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輔圣 (中鐵二十四局集團安徽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11)
宿州市北外環上跨京滬鐵路立交橋工程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橋長578m,主橋、引橋雙幅設計,單幅橋面寬19m,兩幅橋間凈距7m,全橋共18孔6個連續單元,橋孔布置為:3-(3×30)+3×42+2(3×30)m,上部結構采用先簡支、后連續的預應力混凝土(后張)箱梁結構,全橋共有30m預制箱梁180片,42m預制箱梁36片。
其中第10跨箱梁上跨京滬鐵路,左右兩幅共計12片42m箱梁,因跨鐵架梁須向上海路局申請線路封鎖。根據路局相關文件規定,架橋機過孔為線路Ⅱ級封鎖,如果架橋機架完一幅后退回轉移至另外一幅架梁時,勢必造成架橋機兩次過孔,需要兩個Ⅱ級封鎖點,為減少Ⅱ級封鎖點數量,且保證封鎖點的連續性,經分管領導及項目部研究決定,當架橋機架完一幅后,在兩幅橋之間搭設臨時鋼支墩,采用架橋機直接橫移至另一幅的方案,從而達到減少一個Ⅱ級封鎖點,且保證了封鎖點的連續性。
根據42m箱梁的相關參數,為滿足要求,選用JQGs280-55型架橋機進行箱梁的架設,該架橋機的相關參數見表1。

架橋機相關性能參數表 表1

圖1 臨時支墩立面圖
為實現架橋機左右幅橫移,需在兩幅橋間設置兩座臨時支墩,以支承架橋機橫移軌道。
臨時支墩采用內徑Φ50cm鋼立柱支撐,每個橫移支墩共6根鋼立柱,臨時支墩鋼立柱順橋向間距為2m,橫橋向間距為3.5m,單根鋼立柱高度為11m,由2根5.5m長鋼立柱螺栓拼接而成,鋼立柱間采用[10槽鋼斜拉、橫拉兩道,上部采用I32a雙排工字鋼,下部采用I40a三排工字鋼作為平臺,鋼立柱下設置3道條形基礎,基礎尺寸為3.5m×1.5m×0.8m,混凝土等級為C30。臨時支墩具體結構及尺寸見圖1。
2.3.1 臨時支墩受力分析

圖2 臨時支墩側面圖

圖3 基礎平面圖

圖4 架橋機軌道斷面圖

圖5 超靜定結構受力模型圖
架橋機(整機339t)自重通過軌道傳遞給臨時支墩上排工字鋼(I32a),再傳遞給主梁工字鋼(I40a),再傳至鋼立柱,最后傳遞至混凝土基礎。
當架橋機橫向移動時,設定架橋機重量由兩座臨時支墩平分,另前支腿和中支腿各有2個支點,故每個支點處受力P=339/4=84.75t,在此力P 的作用下,架橋機軌道受力,并由支墩上排工字鋼支承。
2.3.2 上排工字鋼受力檢算
以架橋機軌道為研究對象,底下由9排工字鋼支承,在P的作用下,軌道存在多個支點,從而形成超靜定結構。
架橋機橫移軌道斷面尺寸如圖4。
軌道慣性矩I1=0.014×0.3123÷12×2+0.012×0.3123÷12+0.35×0.0193÷12×2+0.16552×0.35×0.019×2=4.65928×10-4(m4)=46592.8cm4
假定軌道三點受力,受力模型如圖5。
因圖5為對稱結構,故有R1=R3,跨度L=0.7×2=1.4m,I32a工字鋼支點跨度L′=2m。I32a工字鋼截面特性:慣性矩I2=11080cm4,截面抗彎系數Wx=692cm3。A3鋼彈性模量E=2.1×105MPa,容許應力[σ]=200MPa。
變形協調條件為:R2支點處I32a工字鋼撓度等于跑道R2支點處撓度與R1支點處I32a工字鋼撓度和,即Y2=Y1+Y R2。
另根據靜力平衡條件可得:P=R1×2+R2,力P 與力R2產生的撓度(疊加計算):
Y(P–R2)2=(P-R2)L3÷(48EI1)
R2處I32a工字鋼的撓度:
Y R2=R2L′3÷(48EI2)÷2
R1處I32a工字鋼的撓度:
Y R1=R1L′3÷(48EI2)÷2
建立如下方程組:

由式(1)、(2)聯立解得:R1=0.252P;R2=0.496P。
M=R2L′÷4=210kN·m,因I32a為雙排,故σ=M/2Wx=152(MPa)≤[σ]=200MPa,滿足要求。
選取主梁工字鋼為研究對象,以同樣的方法,可以檢算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
通常遇到類似的超靜定結構時,為簡化計算,一般采用的是將超靜定結構簡化成靜定結構,利用靜力平衡條件進行求解,因為此方法將超靜定結構中支點處的負彎矩省略掉了,故使得計算出來的數據均偏保守。而利用變形協調條件進行求解的時候,就可以避免此類問題,從而達到更加精確、同時節約成本的目的。
基于變形協調條件的優勢,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技術上考慮,在解決日常施工中遇到類似的超靜定結構時,都具有借鑒意義。
[1]單輝祖.材料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包世華.結構力學[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3]周水興,何兆益,鄒毅松.路橋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