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出了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飛速提升,因此,改善環境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中,特別是對于公益林這一方面的問題。通過對相關的資料與報告的收集,首先分析了云南省公益林在管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具體的改善對策,希望能夠促進公益林管護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云南省;公益林;管護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04702
1云南省公益林管護面臨的困境
云南省目前擁有3.71億畝林業用地,占據了64.71%的全省土地面積,居全國第二,其中,公益林占據了49.7%,所以,做好云南省公益林的管理對于云南省公益林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1.1補償標準低
目前,由于云南省的公益林補償標準相對較低,國家又對公益林的砍伐加以限制,使得農民無法從公益林當中獲取最直接的收益,如此,就很難吸引農民進行公益林的管護,導致其自覺性和積極性喪失[1]。
1.2缺少管護力量
由于個別公益林在管護方面沒有設置專門的護林員,導致在森林資源受到破壞的時候,無法及時地發現、及時地制止,這樣也給公益林帶來了不可預計的損失。
1.3管護措施不到位
一般來說,公益林當中絕大部分的林地使用權都是劃分到具體的農戶身上,每一個農戶所得到的面積相對較小,并且其地點分散,加上農戶對于公益林的管護水平以及管護的認識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使得個別農民缺少全局思想,認為公益林的管護不會得到太多的收益,也不會出現較大的損失。如此,在建設公益林時的積極性偏低,也就無法落實相應的管護措施。
2云南省公益林管護改善措施
針對云南省在公益林管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從法律上對其進行約束,將農民資金方面的問題妥善解決,如此,才能夠提升農民的實際參與度,從而將公益林的管護問題更好地解決。
2.1提供相應的法律保障,完善法律規章制度
云南省在目前現有的法規的基礎上,還應該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公益林的順利實施。其中主要包含了公益林的建設與監督、生態效益資金的補償機制、生態公益林的保護獎勵等等方面。加強公益林林地林權的管理。做好林權的穩定,確保林權所有者本身的合法權益。明晰產權主體,這樣也有利于對經營者的責任、權利與義務的界定,對于公益林的補償核算也有利。
比如:云南省站在全省總體的發展目標上來看,先后制定了《云南省森林管理條例》、《云南省封山禁牧條例》等相應的政府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并且聯系到國家法律法規,從而形成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就云南省而言,還根據具體的形式制定了《云南省公益林管理辦法》、《云南省公益林效益補償條例》等,確保云南省的公益林管護能夠逐漸走入法制化的道路之上。考慮到目前云南省在公益林管理與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就需要在保護管理、建設發展、補償資金使用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規定,才能夠讓公益林的建設擁有法律的強大保障。
2.2妥善解決農民投資造林的資金回收問題
由于公益林的絕大部分都屬于國家性質的造林或者是天然林,只有個別才是農民或者是社會主體投資進行的造林。因此,為了將投資造林方面存在的困境解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通過采伐指標的分配將農戶的困境解決。在20世紀的80年代,就有造林用戶開始進行造林的投資,目前已經進入到了主伐的時間段,可以通過林木的采伐來緩解資金方面的問題。
(2)通過調整,將部分公益林轉變成為商品林。考慮到云南省個別地方立地條件良好,能夠出產質量較高的投資造林,就可以將其轉變成為商品林,也就是不僅可以給出相應的出路,同時,對于生態也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
(3)通過贖買轉作為國有林。對于部分需要嚴格控制砍伐,在生態當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公益林,在林地所有權不被改善的前提下,還可以由財政出資,將其收購,成為國家所有,這樣不僅可以將投資回收的問題加以解決,同時,也有利于管護的開展。
(4)國家對林木和林地所有權進行征收。在核心的自然保護區中,農民自身留有的責任山、自留山等都失去了實際的權益,所以,國家就可以征收,給予農民一定的補償。
2.3注重公益林建設中農戶的參與
在公益林的建設當中,農民才是最大的主體,他們一直都在這樣的社區當中生活,他們擁有基本的鄉土技能與知識,因此,可以讓公益林的管護工作貼近實際。所以,注重公益林建設當中農戶的參與,對于公益林建設的作用不可忽視。
2014年10月綠色科技第10期
郭美香:云南省公益林管護面臨的困境及改善對策探析資源與產業
2.3.1制度設計
(1)利用林業政策加以刺激。對于公益林管護方面所制定的法律法規應該能夠成為林業事業發展中的指南,也可以成為個人從事林業工作的激勵,尤其是對農戶參與到公益林的管護工作上,有著極大的鼓勵作用。
(2)讓農民參與到公益林本身的發展與計劃實施環節。通過對公益林發展目標人口以及群體的確定,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對于農村貧困的人群,都應該選擇,并且鼓勵其成為公益林管護當中具有較大潛力的伙伴;在公益林的管護當中,還應該考慮到農民本身面臨的問題,他們有何種需求與興趣,具備怎樣的發展潛力;在公益林發展規劃制定中,要能夠讓規劃滿足地方農民根本的發展需求,并且通過潛力的激發,讓其實現自我發展目標;積極鼓勵農民將公益林的管護看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也有利于公益林整體的管理,同時,也有利于林業發展的整體評估與監測。
(3)做好公益林管護中農民參與的立法問題處理,也就是農民參與到公益林管護當中時,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之上,比如:可以是公證簽訂的合同。在合同中,應該將農民所需要承擔的義務、享有的權利、能夠得到的利益等都明確出現。也只有在這樣的形式之下,才能夠讓農民對公益林未來的發展充滿無窮的信心。
2.3.2應用設計
(1)做好方法培訓。在公益林管護工作開展之前,為了讓林業技術人員對于基本的參與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上級部門或者是非政府組織的專家還應該對林業站相關的人員進行參與式的調查方法培訓,并且通過實際的調查,讓技術人員對參與式的方法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夠對工具的使用技巧加以掌握。在培訓當中,也應該本著相互平等的態度,在專家對管護方法進行講授的時候,還需要向林業技術人員多多學習當地特有的自然、社會特征,這樣也能夠對今后的培訓計劃作出準確的制定,避免計劃偏離方向。
(2)做好廣泛的宣傳。根據參與式的農村評估當中提出的要求,還應該由技術人員組成相應的工作組,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將公益林管護的政策、實施細節等一一地向農民宣傳,并且詳細地介紹公益林管護技術,國家針對公益林管護給出的管護人員工資和生態效益補償金額,以及在管護工作當中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等。另外,還可以通過電視講話、文化匯演、報刊、公開信投放、板報等多種形式,將公益林管護具備的意義、應該把握的原則、具體的管護方式方法落實到每一戶農民身上,讓大家都能夠了解到各項惠農政策,從而積極地參與到管護工作中來。
3結語
公益林保護屬于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公益事業,雖然國家對于公益林的保護也制定了諸多積極措施,也讓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個別問題依然不可避免,這就需要在公益林的管護工作當中,將農民這一主體因素進行充分地挖掘,能夠讓農民主動地參與到實際的公益林管護工作當中來,如此,才能夠讓云南省的生態屏障建設得更加牢固。
參考文獻:
[1]劉玉玲,李欣.生態公益林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綠色財會,2008(9):89~91.
[2]崔龍善.生態效益補償探悉[J].吉林農業,2010(9):77~78.
[3]沈玲玲.我國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