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穩江WANG Wen-jiang;夏積德XIA Ji-de;夏浩軍XIA Hao-jun;趙英ZHAO Ying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楊凌 712100)
(Yangl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712100,China)
水資源工程是影響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工程,是動植物生態環境系統中最活躍和影響最廣泛的因素之一。但在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大環境下,排放的廢水、污水量也在不斷增加,自然環境面臨著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的惡化等威脅,使水資源工程與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要素之間的不協調表現得十分突出,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水資源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非常重要。楊凌示范區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有著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國家唯一的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歷史使命,自1997年楊凌示范區成立至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加快發展,使其各方面建設和發展都取得了明顯成績和進步,水資源工程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工程,其環境影響評價與環境保護分析是各部門研究及利用關鍵點,是建設生態楊凌美麗楊凌的重要工作。楊凌示范區位于渭河以北,關中平原西部,介于東經107°59′~108°08′,北緯34°14′~34°20′之間,東西長16km,南北寬6.5km。東以漆水河與武功縣為界,南隔渭河與周至縣相望,北有湋水與武功縣、扶風縣相鄰,西與扶風縣接壤。全區總面積135.08km2。
1.1 環境現狀調查 楊凌示范區內規模以上混合型排污口有3 處,其中已登記或批準的排污口有1 個,其入河湖排污口的廢污水量為913.2 萬噸。依據相關資料,示范區內生活和工業污水經污水廠處理后能夠達到排放標準。
1.2 地表水環境現狀分析 河流水質特征:依據有關監測結果,楊凌示范區地表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一些項目如COD、BOD5、酚及細菌含量都超標,主要污染物為溶解氧、COD、BOD5、氨氮、石油、酚,其中COD、氨氮二項指標為超V 類水,因此,當地不能將地表水作為飲用水源。區內湋水河、渭河和漆水河污染嚴重,由于河流上游城鎮不斷向河流排放污染物,導致水質嚴重劣化,物理感觀極差,河水發黑發臭,嚴重污染城市環境,危及市民正常生活。河流水污染已經對兩岸補給的地下水水質也有很大影響(表1)。

表1 楊凌示范區過境河流水源水質狀況調查表
示范區內的寶雞峽引渭黃土原區的二支渠及平原區的引渭高干渠和渭惠渠灌溉水源水質基本滿足灌溉水水質標準,對農田土壤、地下水等環境影響不大。
但是應當注意,流經全區的河流污染較重,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的排放和來自于面源污染和工業廢水。渭河干流在楊凌示范區水質均為超Ⅴ類。說明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來自城市,做好城市工業、生活污染控制和治理是今后的主要工作之一。
1.3 地下水環境現狀分析 從全區地下水物理、化學性質看,水質較好,大部分地區的地下水基本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
地下水水質監控在渭河階地上采樣,其中在穆家寨、南楊村,三階地李家村,張家崗、桶張村。
監測項目為:K+、Na+、Ca2+、Mg2+、Fe2+、Fe3+、NH4+、CI-、SO42-、HCO3-、CO32-、NO3-、NO2-、礦化度、總硬度(德)、總堿度(德)、pH、水型等。監控結果按阿列金法進行水型劃分,二級階地為重碳酸鈣Ⅲ型水或重碳酸鈉I 型水,pH 值為7.2,總硬度24.4,總堿度21.4,礦化度為0.55g/L,為極硬微強礦化水,符合灌溉用水和漁業用水標準,但作為飲用水礦化度稍高。三級階地為重碳酸鈣Ⅰ型水或重碳酸鈉Ⅰ型水。pH 值為7.2,總硬度12.5,總堿度15.6,礦化度0.3g/L,是良好的飲用水源。
雖然地下水環境問題目前無明顯的質量問題,但對地下水源應設立保護區,加強監測,強化管理。
示范區規劃的水源工程有目前,完成“引石過渭”引水工程,2020年前建設完成“引漢濟渭”供水工程;此外,考慮到2020年前,北部黃土臺原區為解決村鎮及部分鄉村供水問題,新增地下水供水工程17 眼。
石頭河水庫的水源是秦嶺山脈,是良好的礦泉水源,適用于各類用水戶。“引漢濟渭”工程從漢江向渭河流域調水,可以改善陜西省關中地區的水資源配置狀況,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逐步減少地下水的超采和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障關中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兩項工程采用供水管線供水,不但可徹底解決示范區供水上水源不足矛盾,而且由于水質優良,不會對區內生態環境產生任何不良影響。
農業節水工程措施包括渠系工程改造、田間工程改造以及因地制宜選用不同節水溉灌技術。非工程措施包括加強水資源統一調控、作好灌區用水管理、調整農業結構和布局等。通過灌區挖潛改造,農田灌溉節水效益顯著。
3.1 對灌區小氣候的影響 通過實施節水灌溉及灌溉面積調整,縮減了灌區農業用水,增加基本生態林的面積,生態環境占有的絕對水資源增多,農田防護林網得以發展,形成了農田防護林維護下的灌溉農業區。有效地減少風沙的危害,保障作物高產穩產。減少干熱風的危害,有利于植被生存,對涵養水源、改善氣候條件將起到良好的作用。區域生態逐漸向良性發展,是最主要的生態效益。
3.2 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地下水的進一步開發建設,將促進區域灌排系統的配套完善,一方面將使大量的灌溉水入滲補給地下水;另一方面排水設施不斷排泄地下水,地下水循環速度加快,使地下水循環條件和地下水水質轉好,同時次生鹽漬化區的地下水、土壤環境均將得到改善,作物和植被的生長環境向良性化發展。
3.3 對環境影響 該項目的建設將有力推動楊凌及周邊區域工農業生產、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也必然對改善當地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從而有效地提高農民收入,鞏固生態環境具有極大地積極作用,擴大綠色面積,減少水土流失,使水質得到有效保護和改善。
綜上所述,通過環境影響預測評價,該項目對環境所產生的有利影響是主要的,不利影響是局部的、次要的、短期的,可以通過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加以減輕或消除,通過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以控制和恢復。因此楊凌示范區水資源工程不僅經濟上合理可行,而且具有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項目區生態環境的影響之利遠大于弊,該建設項目從環境角度考慮積極可行。
通過各類水源工程的合理規劃實施,本地引、提水源工程的合理調配和區外調水工程以及新型水源(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的利用,可以極大地緩解工業和農業搶水的被動局面。
渭河生態景觀工程的功能定位首要是防洪,其次是蓄水,形成景觀湖水面,改善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把楊凌示范區渭河河段建成集防洪、水利、旅游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園林化景區,在施工期,產生的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機械設施產生的廢氣和噪聲,將對地表水、大氣和聲環境產等產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對動植物帶來影響,同時也會對濕地造成一定的環境影響。水庫運行期,將對水文情勢以及下游水量等產生影響。為了減小對環境的影響,保證環境區安全,在施工期生產的廢水、廢氣和噪聲提出防治措施,對濕地提出預防和保護措施,以及生態保護措施。對運行期,對生活污水、垃圾以及減水河段環境用水提出保障措施,并進行環境監測。
整體來看,評價認為只要落實相應的環保措施,并且建設單位把可行的濕地恢復方案,經縣級以上林業行政部門核準。不存在制約工程建設的環境因子,本工程從環境角度可行。
工程的建設,改變了城區段河道內雜草叢生,以及城市缺少觀賞水面的狀況,使城區的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對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提高城市綜合競爭能力,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上述評價分析,為保持渭河流域水環境,為保證楊凌示范區水資源環境健康發展,根據水資源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首先,加強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減少污染源,可以保證污水達標排放,從源頭上杜絕或減少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其次,通過節約用水措施的實施和對工業和城鎮集中排污源頭的治理,以及農業方面嚴格杜絕難以降解的農藥的使用,控制化肥的濫用,減少有機污染源。全區水環境質量的目標為:在全區水源地保護區和水源地保護區,水環境質量標準達到Ⅱ類水質標準;全區城市地區的娛樂用水水源和農村居民生活用水的零星、小型水源地保護區,水環境質量達到Ⅲ類標準;對一般工業用水及非人體直接接觸的用水、應達到Ⅳ類水質標準。對于供大面積使用的農田灌溉用水的河流河段,水質標準也應達到Ⅳ類。最后,水資源管理工作堅持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并重,進一步完善實施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取水許可審批,切實加強對水源地保護和排污口的監管工作。
[1]張文洲,何武全,王玉寶,等.楊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5,1(16):75-77.
[2]趙碧波.楊凌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M].2007.
[3]孟祥峰,王琰.論水利水電工程的環境影響和對策[J].河北水利,2010(08).
[4]王智陽.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措施[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
[5]蔣固政,馬經安,李紅清.水工程環境影響后評價探討[J].水資源保護,2011(05).
[6]王翠文.水電站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D].河海大學,2007.
[7]李珂,韓勇,朱永峰.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分析[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9(09).
[8]劉振,薛寶琪.環境影響評價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平原大學學報,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