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萍 夏 卿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溫州 325006)
在區域規劃進程中,城市景觀的可識別性逐漸喪失,很多中小型城市在區域形象設計上存在著缺失與滯后的情況。以溫州為例,它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是歷史上文風鼎盛、文人輩出的東南鄒魯。然而,溫州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的同時,城市的古建筑物被高樓大廈不斷的取代,城市的地域特色在消退。
區域形象的塑造包括現實的構建和藝術的再現。在現實層面中,提升區域形象是長期復雜且龐大的系統性工程,不能以個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但在藝術再現層面中,可提煉區域特質、突出城市意象,以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一定形式的產品,能使區域形象得到一定的提升[1]。故經濟性、可攜帶性強的紙制品可成為城市形象傳播的載體,并易于實施成品轉化。
因此,通過涵蓋了一定的地理信息、文化信息、旅游資訊,而且具有一定的美感,能夠代表城市的形象的城市手繪地圖的設計,重塑區域文化名片,產生區域認同感,將城市的地域特色用概括性的手繪表達方法予以提煉,便于傳承城市文脈、彰顯城市特色。本文以溫州城市水鄉地圖的繪制為例,探討城市地圖的手繪表達方式、地圖設計中的創新方法和城市區域特色的感性表達。
手繪地圖是用手繪的表現形式,結合平面地圖與立體繪畫,兼具實用、觀賞、收藏紀念價值的紙質產品[2]。滿足了人們對于以景區、名勝、城市景觀等為專題的地圖更需藝術性的要求。既要考慮地圖嚴格的數學基礎和精準的空間關系,又要突出地圖的藝術美感和張力[3]。
手繪地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完全寫意型的,以豐富的想象進行構圖,以少量的要素進行表達,展示繪畫技法的成分占很大比例,北宋畫家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即是此類。第二類是以數學基礎來進行編繪,與一般地圖在要素上接近,體現出手繪風格地圖的優點,再配以一些技術手段,從美術范疇的“透視”到地圖學范疇的“投影”“比例尺”元素等因素,如鼓浪嶼手繪地圖與手禮網的商業合作的“廈門旅游攻略”手繪地圖。
區域形象是對這一區域的認知和評估,是歷史的積累,區域形象的設計涉及到了區域和城市規劃[4]。區域形象作為公眾心中形成的總體看法評價,包括如自然資源、地理環境、區容區貌、基礎設施等具有客觀形體或可以精確測量的各種因素的硬形象和包括精神理念、經濟發展、文化氛圍等的軟形象[5]。
對溫州來說,應逐步實現城市形象品牌建構的方向轉變,將社會、文化形態納入形象體系的構建,改變近三十年來排頭兵地位的單一型城市形象[6]。
2.1.1 發掘區域特色,定位城市意象
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一定是表現為其內在秉性與文化歷史積淀,如何將內在氣質外化,則抓住了設計的落腳點。溫州是以水為基礎發展的城市,積淀了豐富的水文化遺產和空間記憶。溫州的“水”,是溫州文化的寶貴財富和溫州文化體系的重要內容。故以溫州水文化為落腳點,以會昌湖水系為主脈絡,以“美麗浙南水鄉”為該區域的城市意象定位。
2.1.2 分析傳統地圖,確定設計原則
傳統紙質地圖由于標準統一,差異性不強的特點,導致較難給使用者特別印象,更難體現城市的特點或是區域形象。傳統地圖中缺少認知心理學中強調的標志、節點、道路、區域、邊界等五大意象要素,完全失去了其在認知過程中本該具備的引領功能。手繪地圖設計應在地圖實用性的基礎上,體現其一城一款,特色分明的唯一性,實現城市形象定位與傳播的唯一性與排他性。
2.2.1 區域地理環境
作為溫瑞塘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會昌湖歷史上便是人文薈萃、風景密集之地——會昌湖,即古之永寧湖,其湖近城西者曰西湖;在城南者曰南湖,即之溫瑞塘河,即南塘。兩湖合稱為會昌湖,而今之所謂會昌湖者僅為古時西湖之一部分而已。南宋期間,湖畔楊柳連綿,風光旖旎,別墅園林不斷,可以媲美杭州西湖[7]。
目前,會昌湖中設有水上公園,內有龍舟基地;而相鄰的溫瑞塘河中的南塘街,是溫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標志,已改造成為一條最具溫州地方特色,同時兼具商業、觀光、文化、展示、娛樂、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生態街區。該片區具有一定的水鄉特色,能體現區域的形象。
2.2.2 資料收集
根據調查范圍并用問卷調查法、實地觀察法、訪談調查法及文獻調查法,圍繞著人文景觀、地理景觀、生態景觀三方面收集整理資料。基本資料見表1。
2.3.1 表達形式

表1 制圖基本資料
采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種為完全寫意型的,參考“清明上河圖”卷軸式布圖,從左到右,以景山為觀察點,描繪從地質橋到南塘商業區的景觀風貌,仿長卷風俗畫形式。另一種是以衛星地圖為底圖,根據透視,軸測等相關原理繪制鳥瞰地圖。
2.3.2 圖冊內容組成
圖冊主要表示了三個方面的主題內容:
1)璀璨的人文景觀:會昌湖和溫瑞塘河沿岸的人文景觀,包括歷史古跡、古典園林、宗教文化。
2)消逝的地理景觀:包括會昌湖、溫瑞塘河名字的由來,歷史上有關該河段的事件,河道方向、形狀的演變及汛洪期。
3)珍貴的生態景觀:古樹名木情況,城市公園綠化情況等。
2.4.1 分析城市意象空間要素、確定設計思路
從道路、邊界、區域、節點和標志物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從整體到局部再到點,確定思路和步驟。如明確“道路”和“邊界”的框架作用,使繪制之初對畫面進行定型。
以該區域的衛星地圖為底稿,南北各以西山路和六虹橋路為界線,圍合起長條形的水系范圍,由于該區現狀有部分為拆建區,景觀效果尚未形成,在設計地圖道路框架時就要在保證道路走向、方位不變的前提下做一些調整,在寫意型圖中,將效果不佳處適當壓縮,而將南塘街適當拉長,體現效果,在寫意型圖中將該區域概括化,突出水系。
2.4.2 提取典型元素、進行藝術創作
城市形象設計應遵循“形具而神生”的這種規律,提取典型元素并通過藝術化手法創意的視覺元素[8]。溫瑞塘河是溫州人的母親河,而匯昌河則是充滿詩意的文化之河,這是溫州水鄉突出的特質,理應成為城市對外形象傳播的一個亮點。通過對文化歷史、人文風貌的綜合分析,以龍舟競渡為主脈絡,貫穿著水鄉文化的發展,城市的變遷。同時可用旗幡、幌子、印章等,分別用以表示飯店、賓館、景點等。
2.4.3 具體設計手法
在寫意圖的制作中,采用了中國畫中散點透視的表達方法,并未上色,用鉛筆畫的形式加以表達。
在寫實圖中,一組同類建筑采用三點透視的方法,使建筑整齊增加群體建筑的氣勢,并注意建筑虛實的處理,以水系為中心,由中心向外圍進行虛化處理。在上色時,重點突出代表性的建筑,加入一定的藝術加工,用明快而又分明的顏色去表達各類建筑。舍棄掉妨礙讀圖的細節,如建筑層數,施工中的場地,同類型的建筑等。綠地,繪制時作為輔景,不可細化,降低干擾。
設計流程可參考如下:利用三維地圖作為底圖或參考→選擇合適的角度→底圖打印上覆蓋硫酸紙或直接手繪板繪制草稿→工具上色或手繪板上色→掃描入電腦調整或直接調整→添加文字排版→出圖。
2.4.4 典型要素的設計
設計要突出標志物的定向作用,滿足使用者定位的需要。以沿河的教堂為例,溫州在歷史上民間鬼神信仰風氣很盛,宗教的傳播也源遠流長。與鄉野山區的一般居民相比,從而會成為該村最豪華的標志性建筑,往往成為了該區域的典型建筑,同時教堂的周圍景觀較差。此時,可以將教堂的典型立面細化,放大,而將綠化等略去。此外,南塘街一帶為了使畫面呈現卷軸式,故事性,將曲化直,藝術加工,使其符合觀賞的路線習慣。
城市形象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是城市競爭中的一個重要方面[9],而城市手繪地圖以其獨特的魅力,實現著對城市形象的提升。它遵循層次性和特色化原則,通過豐富的藝術手法展現城市魅力,對城市形象進行提升,引發使用者興趣,并最終達到宣傳區域形象的目的。
[1]王曉予.基于認知地圖理論的區域形象提升設計——以洛陽城市手繪地圖的創意設計為例[J].裝飾,2014(5):52.
[2]楊 軍.手繪地圖旅游新寵[N].地質勘查導報,2005-04-26.
[3]康國萍.讓手繪地圖重放異彩[N].中國測繪報,2002-03-16.
[4]胡兆量.區域形象設計[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3,2(22):1-4.
[5]楊 純.以藝術創新推動河南高校形象提升的應用研究——以鄭州大學新校區為例的創新實踐[J].文藝生活,2012(8):206-207.
[6]董 星,塾塞左.軟實力視域中的城市形象塑造與傳播[J].現代傳播,2011(3):126-128.
[7]孟 甫.會昌湖覓古[N].溫州日報,2010-05-15.
[8]羅靜松.內江城市形象定位[J].包裝工程,2012(8):16.
[9]李 軍.城市形象與城市競爭力關系的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