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隆詩,胡書玲
(貴州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貴州 貴陽 550004)
20世紀末21世紀初,小城鎮建設成為推進城市化的有效途徑,美、英、澳大利亞、拉美的旅游小城鎮發展最為迅速。我國學者秦學于20世紀80年代將旅游小城鎮引進中國,較早對我國小城鎮建設與旅游開發問題展開研究,開始對小城鎮旅游與城市旅游進行區分。2006年,建設部和國家旅游局在云南召開旅游小城鎮工作會議。建設部部長與國家旅游局局長出席了會議并作了深入的講話,標志著我國旅游小城鎮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近兩年來,隨著“旅游小城鎮”的進一步發展,各個地方部門將眼光瞄準發達國家旅游小城鎮的開發與經營經驗及旅游地產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巨大效益,將“旅游小城鎮”的含義延伸成為旅游小鎮,去掉“城”字,意味著旅游在開發地域中地位的上升,對城鎮的依附關系逐漸減弱。國內幾個省份如海南、云南、山東、河南都將傾全省之力大手筆整體打造旅游小鎮,許多省份打造的個別風情旅游小鎮在全國也頗具影響,如深圳的東部華僑城中三個旅游小鎮的打造,重慶市武隆仙女山鎮旅游地產模式的成功。
對于國內旅游小鎮的定義,學術界還未達成統一,有的還停留在“旅游小城鎮”的含義上,但在各省的旅游實踐中對旅游小鎮均有新內容的添加,實踐層次上基本達成了統一。
旅游小鎮是指以一種或幾種特色旅游資源為依托,以發展旅游休閑主導產業為定位,以旅游休閑要素集聚為中心,整合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宜居、宜業、宜游、宜閑,具有會議節慶、健身養生、度假休閑等一種或多種主題活動的小鎮。簡言之,旅游小鎮是以景區景點為依托,對周邊區域進行成片綜合開發的集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一體的旅游綜合體。
這個小鎮不是行政概念,不需要專門的行政機構來管理,而是一種新型的景區、小鎮、度假村落相結合的“旅游景區”或“旅游綜合體”,但小鎮的基礎沒有變,大多數還要以村、鎮、縣城甚至市區中或周邊的地塊為開發基礎。
①產業:旅游小鎮內有完整的產業鏈,能供游客體驗娛樂的同時,還能提供吃、住、購等服務。
②生態:旅游小鎮環境優美、生態環境良好。
③文脈:有一定地域的、特色的文化作為開發主題。
④功能:旅游小鎮有整體的功能定位,內部各分區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旅游小鎮:旅游資源(旅游吸引物)+旅游設施(體驗娛樂設施)+旅游產業鏈(商業服務等)+游客云集(消費者)的小鎮。
①與居民點相關;
②依托城鎮鄉村的歷史文化與自然山水;
③圍繞大旅游格局或框架布點;
④是旅游地產綜合體,涵蓋政府、企業、居民三個主體。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強調“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文化強國”。
[國發(2012])2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以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為主基調,建設“文化旅游發展創新區”;“努力把貴州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勝地和文化交流平臺”,并提出“把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成支柱產業”。首次從國家的層面明確了貴州旅游業的戰略定位,為貴州文化旅游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性戰略機遇,全省旅游業將迎來創新發展、融合發展、跨越發展的轉折點。
貴州省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局已編制完成《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產業發展規劃》,強調以項目帶動旅游發展,突出市、縣級旅游的可操作性,將著力構建一個3萬多億元的項目庫。以兩橫四縱的高鐵路線及覆蓋全省速網和干支機場為骨架,構建“一心六廊七區八樞紐節點”的空間結構,串聯、支撐帶動60個旅游小鎮、100余個特色村寨、100余個重點項目、100余個重點備選項目以及2000余個一般項目。
《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貴州省將建成100個交通樞紐型、旅游景觀型、綠色產業型、工礦園區型、商貿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鎮。其中省級示范小城鎮30個、市(自治州)級示范小城鎮70個,30個省級示范小城鎮中有10個旅游景觀型小城鎮,70個市(自治州)級示范小城鎮中有25個。
根據貴州省特有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將貴州旅游小鎮分為三個大類、七個小類。三大類分別為資源主導型、旅游接待型、復合型;資源主導型又可以分為歷史文化型、紅色旅游型、民族民俗型、生態宜居型,旅游接待型又分為特色產業型、文化創意型。
為了保證貴州省旅游小鎮的主題與風情能夠得到充分的展示,保證客源市場,建議貴州省旅游小鎮對其規模進行界定。根據國內外以已建旅游小鎮規模,建議貴州省旅游小鎮規模在30hm2~300hm2之間。
湄潭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中國西部著名的茶鄉,貴州省最大的茶葉種植加工基地縣。其生產、科研、品牌數量、質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茶文化歷史悠久,具有極大的優勢和潛力。該項目位于茶文化濃郁的湄潭縣,具有融合山清水秀的環境和茶文化于一體的開發潛力。面對休閑度假居住方式的流行,游客對旅游的“出塵而不出城”的高要求,該項目正是對這種流行和需求的最佳迎合。
仙谷山小鎮位于湄潭縣魚泉鎮仙谷山村,緊鄰湄江風景區仙谷山景區,三面環山、一面環水。內有環繞的青山作小鎮的自然屏障,山上有安靜流淌的瀑布,山下有與山腳纏繞而過的清澈的溪流,山前用地平坦開闊。
5.2.1 總體目標
將小鎮打造成為以茶文化和山水自然資源為依托,以發展旅游休閑產業為主,集聚旅游“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為一體,宜居、宜游、宜閑、宜商,具有會議度假、文化體驗、健身養生、品茗樂購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茶文化主題的風情小鎮。
5.2.2 專項目標
策劃目標:以“茶煙繞山居,暢游享仙谷”為主題形象定位,策劃營造小鎮清雅、精細、自然的意境。
建筑規劃設計目標:自然山水與建筑的自由結合和有機滲透,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圖1 功能結構圖

圖2 四星級酒店——尋夢山居

圖3 四合院式特色茶文化體驗商鋪
景觀綠化目標:構建自然化景觀環境,采用自然化的手段進行人工景觀環境設計,與周邊自然化的景觀環境相融合;將周邊良好的生態綠化環境引入小鎮內部,結合水系道路等線型要素布局生態廊道,創造與周邊生態環境相耦合的生態綠化系統。

圖4 小鎮整體效果圖

圖5 茶文化主題景觀小品
5.3.1 功能定位
集合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文化體驗、品茗樂購、健身養生、生態居住的復合型功能區。
5.3.2 具體定位
可打造省內高端度假會議旅游標桿品牌、可躋身省內最佳生態文化休閑度假區、可打造省內高檔茶文化主題度假世界、可打造省內外成功人士宜游宜居的“出塵”天堂。
5.3.3 形象定位
以茶煙繞山居、暢游享仙谷為形象定位。
5.4.1 高起點、高定位
以清雅、精細、自然為營造意境的目標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文化底蘊打造高端旅游品牌。
5.4.2 一核雙翼,山水相依
一核是指以茶文化為文化底蘊,雙翼為產權式酒店、特色商業;山水是指引借青山綠水、融入優美環境,相依是指依托文化底蘊、低碳生態平衡。
5.5.1 “三系五區”各得其所的功能布局
根據規劃區的資源特征和定位,根據功能不同劃分“三系五區”。五區分別為產權式酒店區、生態茶居區、茶沁風情街區、山地運動區、水上運動區,三系分別為南北向主景觀水系和兩條東西向的次景觀水系。功能上滿足游客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健身養生、品茗樂購、素食體驗等各種需求,打造集旅游“吃、住、行、游、購、娛”一體的風情小鎮。將茶文化在各個功能區除得到符號化彰顯外,如主題雕塑與鋪地外,將文化體驗植入到商業和度假中,成為小鎮的靈魂。
5.5.2 動靜相宜,商“假”結合
在旅游特色商業方面,茶沁風情街區是突出活力與游客參與的動態區域,產權式酒店區為高檔品茗、茶文化體驗靜態區域,在用地的選擇上有不同的要求。整個小鎮以健身養生為主題的山地運動和水上運動區以動態的方式呈現,高檔休閑度假(以四星級酒店和產權式酒店為載體)以靜態、清雅的方式表達;旅游特色商業與休閑度假相結合,整個小鎮貫徹“動靜相宜、商假結合”的主旨。
5.5.3 賦有靈性的山水空間
以山為靠,伴水而游,是游客向往的旅居之地。小鎮靠山面水,清澈的魚泉河流經小鎮,規劃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通過富有靈性山水空間彰顯神韻,吸引游客前往,滿足游客對山的熱愛、對水的依戀。小鎮內的建筑與山水融合在一起,沿用原有水系,稍作雕飾,形成小鎮內三條景觀水系。
通過以上的功能布局,將小鎮打造為以茶文化為底蘊,將各項旅游活動與水墨式的山水環境融為一體,創造一個別具一格、引人入勝、清雅舒心的旅游環境。
建筑規劃設計圍繞小鎮茶文化主題,利用建筑色彩、建筑層高、建筑特色等營造小鎮清雅、精細、自然的環境與氛圍。以西方現代簡約設計觀念呈現中國建筑藝術的精美風格。建筑層高控制在2~3層不等,利用層高的不同,自然退讓使得建筑擁有更多的屋頂觀景平臺。建筑色彩以米黃色為主色調。
為了形成建筑與環境有機結合的空間格局,對小鎮的景觀及綠化,從自然到人工,從與風景名勝區協調的整體性到特殊性,均予以充分考慮。以達到“顯山、露水、育林”的景觀效果,從而形成背山面水綠為軸的景觀格局。小鎮景觀規劃的最大特色是結合小鎮茶文化主題定位,根據茶詩、茶歷史以及茶的形態塑造小鎮茶文化主題小品雕塑,將茶文化之魂深深地烙印在小鎮的每個角落。
貴州旅游小鎮雖然發展迅速,但貴州旅游小鎮的規劃以及旅游小鎮的可持續開發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文試圖從旅游小鎮的定義、旅游小鎮的規劃背景、分類與規模等方面進行梳理,對規模不大的旅游小鎮的修建性詳細規劃運用了旅游策劃、景觀設計、城市規劃三種方法的結合,嘗試給貴州旅游小鎮的規劃提供一種方法和路徑。
[1]趙小蕓.國內外旅游小城鎮研究綜述[J].上海經濟研究,2009(8).
[2]王彬汕.民族地區旅游小城鎮規劃探析——以稻城香格里拉鄉為例[J].風景園林,2009(6).
[3]唐鳴鏑.國內旅游小城鎮景觀建設探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1).
[4]石朝平.論旅游小城鎮的開發——以貴州為例[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