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蕊XIAO Rui;牛阮霞NIU Ruan-xia;趙榮榮ZHAO Rong-rong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唐山 063000)
(Qinggong College,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突出。
按照國際教育標準分類,高等教育有18 個大科類,其中的商務管理就是通常所說的商科。商科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當今社會對商科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單純的學歷上升到應用型和創新型的統一。我國一直采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尤其優越性,但該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地脫離了經濟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要求。現代化的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
我院于11月27日舉行了大型招聘會,本次調查以該招聘會為契機,完全采取隨機抽樣方式對招聘企業的人才素質需求進行調查。整個調查以社會各企業作為被測對象,主要從企業所屬的性質、行業、規模、招聘大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大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對大學生素質評價等方面展開,以便充分了解企業對商科人才素質的需求情況。本次調查預計發放問卷160 份,回收了140 份,其中合格140 份,合格率為100%。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本次調查企業所涉及的領域包括文化教育、汽車制造、建筑房地、機械制造、商業貿易、能源開發等行業,考慮以往輕工學院商科類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調查對象以成立3-5年、員工在200 人以內的商業貿易類企業為主。
3.1 企業人才需求的基本情況 ①企業對學歷的要求。該問題是多選題,在六個選項中最多選兩個。選項比例最高的是“本科”,占97.1%,其次是“大專”,占42.9%。隨著不斷的擴招,每年畢業大學生的數量逐年遞增,對于企業來說,他們需要的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者,而是需要更多知識層次、綜合能力更強的具有本科和大專學歷的學生。②企業對商科人才的素質要求。這是一個多選題,選項包括外語應用能力、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壓力承受能力、職業道德與忠誠度、靈活應變能力、基本知識、其它。對選項中的人才素質按重要程度進行統計后發現,“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別占前三位。可見從用人企業的角度來看,“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是最重要的職業素質。值得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基本知識”沒有進入前三名,這表明以傳授知識為本的傳統教育模式也面臨極大的挑戰。③企業所需商科人才的專業要求。從調查數據看,企業所需要的商科人才的專業要求排前三位的分別是財務管理、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從各企業招聘人才需求可以看出,企業的財務人才短缺,而一般的財務人員更是競爭激烈。財務人員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就會很好的就業前景。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貼近企業實際,連續5年在全國專業人才需求榜上位居前五名,年需求量15-20 萬。雖然目前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不被看好,但工商管理專業幾年后就業前景會有所轉變。
3.2 企業對當前大學生素質的評價 ①企業對現階段高校商科畢業生的看法。這是一個多選題,企業對當前大學生的基本評價前三位的是知識寬而不精、吃苦耐勞能力較差和實際操作能力有待提高。這三個方面的缺陷,是有關知識能力和職業態度的問題,企業會要求員工在具備專業技能的前提下,具有務實精神、行業忠誠度、專業精神、工作熱情,而這些也正是當代大學生的“短板”,導致的結果是大學生就業以后很不穩定,有些企業的一年內的流失率高達80%,但近年來由于就業困難,流失率有所降低。②畢業生學習成績與實際工作能力的相關程度。這是一個單選題,從調查結果看出55.9%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相關程度為40%-59%(只能作為參考,相關性不強),而26.5%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相關程度為60%-79%(成績好,基本能力也高)。從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工作能力是存在一定的關系。這就表明大學生在大學階段要端正學習思想、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大學期間做好職業規劃,增強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實現均衡發展。③畢業生所獲的各種榮譽證書和獎勵和其實際工作的能力的相關程度。這是一個單選題,調查結果顯示,47.1%的企業認為畢業生所獲的各種榮譽證書和獎勵和其實際工作的能力的相關程度40%-59%,44.4%的企業認為畢業生所獲的各種榮譽證書和獎勵和其實際工作的能力的相關程度60%-79%,如表1 所示,這兩個數據表明在大學期間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獎勵與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體現的能力的相關程度非常大。學生通過參加ERP 沙盤比賽、考取會計證等資格證書等形式,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提高綜合能力做好準備。

表1 畢業生所獲的各種榮譽證書和獎勵和其實際工作的能力相關程度
3.3 教學改革調查 為了讓畢業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我院正在進行“3.25+0.75”教學模式改革,即大四學生的實習時間約為9 個月,學生將會有更多的時間參加社會實踐,以增強他們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這種形式下,有更多的企業愿意為學生的實習提供實習崗位。由于此次調研的主要是規模比較小的商貿類企業,他們愿意提供的實習崗位數大約為3-5 個。
另外,商科類學生的知識體系偏重于管理方面,如財務管理、工商管理等,要將這些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需要企業導師們的指導,我們針對“是否愿意成為大學生導師”進行調研,有75.3%的被訪者愿意花費精力做大學生導師,指導大學生快速適應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
4.1 企業最關注的是大學生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而并非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這表明以傳授知識為本的傳統教育模式也面臨極大的挑戰。大學教學應該做什么?如何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尤其對于三本院校,我們培養的大學生應該是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注重課程的實用性。
4.2 注重大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大學的實踐教學,主要在培養學生對業務知識與業務技能的培養,而調查顯示,企業關注的大學生素質還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大部分企業通常是在人才使用過程中選拔后備干部,大學生并不是“天然的”的管理者,他們首先是“被管理者”。但當前的大學教學則是從“管理者”角度來培養,這就導致大學教學與企業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在學生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更注重基本功的培養,包括:口頭與書面的理解和表達能力、office 的操作技能、跨文化的溝通能力(如外語)等,這些都是進入社會以后首先需要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4.3 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從學生現狀來看,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自我主義、眼高手低、缺乏包容等缺陷,已構成與人交往、融入團隊、自我發展的最大障礙。
[1]楊琪.關于構建現代商學體系的幾點思考[J].天津商學院學報,2007(6).
[2]大學生綜合素質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3]呂浩雪.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與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