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敦禮
(安徽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自安徽省第一條高速公路合寧路破土動工以來,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地發展,同時,投資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十五期間,以寧洛高速公路蒙城—蚌埠段為代表的皖北平原區高速公路每千米造價為2 227萬元,由于人工材料及機械費的上漲、工程建設規模的增大、征遷補償標準的提高等因素,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皖北平原區高速公路每千米造價分別增長到4 000余萬元和6 000余萬元。
為對高速公路工程造價的增長原因作出合理評價,根據地形條件相似和標準相近的原則,選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勘察設計和建設的六條平原區高速公路進行對比,其建設里程和每千米造價情況列于表1。

表1 高速公路建設里程及每千米造價表
“十五”至“十二五”期間造價增加的主要構成列于表2。

表2 造價增長構成表
表2中五項費用是高速公路建設中普遍存在且造價明顯增加的部分,合計增加造價約4 289萬元/km。
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十五”到“十二五”期間,地方路網越來越密集,通航、防洪、鐵路等要求越來越高,高速公路走廊帶內限制條件也越來越多。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需要、地方規劃的不斷開展和完善以及國家政策對民生工程的重視,使通道、天橋、互通立交、分離立交、高架橋的設置有所增加,服務區規格增加等,使得工程規模有所增加。人工費和材料市場價格的增長也是造成建安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2.1.1 工程規模的增長
1)橋梁、分離立交規模的增長。
由于走廊帶內限制條件越來越差、市政道路和公路數量增多,加之跨河橋梁的通航、防洪等級的提高等,使得橋梁、分離立交橋的規模明顯增加,橋梁、分離立交長度占建設里程的比值增加到原來的2.2倍,造價增加到原來的4.4倍。
2)互通立交的增長。
由于地方經濟發展、交通量增大,服務型互通密度增大,同時由于后期建設的高速公路跨越已建高速公路,樞紐型互通增多。互通立交密度增加到原來的2.1倍,造價增加到原來的3.3倍。
3)服務區、停車區的增長。
十五期間服務區密度較低,間距80 km左右,由于交通量增加等因素,十二五期間服務區密度間距為30 km~40 km,密度增大到原來的2.5倍,造價增加到原來的7倍。
4)石灰改善土的增長。
新規范提高了對路基壓實度的要求,同時由于液塑限、膨脹性、CBR等指標的要求,石灰改善土工程規模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十五期間摻灰處理的比例為32%,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基本達到了100%,每千米摻灰數量增加到3.5倍。
2.1.2 人工、材料及機械費用的增長
十五至十二五期間,人工費、材料市場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地增長,并直接導致工程建設費用的增加。各項目概算中依據編制期政策法規、市場價、到場價確定的人工及材料價格情況列于表3。

表3 人工及主要材料單價對比表
1)人工費的增長。
由于人工費增長2.5倍,雖因機械化程度提高減少了人工的消耗,但人工費總體上成上漲趨勢,具體情況如表4所示。

表4 人工費用對比表
經計算,因人工費用上漲,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造價比十五增加約200萬元/km。
2)材料費的增長。
由于工程規模的增加及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材料費增長較快,其增長數額也是建安費增長的主要部分,加權平均后的材料費增長率為204.4%。經計算,因材料費用上漲,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造價比十五增加約1 800萬元/km。材料費用對比表見表5。

表5 材料費用對比表
3)機械費的增長。
隨著工程建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新型機械設備的廣泛應用,機械費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增長。經計算,因機械費用上漲,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造價比十五增加約200萬元/km。機械費用對比表見表6。

表6 機械費用對比表
人工、材料價格增長倍數的加權平均值為2.11。
2.1.3 技術標準、規范變化的影響
十五以來,基礎設施建設進入空前快速的發展階段,國家也相繼出臺、更新了設計、施工規范。新規范普遍提高了對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的要求,如路基壓實度標準的提高、護欄安全等級的提高、荷載標準的提高等。技術標準的提高使工程建設成本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十五”以來,國家政策層面越來越重視土地和人民群眾利益的保護,在政策大環境下,國家和省級政府不斷提高和完善對占地的補償、安置等相關費用,十二五期間,占地費用已增加到原來的8倍(永久占地為5.4倍,取土坑占地為24.7倍)。“十五”至“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建設占地總量略有提高,占地費用標準的提高使工程造價明顯提高。十五期間每千米占地費用為138萬元(占總概算6%),十一五期間每千米占地費用為400萬元(占總概算8%),十二五期間每千米占地費用增加到930萬元(占總概算14%)。
由于總投資的增加,雖然貸款利率基本未變化,但貸款利息明顯增加。十五期間每千米利息為136萬元,“十一五”期間每千米利息為280萬元,“十二五”期間每千米利息增加到465萬元。因貸款利息的增加,“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造價比“十五”期增加約300萬元/km。
由以上增加的費用引起的建設單位管理費、前期工作費、不可預見費用等同比增長,“十五”期間每千米為468萬元,“十一五”期間每千米其他費用為840萬元,“十二五”期間每千米其他費用增加到1 100萬元。因其他費用的增加,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造價比十五增加約650萬元/km。
1)“十五”至“十二五”期間,每千米造價增加約4 300元,增長了約2.0倍。
2)工程造價增長的主要表現是人工費及市場材料價格的變化、占地費用的增加、工程規模的擴大。
3)造價增長的推動因素主要是社會經濟因素和國家政策因素,其中社會經濟因素推動了人工費、材料價格、工程規模等方面的增長,國家政策因素推動了人工費、占地費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