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四官營子鎮是遠近聞名的保護地蔬菜生產基地,全鎮現有保護地1.5萬畝,專業合作社2個,年產反季蔬菜億斤。多年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形成了組織引領、技術保障、政策扶持、市場牽動的“四位一體”市場經營模式,有力促進了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
組織引領——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四官營子鎮保護地產業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時農戶自行發展,沒有一定的規模,也不能達到預想的效益。四官營子綠星蔬菜專業合作社就是根據保護地發展良好趨勢,為謀求全體成員共同利益而成立的從事反季節蔬菜生產的專業合作社。為使合作社運營更加規范化,實現效益最大化,合作社于2007年9月組建了黨支部,在黨支部的引領和黨員的帶動下,合作社組織社員進行專業化、規?;氖卟撕献魃a。黨支部與合作社在領導班子的配備上,按照“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原則,實行“雙向任職”來增強決策能力,書記由思想政治過硬、黨建經驗豐富的名譽理事長擔任,黨支部委員由理事會成員擔任,實現了支部班子與合作社理事會班子成員的交叉任職,通過民主集中協商,保證了合作社重大事項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同時,“雙重身份”也明確黨員權責,更加充分的發揮黨員在合作社中示范帶頭作用,由黨員帶頭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在取得成效后再向社員推廣,為社員尤其是低收入農戶發展生產起到了領頭和探路作用,讓社員生產實現“零”風險,極大地促進了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推動了產業發展?,F在合作社黨員已由最初的6人增加到32人,很好地發揮了“黨員一示范戶一社員一棚戶”的四級幫帶網絡作用,帶動了更多的農戶發展致富。
技術保障——提供專業技術支持。經過多年的技術培訓和棚戶實踐,現全鎮技術力量雄厚。經常組織蔬菜大棚農戶進行針對性技術培訓,運用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將蔬菜大棚的選址、大棚建設、品種選擇、苗木培育、科學用藥、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詳細講解培訓給農戶,讓農戶可以自己熟練掌握生產技術,增強發展信心。對農戶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技術人員隨時深入農戶棚中,了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為其提供技術指導。每年技術服務隊會開展集中培訓15次以上,入棚現場指導160余次。同時,技術服務隊積極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強化新特優品種引進推廣和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今年技術服務隊已指導更新品種10余個,開展質量安全檢測130余次,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產量與質量,為保護地主導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政策扶持——促進產業規模擴張。為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鎮黨委政府堅持規模與效益并重的原則,助推產業發展。為促進產業規模擴張,夯實產業基地建設,通過系列政策扶持,發展保護地產業。對新建、全部推倒重建或新建與全部推倒重建相結合,集中連片達到2000(含2000)延長米以上的,給予200元/延長米補助;對零散新建或全部推到重建,給予50元/延長米補助。同時,鎮政府還積極尋求相關項目支持,幫助廣大農戶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困難,提高農民發展的積極性。
市場牽動——打造產業特色品牌。四官營子果菜批發市場始建于1997年10月,位于鎮區中心,國道306線126公里處,交通十分便利。占地面積5萬多平米,擁有貨棧318個,市場內可停放大小交易車輛2千余臺,吸引周邊10余個鄉鎮菜農來此交易,有來自于全國各地的交易客商130余位,果菜經紀人300余人,每年蔬菜交易量超億斤,為發展保護地產業提供了很好的交易平臺。市場管理辦設有辦公室、財務組、治安組、付款處、車輛管理組等10余個部門,市場管理規范。多年來不斷提升市場服務化水平,不斷完善批發市場功能,以優質奠定產品實力、以精包裝提升產品形象、以廣宣傳擴大產品知名度,強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凌馨”、“綠康泰”黃瓜品牌,使農戶種植的黃瓜等蔬菜暢銷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60余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為吸引更多客商來場交易,近年來又投資200余萬元,對市場交易地面進行硬化,安裝了全國聯網電子顯示屏,全天滾動播出各地市場果菜價格信息,客商通過最新的菜價信息,及時調整收購計劃和菜價,準確掌握各地果菜的需求信息;對市場正門進行改造,以適應各種大型蔬菜貨車的進出,并配置了高科技的電子門及監控設施,有力的保證了市場內客商貨物的安全。為不斷完善服務,有效推進“招商、安商、扶商”,市場辦著力簡化手續,外地客商在此交易,由專人負責全程代理“存款”、“放款”等,為客商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務。
幾年來,四官營子鎮通過推行“四位一體”的保護地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合作社黨建工作多贏,收到了壯產業、惠民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