看,現階段貴州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較前幾年雖有所降低,但仍然超過12%,這說明貴州高速超高速增長的長期趨勢并沒有改變。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是指一國(或地區)在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經濟增長速度。它表示一個時期內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另一個與之相關的術語叫適度增長區間,它表示實際經濟增長圍繞潛在經濟增長率而波動的可接受的幅度,在這個波動幅度內,既不引起資源的嚴重制約,也不引起資源的嚴重閑置,既無通縮也無通脹。目前貴州經濟基本上仍在適度高速增長區間的下限內運行,并沒有繼續下滑至“中高速”的明確證據。
因此,我認為,目前貴州經濟增長速度較大幅度的回落主要并不是內在因素造成的,而可能與外部沖擊有關,包括后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減速、宏觀經濟政策變化等;雖然外部影響和短期波動(下滑)很大,但貴州經濟增長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今后幾年高速超高速增長可能仍將是貴州經濟增長的常態。
但是,在世界經濟中低速增長和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貴州要努力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資源消耗的增長模式注定難以為繼,必須通過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和依靠科技進步來拓寬增長的領域和空間。對貴州而言,當下最緊迫的是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因為巨大的改革紅利將進一步增強全省經濟的增長潛力。
據初步測算,由于體制機制的束縛,貴州目前的資金配置效率和人才使用效率都居于全國后列,每年因此而損失的增加價值相當于4-5個百分點的GDP增長。這意味著,如果能通過改革開放將資金資源和人才資源的配置效率調整到最優,貴州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提高4-5個百分點以上,這對于維持貴州今后一個時期的高速發展意義重大。(作者系貴州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