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陳曄 應林燁
推進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楊曉紅 陳曄 應林燁
金華一直致力對文化創意、設計服務類項目及企業的培育和建設,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數字產業、旅游、特色農業快速融合發展,有力推動了全市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2013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9.6%,排名全省第一。2014年一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速8.5%,排名全省第二;文化服務出口額達441萬美元,占全省文化服務出口的67.5%。
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財政方面,出臺《金華市區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市財政每年安排7000萬元服務業引導資金,主要用于市區服務業重點產業的扶持、服務業重點項目的資金補助和服務業企業扶優扶強的獎勵等。用地方面,各地積極采取措施為重點行業發展騰出發展空間。通過“騰籠換鳥”“退二進三”,為優勢骨干企業拓展發展空間;通過大力實施黃土丘陵整理工程,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用地指標。融資方面,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金華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信貸力度。各地也出臺了加快網絡經濟發展等一系列支持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政策措施
專項規劃不斷細化。編制了《網絡經濟空間布局與發展規劃》、《金華網絡經濟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金華古子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金華城市旅游服務設施與城市建設一體化規劃》等專項規劃。各縣(市、區)也制定了系列專項規劃,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人才培養體系逐步形成。出臺了《加快引進創業創新領軍團隊和人才的若干意見》、《“雙龍計劃”科技創業創新團隊引進實施辦法和“雙龍計劃”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引進實施辦法》等政策,加大文化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
數字內容產業增長勢頭與規模集聚效應初顯。金華市區文化產業以網絡文化產業為主,2013年成立網絡經濟發展局,出臺政策從辦公用房、土地、投融資等方面予以扶持。今年入圍“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20強排行榜”。金華比奇網絡公司(5173)、銀泰電子商務公司上榜2013年中國互聯網絡百強;9158、長風信息成為國內視頻娛樂行業龍頭企業;海川計算機網絡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網吧連鎖管理服務平臺。
休閑觀光農業潛力不斷挖掘。據不完全統計,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656家(其中營業收入達百萬元以上的70余家),經營面積72184畝,資產總額121201萬,從業人員10032人。2013年共舉辦各類農事節慶活動28場次,實現旅游收入11648萬元,帶動地方農產品銷售收入41250萬元。主要農產品創意營銷模式:一是以各地的傳統特色優勢農業基地為基礎,充分利用特色優勢農業的資源,通過舉辦各類農事節慶活動,開辟觀賞、采摘體驗等休閑游,帶動農產品銷售;二是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舉辦農業展會,帶動農產品銷售。
文化旅游加快融合發展。明確把促進文旅融合作為推進旅游和文化兩大產業轉型發展的重點,著力打響“千古風流婺州城”品牌,實施三江六岸景觀提升工程,謀劃實施金華名人雕塑、名人紀念館等文化體驗區建設,將古子城及三江六岸景觀帶打造成為八婺歷史文化集中展示地和時尚創意文化體驗區。積極發展影視創意文化旅游產品,去年總投資4050萬元的水世界已建成,總投資675萬元的新《暴雨山洪》、總投資5560萬元的《紫禁大典》、總投資6000萬元的《龍帝驚臨》等演藝項目十分火爆。
工業設計產業加快發展。近年金華市通過舉辦金華市工業設計大賽、“設計力量”工業設計產品巡回展、“設計與制造對接會”等大型活動,開展引進工業設計人才洽談與高級職稱評定申報工作,營造激勵設計創新的環境氛圍。2個省級特色工業設計基地加快建設,目前,累計引進工業設計企業73家,其中市區企業1家,集聚工業設計人員357人,2013年實現工業設計服務收入8860萬元,有力推動金華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開展工業設計企業招商工作,2014年義烏基地引進2家工業設計企業。

文化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是市區加快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金華電子信息文化創意園一期工程開始建設;金華市區鼓樓里文化創意創業園A區招租已完成2/3。金華CRC文化創意園一期已建成,入駐創意辦公和網絡科技類的企業和項目近50個。二是各縣(市、區)文化產業發展快速。如東陽文化產業全域化發展,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300多億元;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功獲批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義烏市在成功舉辦8屆文博會的基礎上,更名為“第九屆義烏文交會”。永康成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今年1-6月引進70多家影視文化公司,已有30多部影視劇在永康拍攝;目前在永康注冊的影視公司1/3以上有項目在運作,項目總投資超過3億元。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增強。全市共有28項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102項列入省級保護名錄,274項列入市級保護名錄,約600項列入縣級保護名錄。列入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建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分別1家、7家、14家,省級、市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分別為14所、32所,省級、市級非遺宣傳展示基地分別為7所、14所,省級、市級傳統節日保護基地分別為2個、4個,省級非遺生態保護區1個,省級非遺經典景區(含民俗村)5個。婺劇、龍舞、十八蝴蝶、九獅圖、道情等項目多次出訪海內外。
文化出口工作有聲有色。金華的文化出口企業及項目在浙江乃至全國的同類企業及項目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金華郵電工程有限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投資興建德隆電視臺,10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國與吉爾吉斯之間的新絲綢之路影視文化和貿易平臺,成為吉國第二大有線電視頻道運營商,成為我國在中亞地區一帶唯一的電視播出機構。東陽的影視制作也極為突出。
目前,金華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融合深度有待加強。政策紅利釋放空間有限,財稅、金融優惠政策及扶持力度不夠;長期以來政府出錢承包文化活動的模式,導致人民群眾文化消費觀念滯后,文化消費有效需求明顯不足,主要以政府購買為主;文化創意及設計服務企業量小質弱,專業化、集約化程度不高,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扶持政策不夠健全完善。二是創新能力有待提高。中高端文化創意人才短缺;企業創新創意意識薄弱,大多數企業停留在模仿階段;企業創新型研發能力有限,普遍缺乏自我造血功能。三是資金投入有待增加。資金短缺已成為制約金華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筆者提出加快金華文化創意、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重點培育創意創新能力。一是充分發揮金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優勢,大力引進高新文化企業,推動信息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完善網絡服務功能。二是發展以研發設計、建筑設計、工藝美術設計、咨詢策劃、時尚設計為重點的文化設計產業,逐步形成具有金華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富有金華特色和優勢的文化產品等。
做大做強文化龍頭企業。解決好“低、小、散”的問題,形成具有規模優勢的文化企業和產業集聚區,扶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培育知名文化產業品牌,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帶動一批“專、精、特、新”的骨干民營文化企業,提高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的聚集度、影響力和輻射力。
建設文化產業集聚區。在整合、開發現有資源基礎上,構筑兼具集約化和均衡化的格局,形成改善產業服務環境的載體,以點帶面,活躍全局,推動文化產業集群式發展。主要形成以金(華)義(烏)、永(康)武(義)為中心的出版印刷產業集聚區;以金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網絡文化產業集聚區;以橫店影視城為代表的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以市區、義烏、永康為主的會展文化產業集聚區等。
切實完善要素保障體系。一是構建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二是積極搭建文化企業融資平臺,對符合信貸條件的文化企業給予利率優惠,并積極拓展適合產業發展特點的貸款融資方式和相關保險服務;三是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采取技術入股、項目合作制等方式和多項優惠政策,引進人才與智力;四是加強統籌規劃,促進各種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在基礎設施建設、用地、稅收等方面對重點項目、龍頭企業、新興產業有所傾斜。
作者單位:金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