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勇 王 頌 李建群
(1.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2.神華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市東城區,100011)
與通常的建筑類和IT類項目管理相比,地質類項目既有唯一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等共同點,又有周期短、分布零散、施工條件艱苦和目標易變更等行業特點,因此在項目管理中存在記錄數據多、信息量大、不易表述、溝通不及時和監控不到位等諸多困難,往往需要企業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隨著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在各個行業的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地勘行業對信息化應用成果的需求和期待越來越迫切。
單純理解地勘類項目管理方法并不難,但要把這些技術、方法和工具有效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卻很不容易。掌握項目管理軟件這類科學管理的工具,正是將項目管理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最有效的途徑,但開發這類系統不僅需要做深入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工作,而且需要和企業自身的生產流程及管理制度結合起來。
地勘項目管理的重點工作在于控制項目進度、質量、資料管理以及 “三邊”工作變更所帶來的一系列決策變化。而難點在于傳統各自為政的系統存在不同的信息隸屬于不同的部門和崗位、各部門之間沒有充分考慮數據共享以及相同的數據重復錄入造成相同的數據在不同的系統中反映不一致等一系列問題。同時,各信息的反饋通常不能量化,只是簡單記錄一些數據、方便查詢和匯總以及輸出固定報表,僅僅提高了信息加工和獲取的效率,溝通效率依然很低,并未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管理流程,也沒有輔助企業進行管理決策。
綜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在近20年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目前一些大型的施工企業已經具備了專有的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并用于生產實踐。但是,由于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的信息標準,致使設計、生產和經營管理信息不能快捷流通,信息不能共享,形成了 “信息孤島”,遠沒有發揮信息化投資的效益,與先進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差距很大。
地勘項目具體類型不同,對項目管理的要求和具體實施流程不盡相同,決策層關注的重點是項目的匯總數據和決策信息,管理層關注的重點是實際的過程控制和執行效率。因此,系統設計以項目管理為主線,分為表現層、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4個層次,對進度、成本、安全、招投標、合同、變更、設備、資料以及項目部資源等核心業務板塊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并進行統計匯總。綜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架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綜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功能架構圖
進度控制是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任何項目工期的拖延都對成本控制起到關鍵作用。進度監控的難點在于日常檢查能否高效和真實地反映出實際進度。本系統允許用戶確定一個基準計劃,并就實際進程及成本與基準計劃里的相應部分進行比較,以定量描述代替常用的定性描述。根據WBS的工作原理及行業特點,將整個項目分為野外工作和室內工作兩個階段,將野外驗收作為整個項目的里程碑時間,并根據工程性質進一步細化分解野外工程為各分項工程,最終將合同金額按分項工程量進行分解,轉化為純數字的形象進度產值作為變量進行進度監控。
地質類項目合同額存在金額小、施工地點零散以及日常提取數據量大和相對抽象的問題,因此清晰和及時的圖表顯示對于管理人員尤為重要。本系統可以根據制定的基準計劃和從項目部實時提取的進度數據進行對比,生成日、月、年度、指定時間區間的各進度計劃及實際進度圖。同時可以提供多維度的各種資源數據及標準報表,直觀形象地反應生產進度情況,為企業組織和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本系統支持各種報表轉成Excel、Word和PDF等格式輸出,在偏遠或不適宜上網的地區線下填寫表格,再導入到系統中。在項目文檔資料管理中,還可以上傳項目過程資料、圖片和壓縮文檔等,便于過程記錄。對于區域施工布置圖,可以上傳并進行動態監控。
地質項目管理設計為一條整體管理流程鏈,各關鍵環節按照企業各管理部門的職責劃分為進度、安全、人力、成本、物資等若干板塊,各板塊有不同的操作用戶和權限,實現基本信息共享、分片管控和流程無縫銜接,避免傳統觀念中過分強調各部門單純的職能管理,真正做到精細管理和專業化管理。
經統計測算,原本僅僅由進度板塊的調度系統每年生成的數據約為4.5萬個,且全部由手動核對,各管理部門之間為了數據溝通需經常統計各種口徑報表。本系統克服各施工區域作業點多面廣和監控關鍵點零散的困難,提供實時的和形象的施工信息,幫助各級管理者對項目進行實時控制、進度預測以及風險決策分析,真正實現工程項目管理的業務自動化。
生產經營活動圍繞項目綜合管理展開,由項目綜合管理派生出生產作業計劃和材料需求計劃,分別驅動項目施工管理和物資采購管理,本質安全體系建設落實伴隨施工管理的全過程,通過本質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建設實施,強化施工過程管理。因此,安全培訓、進度計劃、預算控制、項目部建設以及合同管理等成為關鍵控制要素,野外竣工驗收成為地質勘探項目的里程碑事件。此外,由于地質“三邊”工作迫使項目分項目標變更常有發生,各階段性成果資料、項目甲乙雙方往來函件、內部班組記錄以及最終形成的圖文成果報告構成的內部資料管理尤為重要,也是衡量項目完成質量的重要依據。系統中所有項目匹配的文檔都可以以上傳的方式錄入文檔庫,較大的文檔不方便上傳還可以指定保管位置及保管人信息。可按月考核文檔上傳數量及質量,也可按項目或類別查詢所需資料。
本系統理順了項目管理全過程的關鍵控制點及管理鏈條中原本薄弱及缺失的環節,工程管理的業務流程實現的標準化和統一格式使各項管理制度有了最終的數據控制點和考核基礎。控制要點明確提高了管理的規范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使企業管理由粗放管理變為精細化管理,由定性管理變為定量管理。
實施綜合項目管理信息系統無疑會大大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進一步帶來長遠利益和利潤,但推廣應用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注意。
經營者需要意識到信息技術對管理創新的推動作用,不能過分依賴于經驗。由于信息系統屬于研發領域,在項目管理行業并不是直接利潤點,甚至短期內不能得到明顯回報,因此自上而下的規劃和前期的投入需要企業高層領導的認可。
系統不僅要投入機器設備,更要投入人力成本,并且員工的受教育水平、觀念和素質直接影響著管理模式的選擇。沒有人來維護和使用系統中的數據,員工自然沒有興趣來不斷更新系統中的數據,系統也就無法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信息管理工作落實與否歸根結底還要看基礎數據填報者及項目管理者對該項工作的理解和重視程度。
地勘項目往往戰線分布相對零散、流動性大,且常常在偏遠、欠發達、通訊網絡覆蓋差的地區,因此基礎數據的采集需要相關互聯網專線、衛星專線、視頻會議系統等等。
企業推行的力度決定著信息系統應用的最終價值,此外項目信息最終落實到考核上的標準,這需要企業自身建立配套的制度文件作為依據。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提高地勘生產力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可以將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系統的可統一度量數據,為企業帶來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進而提高地勘企業的決策能力和管理能力。當然信息系統僅僅是項目管理的一種手段,更多的工作需要在系統背后進行組織和協調。
[1]郝文光.ISM法在煤礦基建工程管理業務建模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2012(8)
[2]劉勤賢,呂煒,齊煥然.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在煤炭企業的應用[J].中國煤炭,2011(12)
[3]中國項目管理研究委員會.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與國際項目管理專業資質認證標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