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軍 王哲
(遼寧省阜新市中醫醫院 阜新123000)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高,成為心臟病患者住院的首要病因。心力衰竭是肺源性心臟病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危及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而對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應提高警惕,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1]。本文對川芎嗪注射液與酚妥拉明聯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進行了分析?,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自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診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0±17.31)歲;心功能Ⅲ級者26例,心功能Ⅳ級者14例。研究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1~78歲,平均年齡(59±17.43)歲;心功能Ⅲ級者24例,心功能Ⅳ級者1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均予抗生素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予祛痰、平喘、強心、吸氧等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與酚妥拉明聯合治療,酚妥拉明注射液(國藥準字H11020665)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川芎嗪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1175)120 mg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療程為10 d[2]。
1.3 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胸悶、氣喘、咳嗽、發紺、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尿量增加,肺部羅音明顯消失;有效:患者胸悶、氣喘、咳嗽、發紺、水腫、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所好轉,心率降低,且肺部羅音有所減少;無效:患胸悶、氣喘、咳嗽、發紺、水腫、呼吸困難等沒有改善,肝臟無縮小,肺部羅音仍存在。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用SPSS18.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與處理,一般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不同方案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經不同方案治療后,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反復發作會導致紅細胞增多,身體長期缺氧,增大肺血管的阻力,進而發展成心力衰竭。若不能及時診斷與治療,將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有心、肺兩個臟器的疾病,發展到此階段,已不能按照常規方式治療肺心病,而是要心、肺同時治療,采取吸氧、強心、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療措施[3]。酚妥拉明、川芎嗪注射液都是臨床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有效藥物。酚妥拉明的主要成分是芐胺唑啉,是一種非選擇性腎上腺素的受體阻斷劑,具有動靜脈擴張的作用;而川芎嗪注射液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營養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能夠行氣活血、利水消腫[4]。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改善心室功能。在治療的過程中,應正確掌握川芎嗪注射液和酚妥拉明的用法及用量。使用劑量過大時,可產生血壓過低、心動過速,出現鼻塞、乏力、頭昏等癥狀。因而用藥時,要加強治療措施,避免患者治療后出現不良反應[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經不同方案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為82.5%,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比較,研究組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提示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聯合酚妥拉明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心功能改善顯著,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聯合酚妥拉明治療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為治療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奠定基礎,值得臨床廣泛推廣和應用。
[1]莊曼茹.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2):154-155
[2]李娟娥.川芎嗪、生脈注射液聯合西藥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06例[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12):25-26
[3]張秀麗.酚妥拉明、多巴胺聯合川芎嗪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療效分析26例[J].中國醫藥指南,2010,8(26):87-88
[4]閆仕政,張俊紅.多巴胺、酚妥拉明及丹紅注射液聯合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 [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271-272
[5]劉素華.酚妥拉明與多巴胺并用治療頑固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50例[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