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芬,吳森
(1.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重慶 400045;2.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公司西南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相應調整,越來越多的城市工業區被閑置下來,面臨著保護更新問題。工業遺產作為城市文化記憶的一部分,在對待其保護和更新的問題上,我們應建立客觀、科學的價值評價體系,對其進行合理的保護和改造再利用,在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的同時,促進城市的有機更新,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
工業遺產作為工業時代發展的產物,它見證了工業活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深刻影響,從英國工業革命爆發到現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工業遺產是人類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組成部分,是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如果抹去這一寶貴遺產,就等同于抹去了城市最重要的記憶,使城市歷史出現一片真空地帶,后來者將不能很好的理解該城市的文化內涵。
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為社會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工業遺產則在隨著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記錄了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是社會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基礎。保護工業遺產不僅是對工業時代的歷史信息真實而完整的表達,而且是對傳統產業工人歷史貢獻的紀念和對其崇高精神的傳承。
工業遺產見證了科學技術對于工業發展所做出的貢獻,生產基地內的建構筑物、機械安裝設備以及工藝流程的設計都突出的體現了工業遺產的科技價值,保護好具有不同發展階段的具有先進生產工藝的工業遺產,可以給后人留下相對完整的工業技術的發展軌跡,為科學發展史的研究奠定基礎。

圖1 重鋼生產廠區分布圖

圖2 重鋼工業建構筑物綜合價值分析圖

圖3 重鋼焦化廠片區功能結構分析圖
在工業時代,工業遺產是城市經濟運轉的主要物質形態,在現今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傳統工業衰退時期,工業遺產仍可為土地再開發提供顯著的可能性,從而帶動城市衰退地區的經濟振興。此外,充分合理的利用工業遺產還有利于避免資源浪費,減少環境污染,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相對與其他建筑,工業遺產建筑的高大而單純的空間反映了其藝術上的進步和高水平的技藝,因而具有藝術審美價值。工業時代的大機器生產創造了巨構的建筑,后工業時代的城市也許再也不會產生如此巨大而單純的空間。[1]巨型結構和形態所形成的連續性、節奏感以及巨大空間的流動感是最讓人們震撼的特征,也是最具藝術價值的。
工業遺產不同于其他歷史遺產,工業遺產具有區域優勢,大多是由于城市發展進程中城市用地的擴張使其處于城市的良好地段,而且工業遺產一般成片分布,易于形成街區,但又不同于傳統的歷史文化街區。歷史街區作為部分市民的居住地,為保留原有的居住形態和風貌,更新改造不能選擇徹底的功能置換方式,保護中存在著保存傳統形式與適應現代生活方式及現代設施之間的矛盾。[2]而工業遺產建筑則不同,無論是從其區域位置、建筑的使用周期,還是從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對工業遺產建筑進行合理的改造再利用都能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工業遺產的價值決定了對其進行保護的程度與利用的方式,對價值的認定是保護的前提。[3]一方面,改造和再利用要以保護為根本前提,避免工業遺產所涵蓋的歷史文化信息的消失;另一方面,要采取合理的再利用的方式,不因界定過度寬泛而阻礙城市的合理更新。因此關于工業遺產建筑的保護,應對其進行合理的價值評價,劃定保護等級,采取分層次、靈活的保護利用方法,才能實現有效保護。[4]
重鋼片區位于大渡口的東北部、九龍坡區南部,東鄰長江,與李家沱西流片區隔江而望,廠區占地5.74km2,北山面水。
工業建筑體量巨大,在城市的空間組織中呈片區存在,具有很強的識別性,不像一般的單體歷史遺產建筑容易被城市的其他物質形體所掩蓋。在工業遺產的保護方面,我們應采取成片保護與開發的模式,讓其形成城市某一區域的中心,這種模式能產生很好的集聚效應和激活區域外部城市空間的經濟潛力。
在重鋼工業遺產保護中,我們采用分區保護,對廠區的整體布局結構框架以及其中的空間節點、構成元素等進行全面保護。[5]將工業遺存豐富,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以及能反映工業生產的核心環節的區域設定為集中保護區。工業遺產的保護并不只限于物質空間,而展示老工業和手工技術、流程以及各種產品、揭示過去的工業社會歷史同樣重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6]因此在該集中保護區中可以形成重鋼生產工藝流程的展示軸。在濱江歷史地段的老碼頭營造濱水休閑空間,在堡坎地帶設置景觀點,形成整個廠區建筑的依托背景,反映重慶所獨有的山水城市格局(圖1)。
采取定性權重分配的方式,對重鋼片區工業遺產的實物遺存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藝術價值進行評價,得出廠區內建構筑物的綜合價值,從而采取適宜的保護措施(圖2)。
3.2.1 強制保留
對于綜合價值第三等級的建構筑物采取強制性的保護措施,不得拆除。這些建構筑物通常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可以展現歷史的生產痕跡,并對將來的建設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在其原有的地點采用修復和保護相關聯的手段對其結構和式樣進行原樣、原址保護,以延續建構筑物的歷史內涵。也可以在尊重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采用改造和保護性利用的手段在建筑物內植入新的使用功能,以適應現代都市的生活需求,但應至少保留一處展示詮釋原有使用功能的區域。
3.2.2 建議保留
對于綜合價值第二等級的建構筑物采取建議保留的保護措施。這些建構筑物雖具有一定的工業遺產價值,但根據區域未來發展的情況,可能會影響到該區域未來的建設,這就需要依具體情況來判斷。對于影響不大的建構筑物應采取改造再利用的方式,適應區域未來規劃中的功能要求,這樣有利于節約建設成本,提高建設效率,促進城市的有機更新。
3.2.3 建議拆除
對于綜合價值第一等級的建構筑物采取建議拆除的保護措施。這些建筑物只具備較小的價值,卻占據城市最優越區位,具有良好的交通條件和經濟價值,因此可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將其拆除。
在對待重鋼片區工業遺產的保護問題上,應從整個地區的高度進行統一的規劃,將周邊地城市建設納入思考的體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確保工業遺產與城市建設緊密銜接協調一致。[7]
通過對《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和《兩江四岸總體城市規劃》的解讀,可以得出重鋼片區在整個城市未來發展的定位:重鋼所在的大渡口區在都市區空間層次規劃中,位于重慶市中心城區區域內。搬遷后的重鋼廠區原址分擔楊家坪城區副中心部分職能,重點發展文化娛樂、工業旅游、商務商貿功能。在重鋼廠區內應重新塑造鋼都功能、挖掘工業遺產文化內涵、修復生態環境、建設濱江休閑和港口旅游新區。
在重鋼焦化廠的改造中,我們以文化產業為主,帶動該片區的發展。保留重要工業遺產建筑,作為重鋼工藝流程及歷史展區,向游客展示重鋼文化;在以保留的小火車為軸線的地塊,發展動漫創意產業,開設企業產品展覽區,展示各企業的創意文化;在一般工業遺產較為集中的區域設置創意產業辦公區,以文化企業為先導,發展企業文化(圖3)。
工業遺產作為城市的一種特殊歷史文化符號,其保護過程非常復雜,影響因素眾多,其核心的影響因素是人的價值觀。因此在探索工業遺產客觀、科學、有效的保護策略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建筑師、規劃師等相關專業人士提升自己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政府部門的立法、社會各界的關注以及公眾的參與,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價值評估和保護策略體系,從而實現對工業遺產合理有效的保護,促進城市的功能更新,區域的經濟發展。
[1]王珂,莫天偉.2010世博場館對“后灘”地段工業遺產再利用的嘗試[J].新建筑,2011(1).
[2]徐震,顧大治.城市產業類建筑遺產改造性利用模式的生成語境[J].工業建筑,2011(6).
[3]趙萬民,李和平,張毅.重慶市工業遺產的構成與特征[J].建筑學報,2010(12).
[4]李和平,鄭圣峰,張毅.重慶市工業遺產的價值評價與保護利用梯度研究[J].建筑學報,2012(1).
[5]劉撫英,鄒濤,栗德祥.德國魯爾區工業遺產保護與再利用對策考察研究[J].世界建筑,2007(7).
[6]王晶,王輝.工業遺產坦佩雷——2010國際工業遺產聯合會議及坦佩雷城市工業遺產簡述[J].建筑學報,2010(12).
[7]劉伯英,李匡.首鋼工業遺產保護規劃與改造設計[J].建筑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