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前 姚傍英 秦微
(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醫院 東莞523330)
胃脘痛常發生于胃脘近心窩,患者周期性反復性出現脘腹脹痛、泛酸噯氣以及嘔吐惡心等癥狀。該病病因較復雜,中醫臨床認為飲食不節、勞累倦乏、肝氣犯胃以及憂思郁結等均為致病重要因素[1]。該病病程一般較長,若治療不當則易復發。中醫療法具有辨證施治、多靶點效應的優勢,因而在治療胃脘痛中整體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較高。本文分析探討四君子湯治療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入選標準:90例患者臨床均表現為胃脘部疼痛與飽脹感,同時伴有納差、噯氣、泛酸以及大便異常等相關癥狀;均經胃鏡檢查并參照病理學確診;排除胃癌等胃部其他病癥患者及合并有全身嚴重疾病的患者[2]。治療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 21~75(45.2±7.4)歲;病程 2~19(5.6±1.4)年。對照組 40 例,男 25 例,女 15 例;年齡 20~73(44.8±7.1)歲;病程 1~20(5.3±1.2)年。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以及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克拉霉素:250 mg/次,2 次/d;甲硝唑:0.6 g/次,3 次/d;奧美拉唑腸溶膠囊:20 mg/次,2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四君子湯辨證加減治療。藥方組成:茯苓、黨參、白術各 15 g,甘草 6 g,芍藥 9 g,柴胡 9 g,陳皮 6 g,川芎6 g,枳殼6 g,郁金6 g。辨證加減:噯氣嚴重者加旋復花6 g,沉香6 g;納差明顯者加麥芽15 g,谷芽6 g,神曲15 g;胃痛者加延胡索10 g,川楝子6 g;惡心嘔吐嚴重者加半夏6 g,生姜6 g;泛酸者加吳茱萸 6 g,黃連 6 g。
1.3 療效判定 好轉:治療后癥狀減輕,且胃鏡檢查提示癥狀改善,治療后6個月~1年有發作,但胃脘部疼痛緩解明顯且持續時間減少;顯效:治療后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且胃鏡檢查提示癥狀基本消除,治療后6個月~1年偶有發作,但胃脘部疼痛不明顯,且持續時間較短;治愈: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提示相關癥狀均消失,且治療后6個月~1年無復發;無效:治療后臨床表現癥狀無變化,胃鏡檢查提示無改變,或臨床癥狀出現進展[3]。總有效率=(好轉+顯效+治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組總有效率92.0%,對照組為72.5%,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 例(%)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患者出現惡心1例,發生率2.0%;對照組惡心1例,腹瀉1例,頭痛1例,發生率7.5%: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胃脘痛為臨床常見疾病,其病因復雜,且病程較長,給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中醫認為胃脘痛主因飲食不節、勞倦內傷,致胃脾功能失調、胃失和降、氣郁血滯而發病。按類型可分為肝胃氣滯型、陰虛胃熱型、脾胃虛寒型等。其中,肝胃氣滯型臨床發生率高,患者表現為胃脘疼痛脹滿、噯氣、肝氣郁結、情緒易波動等,治療需止痛養氣、和胃疏肝、調養情志[4]。
四君子湯為臨床治療腸胃疾病的常用藥物,其療效理想,且效果確切。四君子湯由茯苓、黨參、白術及甘草四味中草藥組成,為治療脾胃氣虛病癥的基礎方劑,在治療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時,輔以芍藥、柴胡、陳皮、川芎、枳殼以及郁金等藥,可提高其適用性和療效。黨參性平、味甘,為君藥,主養胃健脾,益氣養神;茯苓具健脾胃、利濕之功效;白術主益氣健脾、燥濕利水;甘草可和中益氣,調和諸藥[5];諸味輔藥合用后,可止痛疏肝,健脾養氣;與基本藥方互為補充,對肝胃氣滯型胃脘痛各癥狀可多管齊下,效果更佳。結合患者具體癥狀,在配方中辨證加減用藥,以針對噯氣、納差、胃痛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可進一步促進療效,對患者脾胃及肝腎等臟腑器官具有整體調養作用,且無不良作用,具有較高的安全性,為治療肝胃氣滯型胃脘痛的理想方劑。
西醫臨床常采用克拉霉素、甲硝唑等抗菌藥物,同時聯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等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胃脘痛,雖有一定療效,但對不同類型的胃脘痛針對性較差,且治療后易復發,難徹底治愈。除此之外,西藥治療缺乏整體思想,因此不良反應相對較高。本文選取90例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分別采用西藥治療及四君子湯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0%,對照組為72.5%;治療組不良反應率為2.0%,對照組為7.5%:治療組的療效和安全性均更佳(P<0.05)。綜上所述,肝胃氣滯型胃脘痛患者采用四君子湯治療,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可積極推廣。
[1]王敏.肝胃百合湯加減治療胃脘痛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6):101-102
[2]寧芳.自擬肝胃湯治療氣滯陰虛型胃脘痛98例[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1):105
[3]陳順利.胃脘痛的中醫辨證治療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3,22(6):1003
[4]呂俊芳.中醫辨證治療胃脘痛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8):140-141
[5]趙義和.中醫辨證施治治療胃脘痛臨床療效觀察[J].航空航天醫藥,2009,20(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