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竹林
摘要:在介紹新民市農業機械化及玉收獲米機械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的必要性及作用,探討全市玉米機械化收獲發展中存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機械化收獲;玉米;新民市;收獲機;成本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4)02-0067-02
1 新民市農業機械化發展現狀
新民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市)之一,現有耕地17.9萬hm2,其中水田3.8萬hm2、玉米11.0萬hm2、其它為果菜類。全市耕地大多為平原,土質肥沃。新民地區氣候較好,無霜期較長,特別適合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生長。
新民市是遼寧省農機發展較早和較快的縣(市)之一。截止2013年末,全市農機總動力達70萬kW,其中玉米聯合收獲機170余臺、拖拉機22 766臺(36.8 kW以上拖拉機1 119臺);拖拉機配套農具19 725臺套,其中36.8 kW以上拖拉機配套農機具835臺套;機耕、機播、機收農田作業水平分別達到99%,98.2%,30%,機械化綜合水平達到70%;農機服務組織比較完善,農機管理和服務網絡基本形成。
全市有農機管理、培訓、推廣等事業單位3家;農機維修網點201個;農機配件商店遍布城鄉,達110余家;農機合作社36個,農機大戶62個;農機合作社、農機隊和農機大戶經營著全市40%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機和農機具。
機械整地、機械深施肥、精量播種、機械收獲、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地產出率,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使農機化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2 玉米機械化收獲的必要性及作用
2.1 必要性
近年來,玉米前期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較高。但受收獲環節的影響,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速度較慢。農機購置補貼的深入實施及農機推廣培訓部門的宣傳引導,使廣大農民購買玉米收獲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玉米機收水平不斷提高。盡管如此,與黑龍江和鐵嶺等地區相比,新民市玉米機械化收獲的水平仍較低,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農民種植玉米的需要。
全市積極推廣玉米和水稻先進耕作方式,但由于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低,收獲勞動強度大,因此農民應用先進技術的積極性不高。先進耕作方式難以大面積推廣,影響經濟效益的發揮。同時,玉米收獲機械化水平低,影響收獲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此,推廣玉米收獲機械化技術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作用
玉米機械化收獲實現了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地有機質含量,起到了肥地、種地、養地的作用。人工收獲玉米的費用在145元/667 m2以上,而機械收獲僅需90元/667 m2(機械收獲省略了秸稈捆扎、運輸等作業環節),加上節約化肥及提高地力兩項的費用,總計可增收65元/667 m2。2013年,全市示范戶的玉米機收作業面積為0.7萬hm2,農民共增收650萬元。
玉米機械化收獲可節省人工投入,使農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玉米收獲可節省0.9個工作日/667 m2,具有節約人力、提高生產效率的作用。
玉米機械化收獲實現了秸稈還田,避免了玉米秸稈隨意堆放、焚燒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消除了火災隱患。秸稈還田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為農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創造有利條件。
3 新民市玉米收獲機械化現狀
2012年,新民市的水稻種植面積為3.8萬hm2,機械化收獲面積為3.4萬hm2,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收獲;玉米種植面積10.6萬hm2,機械化收獲面積僅為3.3萬hm2。2013年,全市玉米種植面積11.0萬hm2,機械化收獲面積為3.8萬hm2。
根據遼寧省對玉米機械收獲示范區的統一部署,選定8個鄉鎮(大紅旗、梁山、公主屯、蘆屯、柳河溝、陶屯、興隆店、金五臺子)設置15個示范點,總示范面積666.7 hm2,每個示范點種植面積在33.3 hm2以上。在農機推廣培訓部門的宣傳指導下,選取土地相對集中連片的玉米種植大戶或農機大戶作為示范戶。在示范點的帶動輻射作用下,示范戶周邊農戶逐漸采用該項技術,為全市玉米機械化收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新民市玉米機械化收獲中存在的問題
4.1 作業成本居高不下
部分機手的操作水平較低,導致機具在收獲過程中經常出現故障,誤工誤時現象比較嚴重。加之柴油價格上漲,使得玉米收獲作業的成本顯著提高。同時,玉米機械收獲后,需要人工進行脫粒,也導致收獲成本增加。上述因素使購買收獲機具的資金回收周期較長,加大了農民的投資風險。
4.2 機具性能有待提高
推廣應用實踐表明,部分機具不適于在新民地區進行玉米收獲,在作業中經常出現故障,加之售后服務不及時,嚴重影響收獲進度。同時,玉米收獲機的各種性能及機具質量有待提高。
4.3 收獲作業時間相對集中
農民認為玉米生長期較長,早收影響產量,所以習慣晚收,造成收獲時間相對比較集中。另外,玉米秸稈是農民取暖、做飯的主要燃料,因此對玉米機械收獲的需求并不十分迫切。
4.4 地塊過于分散
我國第二輪土地承包以后,農民所分得的土地相對分散,集中度不高。例如新民市陶屯鄉有一部分水田改種玉米后,0.67 hm2的地被分成7份,根本無法用機械進行收獲。
5 新民市玉米機械化收獲發展建議
5.1 引進適用玉米收獲機具
農業主管部門應與研發玉米聯合收獲機的廠家取得聯系,研制一些適于在新民地區推廣應用的玉米收獲機具。新民市農村經濟的總體水平不高,農民收入仍較低,因此,應加大對玉米收獲機的引進力度。同時,積極組織農機推廣、培訓等多部門進行聯合攻關,對擬引進的玉米收獲機進行實地試驗,在綜合考慮機具的整體性能后,選擇質優、價格適中的玉米收獲機進行推廣。
5.2 提高機具應用水平
推廣玉米收獲機械化,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隨著新民市農村經濟的深入發展,農機推廣培訓部門應組織農機專業人員和玉米收獲機械廠家技術人員,對玉米收獲機械操作手和專業維修人員進行定期培訓。2013年,遼寧省省級糧食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暨新民市玉米收割機手技能培訓共舉辦2期,培訓人員約100人。通過技能培訓,使全市玉米機收率與2012年相比提高了25%,機械故障率降低27%,為農民節約資金50余萬元。玉米機械化收獲,徹底把一部分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從事畜牧、水產等其他行業,確保他們盡快致富。
5.3 加大補貼力度
市財政的專項資金應加大玉米聯合收獲機的補貼規模,以減輕農民購機負擔和投資風險,調動農民的購機積極性。
玉米機械化收獲新民市未來玉米生產全程農機化的主攻方向。推廣機械化收獲,可以大大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民生產和生活的質量,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為此,各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玉米機械收獲的投入,為新民市玉米機械收獲取得突破提供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金香.推廣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8):88.
[2] 王明林,馬士杰.淺談全面推進玉米機械化收獲的意義[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3(1):16.
[3] 董德勝.阜新玉米機械化收獲發展探析[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3(2):67-68.
[4] 李必富.遼寧省玉米收獲機械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