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在新時期,提高黨政干部修養是非常緊迫的現實要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豐富的“修養”智慧,對廣大黨政干部提高自身修養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啟迪作用,是我們實現“中國夢”所憑借的精神支柱。黨政干部要自覺把繼承和發揚中國優良傳統文化作為提高個人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到與提高文化自覺相結合、加強品性修養相結合、促進作風轉變相結合,與時俱進地應用到工作、生活中。
修身立德,構建智慧人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了新的歷史高度。習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為條件”,“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蘊蓄著無盡的寶藏,是黨政干部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先哲一向注重修養,視修養為人生必修課,認為只有堅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個人修養,才能達到人生完美境界。
在儒家思想中,“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信條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態度相互結合補充,構建了積極的人生進取實踐?!白匀我蕴煜轮亍保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都表達出了儒生的精神層次的追求,即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積極進取的實踐決心。
道家思想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哲學思想,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涵蓋了諸多方面的學說。如“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學問探究方法,就與今日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相通之處。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6月18日向英國智庫發表《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中提到,“包容可以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早在中國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確地提出‘和而不同,但‘和為貴”。所以說,“和而不同”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觀念,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弘揚國學,培養“官德”練內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痹谑狼?、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加強自身修養對黨政干部更顯得重要。
我國的領導人都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毛澤東同志認為,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帶有我們民族的特性”。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懂得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苯瓭擅裢疽苍鴱娬{:“全黨全社會都應該重視對中國歷史的學習?!?006年4月22日,胡錦濤同志在耶魯大學發表演講時指出: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著當代中國?,F時代中國強調的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社會和諧、和平發展,既有著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習近平主席更是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并注重借鑒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意義和歷史經驗,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將其發揚光大。在2014年春天的歐洲之行中,習主席就積極闡述中國文化理念、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贏得了理解和尊重,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黨員干部的修養,實質上是黨員干部對照黨章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是能動地審視自我、反省自身的過程,是自覺加強黨性鍛煉、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是實現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黨政干部的修養,首先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素質。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實現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民族化、大眾化。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曲阜發表有關中華文化和孔子儒學的講話,明確強調弘揚中華文化和儒家文化的優秀傳統,就是肯定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繼承發展的正向聯系。
我國自古就注重“官德”培養。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要求“政者,正也”,官員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官員的道德情操是“正則不為邪所媚”。為官之道,“德”在其首。黨政干部必須自覺加強“德”之修養,時時刻刻以德修身、以德立信。2014年1月,修訂后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條例》中突出強調了“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對黨政領導干部的“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黨政干部處在黨和國家的各級工作崗位上,代表的是黨和政府的形象,他們的思想、言行、道德狀況是一種無聲的示范,直接影響群眾對黨和政府的評價。所以說黨政干部之“德”不是細枝末節問題,而是關系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大是大非問題。《論語》里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黨政干部要多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加強對德行的自我教育和引導,帶頭講修養、講道德,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炫于五色之惑”,真正修煉好自己的內功。
自覺實踐,做合格黨政干部
黨政干部學習繼承弘揚傳統文化,要注重實效,突出“三結合”,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知識中吸取精髓,古為今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做一名正直、清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合格的黨政干部。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精神和思想資源,它的地位和作用日漸突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都提到中華五千年的文明,這反映了習總書記在思想理論上的高度自信,也彰顯了他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自覺。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黨政干部理論素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這種時代的要求、群眾的要求都決定了黨政干部在提高自己政治理論素質的同時還要注重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以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真善美來培育崇高的道德情操。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豐富思想,充實底蘊,開啟智慧,獲得覺悟,提高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和把握能力,不斷提升自我。
品性修養是新時期黨政干部修養的基本要求,是考察其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衡量黨政干部是否德才兼備的一個重要指標。品性修養的養成,是人文知識的長期積累與不斷內化的結果,需要經年累月的努力、培養和完善。學習傳統文化,不僅能提高黨政干部的理論水平,還應該重視傳統文化對黨政干部道德品質的內化作用。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中認為“修身、立德”,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國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啟示我們要有進取之心,有任重道遠的責任感;“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啟示我們要常懷惻隱之心,要有仁者愛人的群眾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克己復禮為仁”啟示我們要嚴守黨紀國法,勇于接受群眾監督,有知行知止的自律性。這些都是新時期黨政干部的最基本的品性修養。
我國當前處于改革攻堅期、深水區,利益結構深刻調整,各種矛盾錯綜復雜。面對誘惑,有些黨政干部思想意識發生了變化,宗旨觀念不牢,貪圖享受,脫離群眾,逐漸腐化墮落。尤其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突出,人民群眾反應強烈?!吧嫌泻谜撸卤匦а伞?。各級黨政干部的作風如何,影響干群關系,影響一方發展。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全國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任務就是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加強對黨政干部德行的教育引導,抓好道德建設。
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要勤于學、敏于學。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學習,使我們黨政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把做人與做官統一起來,把學習與改造統一起來,把“立言”與“立行”統一起來,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獨善其身,求真務實,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