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蔡奇
發展改革工作要著眼全局、突出重點
浙江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蔡奇
2014年發展改革工作的關鍵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切實做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把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作為基本目標、把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關鍵抓手、把加強民生保障改善作為重要責任

2014年發展改革工作,總的要認真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對2014年經濟工作的要求,以改革統領全局,堅持穩中求進、改中求活、轉中求好,“五水共治”、“五措并舉”,著力在提質增效上見成效、在改善民生上出實招、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關鍵是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切實做到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首要任務、把促進經濟平穩增長作為基本目標、把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關鍵抓手、把加強民生保障改善作為重要責任。這里,著重強調四個方面工作: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實之年,發改系統承擔著繁重任務,不僅要履行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對經濟體制改革工作作出研究安排并加強協調檢查,而且要帶頭落實各項改革任務。具體抓好“四個一批”改革任務:
一是深入推進“4+1”改革。即“四大國家戰略舉措”和嘉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都要以改革為抓手,邁出新步子,力爭有實質性突破。抓好嘉善縣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全省提供經驗。同時,協調抓好國家部委在我省開展的各類專項改革試點。這些試點都要有新舉措。
二是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賦予舟山群島新區省級管理權限要求,省級部門進一步向舟山放權。嘉興市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值得各地借鑒。對已經開展的柯橋和義烏高效審批、海寧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及安吉利用城鎮土地使用稅杠桿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等改革試點經驗,由省審改辦會同有關部門梳理后,爭取2014年1季度由省政府辦公廳統一發文向全省推開,以放大改革效應。與此同時,再啟動實施一批改革試點。重點是實行“兩單”即政府權力清單和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近期省政府將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爭取2014年6月底前實施省級各部門權力清單制度并公開權力運行流程。我省企業投資負面清單(即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也要盡快出臺,清單內注重提速,清單外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實行立項備案、前置條件按準入標準自主承諾、竣工統一驗收、事中事后零容忍監管制度。相關部門都應給予支持。這項工作先在舟山、柯橋、嘉善試點,爭取2014年上半年在產業集聚區推行。同時,啟動實施平湖產業結構調整機制創新、德清城鄉體制改革、開化和淳安生態功能區建設機制創新、富陽推行權力清單制度等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體制機制,再向面上推開。省里還將以審批流程再造為核心,構建省市縣三級行政審批辦事“一張網”,各地要早做銜接。
三是積極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這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一步。要鼓勵各地向海寧、安吉看齊,積極探索差別化的土地、電價、水價、氣價、城鎮土地使用稅、排污權交易價格、碳排放交易、污水處理費價格等杠桿,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低效工業用地市場化退出機制。
四是研究開展一批改革創新項目。探索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新模式,研究制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推動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創新。在教育培訓、醫療保健、治水治氣等領域推出一批公共服務項目。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具體措施。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充分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對各地的改革探索,省里將予以積極支持。對于已經明確的改革任務包括已下放的權限,要加強檢查執行情況,防止改革掛空擋、放了又收現象。
在三大需求中,投資仍然是穩增長的第一引擎。夏書記、李省長都特別強調這點,2014年投資力爭增長15%,春節后省委省政府還將召開擴大有效投資會進行部署,發改系統務必帶頭抓好落實。
一是全面實施2014年“411”重大項目計劃和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這兩個投資計劃都要明確考核要求,加強督查。實施中要堅持“四換三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轉型升級導向,突出單體大項目特別是先進制造業大項目,注重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
二是狠抓央企、外資引進和浙商回歸。特別是落實好“投資首先抓浙商回歸”要求。招引央企是發改系統的任務,一把手要親自抓,要下任務書,認真謀劃、做好發動對接,積極促成一批新項目。2014年上半年在北京組織一場央企招引推介洽談會,各地都要有成果,以后每年堅持下去。
三是緊扣“五水共治”抓好項目實施。“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的重點工作,是經濟轉型的倒逼機制,要用項目來支撐。發改系統要集中抓好治水項目的實施。對列入“411”和重點項目盤子的水利設施、水環境治理等項目應重點予以協調推進。與此同時,對政府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要項目化,靠項目來推進,各地要重視抓好。
四是對看準了的重點投資領域及大項目要緊緊抓在手上。我省有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又有舟山群島新區,要在現代海洋產業大項目上有突破。鐵路、能源是兩大重點投資領域,也是必須強勢推進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對在建的杭長客專、金溫擴能項目和正在加快前期的九景衢、杭黃、商合杭、金臺、衢寧等項目,在國家鐵路體制調整背景下,沿線地方政府都要明確并兌現應承擔的建設責任。能源屬戰略投資,應著眼長遠調整能源結構,保證能源供應。全面實施清潔能源戰略,加大存量用能和設備改造提升力度,在安全高效的基礎上發展核電。對有些大項目,需要權衡利弊,但更需要做工作,趨利除弊,該下決心的應早下決心推進,萬不可貽誤時機。我省服務業發展潛力很大,要編制實施服務業重大項目計劃,加大對信息服務業、環保服務業、養老服務業、文化產業、健康產業等的支持力度,力爭2014年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有新提高。
五是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制訂非公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爭取在民辦學校、醫院有實質性進展。特別是要抓緊研究鐵路投融資平臺建設方案及配套政策,海洋經濟發展投融資平臺也要推進落實。
產業集聚區是新一輪發展的主平臺,要切實改變過去“大、散、不高”狀況,加快提升發展,努力打造成為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載體。關鍵是落實“六個一”要求:
確定一個核心區塊。每個集聚區優選20-30平方公里作為核心區塊進行連片開發。估計14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塊面積不超過500平方公里,這就是今后集聚區開發建設的重點。
實行一個主體實體化運作。對核心區塊在市本級、或在同一個縣(市、區)范圍、或涉及多個縣(市、區)這三種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實體化運作模式,理順管理體制,調動各方積極性。
突出一個特色。每個集聚區都要實行差異化發展,明確1-2個主導產業,都要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招引一批產業大項目。注重專業化招商、點對點招引。沿海集聚區每年都要引進1-2個50億元的產業大項目,其他集聚區每年引進1個20億元產業大項目。
實施一個傾斜政策。即對集聚區核心區塊實行要素傾斜保障,農保地調出來。政策跟著年度考評走,根據考評結果分配要素資源。
建好一支隊伍。即注重培養善招商、勤服務的“店小二”型干部隊伍,同時帶頭落實負面清單外企業投資不再審批改革和代辦制,使集聚區成為服務環境最優的區域。
集聚區還應注意產城融合,不要再停留在開發區層次上。以上要重新建立考核體系,加強工作督查。
新型城市化是個大戰略,發改系統要按照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完善規劃,制定實施方案積極推進。要很好把握新型城市化要求,穩步推進、順勢而為,而不可盲目刮風、大干快上。新型城市化不是在“率”而是在“化”字上做文章。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分層次推動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注重綠色發展,提高城市化質量。特別強調,新型城市化不是簡單非農化,而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一體發展。發改系統著重抓好城鄉一體發展項目推進,抓好強鎮擴權與小城市培育試點,實施小城市試點鎮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各地還要實施好我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強區域合作,做好對口援建工作。
本文系蔡奇常務副省長2013年12月27日在全省發展和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講話的第二部分,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