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剛
參加一筆會,有幸結識了天南海北的作家朋友。雖然大家已在全國小有名氣,但作家身份大都只是業余。身為教師、律師、工人、商人或公務員,能在工作之余,將寫作經營得一枝獨秀,實屬難得。大家起初都只把寫作當是興趣愛好來培養,慢慢成了“氣候”,或將終生陪伴。
不僅如此,作為東道主的一位仁兄,遞上的名片更讓眾人瞠目:工作職務是某局副局長,卻身兼散文家協會會員、書畫家協會會員、橋牌協會會長、太極拳協會會長等眾多頭銜。本就公務繁忙,又如何分身有術,在各種身份間游走穿行,著實令人欽佩。他卻快樂地笑談:就是玩!
玩。我喜歡這種態度,玩就玩個痛快,玩出名堂。或許,曾是出于興趣愛好、消遣娛樂,便與相別于工作的某一行交集,既而深深愛上,欲罷不能,漸漸樂在其中,小有成就。故而,工作屬性之外,又多了另一個身份,且令人頗為自得。
就我而言,當初只為調劑生活愛上了寫作,數年默默堅持,熬成了小縣城的“名人”。公開場合,有人介紹我時,特別不習慣被稱呼工作職務,倒是相當樂意被稱為“我縣知名作家”。因為,這一身份融入了更多的肯定、認可和尊敬,不摻任何功利、雜質,值得因此而驕傲。有時我在想,真有一天退休或下崗,我便可以憑借文字度生活,落得個自在逍遙。
玩出另一個身份,需要時間的精細打磨,但因是興趣所至,斷不會煎熬難耐。反而,會促進本職、愉悅身心、豐富生活、提升品位。當隱沒的付出,以另一個“身份”浮出水面,那便是一種莫大的成功和快樂。
一位同事,白天一身職業裝,在職場風風火火,不茍言笑,與之交往隱隱有種距離感。可偶然一次路過街頭,驚訝地發現他竟是廣場舞的領舞。一群年齡各異的舞者,跟隨他時而勁爆、時而飄逸地舞蹈;中場休息,眾人圍著他恭敬地以求指點,十分融洽。原來職場強人,也有火熱、親和的一面,且他干練的工作狀態,與跳舞肯定不無關系。當我在某一私人場合,仰慕地提到他的領舞身份時,他很是羞澀:就是跳著玩。
去一家家庭餐館吃飯,發現雅間墻壁上懸掛著數幅花鳥工筆畫,構圖精巧細膩、色彩清新雅致,頗見功力。我靜靜欣賞后,問女店主這畫的出處。正忙碌的女店主回答,是她本人畫的。我訝異地端詳,方見她氣質優雅、面露才氣,默嘆這個女人不尋常!果然,打聽才知,這位白女士是縣書畫協會的會員,開餐館之余,作畫自娛,現正籌備個人畫展,也因她的畫,餐館十分紅火。當她再次端菜進來,我自是刮目相看,稱贊一番,她邊忙邊說:就是畫著玩。
檢索一下我認識的一些人,方覺“高手就在身邊”!結識的一位種菜大戶,業余是省科技報的通訊員,長期提供蔬菜種植科普文章及文學作品;單位的一位司機兄弟,業余是縣體育協會的乒乓球運動員,曾拿過省、市的大獎;鄰村的一對農民夫妻,業余是歌唱演員,趁農閑奔走于各婚禮、慶典現場;曾經一位老領導,業余是位攝影家,退休后出版了數本影集……也曾與他們攀談,對其另一個身份稱贊有加,他們的回答驚人相同:就是弄著玩。我深知,這不是謙虛,就是本心。
工作之余,大可以玩取樂。但玩出另一個身份,并不容易。這需要潛心地默默付出,耐住得寂寞,尋得到快樂,讓興趣與修為完美融合,積淀升華為令公眾認可的一個“身份”。這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智慧。您玩出另一個身份了嗎?若還沒有,就繼續“玩”下去吧!
(張子萱薦自《中國青年》)
責編:易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