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現有環境保護工作中污染企業風險事件管理的現狀分析,對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概念、內涵、模式進行了研究,探討了開展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可能性,并就相關技術問題進行了討論,提出了在污染企業開展信用評級的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污染企業;信用評級;建議;技術
中圖分類號:F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1803
1引言
為進一步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2013年,由環保部起草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顯示,我國將對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環境風險高、生態環境影響大的10類企業進行環境信用評級。其中,未批先建、惡意偷排及構成環境犯罪等將被直接“一票否決”評為環保不良企業。
與之對應的,環保行業的信用評級研究工作尚未展開,相關的評級原理、評級標準和方法、評級指標體系、評級操作系統及評級數據庫等等的研究,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原因在于,傳統的信用評級是指信用評級機構按照規范化的程序,采用一定的分析技術,給出關于受評對象的信用風險的判斷意見,并將結果用一個簡單的符號表示出來。與之相對應的,評級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參與者,在盈利與聲譽之間找平衡,評級機構不承擔評級結果的法律責任,因是咨詢機構,不是權威的鑒證類機構。
如何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有效開展信用評級研究,并能將研究成果迅速轉化為評級能力,是中國環保工作者及信用評級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將就環境保護信用評級的概念、特點、途徑、建議等方面展開探討。
2概念和特點
2.1概念
2.1.1傳統信用評級的定義
信用評級(Credit Rating),又稱資信評級,是一種社會中介服務,為社會提供資信信息,或為單位自身提供決策參考。
通常意義的信用評級,是指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機構對債務人如期足額償還債務本息的能力和意愿進行評價,并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其違約風險和損失的嚴重程度。廣義的信用評級則是對評級對象履行相關合同和經濟承諾的能力和意愿的總體評價[1]。
從概念上講,信用評級與環境保護沒有直接的關系。但是,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發展的需要,如何對重點污染行業,包括重點污染行業中的企業進行信用評級,為其建立信用檔案,通過為社會提供正確的環境保護信用信息,有效防止環境風險事件的發生,并積極引導企業通過信用評級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積極推進社會生態文明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2.1.2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含義
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指的是由獨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通過信用評級的技術,對評級對象的環境保護狀況進行評價及預測,為社會提供準確的企業環保信用信息。
污染企業信用評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含義。
(1)環保信用與其他信用關系指向的對象一樣,表現形式為帶有約束關系的義務關系,這種關系帶有契約性質,其中,評級對象的責任是向社會提供環境保護公共品,有義務遵守政府制定的環保法規和規范,并尊重人們對環境保護的基本需求和理念,這種契約關系,涉及監管方、評級對象、評級主體、公眾等多個主體范疇。
(2)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指向的信用關系,要通過第三方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以特有的技術和手段進行刻度和描述,形成可視的等級符號,提供給公眾參考,并可作為環境管理部門進行環境執法和管理的依據。
(3)污染企業信用評級,要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對污染企業承擔環境保護責任的有效管理和促進,通過和政府監管的雙重機制來對污染企業進行約束,使之在履行環保義務過程中,不僅要著眼于完成排放指標,還要注重企業長遠發展[2]。否則,由于環保信用等級偏低,將導致其可獲得的外部支持大幅度縮減。
2.2特點
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污染企業信用評級,在概念、模式、手段上為環境管理提出創新模式的同時,也為環境科研工作提出了挑戰,體現出的特點主要有有價值性、不可替代性、維護管理難度大和信用等級刻度困難等。
(1)有價值性。從目前來看,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對污染企業進行信用評級還處于摸索階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不明確。在此階段,對污染企業信用評級造成概念上的模糊或者混淆,在所難免。但毋庸置疑的是,環境信用,絕對是可以度量的有價值的信用關系,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其價值進行估測和評判。
(2)不可替代性。從近年來發生的環境風險事件看,大多是由于企業環境概念喪失,只注重經濟發展,忽視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導致。特別是很多發生環境風險的企業,根本沒有環境信用的概念。發生的風險事件,雖然對生態環境的損害可以在一段時間后修復,但對公眾心理造成的損害,無法彌補。
(3)維護管理難度大。從國家層面來看,還停留于通過監管部門的行政手段來實現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但從信用評級行業的發展特點看,不一定有利于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良性發展,鑒于目前的環境管理體制,即行政手段的強制性、排污收費制度及環境監理制度,均與現有的信用評級體制不一致。由此,對環境信用關系的管理和維護,還存在很大的困難。
2014年10月綠色科技第10期
韓慶蓉:環境保護工作中開展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探討環境及保護
(4)信用等級刻度困難。成熟的評級手段還未成形,從技術層面看,對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如何測定,如何評判等級,如何合理地利用評級結果,都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有些地方性的探討,也處于傳統的環境監管范疇,并沒有真正刻畫出信用評級的概念和內涵,也沒有真正提供可用的環境信用信息。
3開展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建議
3.1評級主體的轉換
目前,國家將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基本國策,且將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主體也定義為國家環境保護工作部門。但從信用評級的行業特點和發展歷史看,應該從根本上進行轉變,由公正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污染企業進行評級,而后向使用方(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公開發布評級結果,并定期進行跟蹤評級。endprint
在試行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的地區,承擔該項職能的均是環保主管部門,公眾參與度不夠,且沒有第三方信用評級機構的介入,這種評級體制,實際來看也不能對該項職能很好地履行,從結果看,評級前后對企業的影響以及企業的自主性行為,未見明顯變化。這也從實際角度印證了該項職能應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承擔。
3.2評級對象的擴展
從制度層面來看,目前的污染企業信用評級,主要針對的是排名前十的重點污染行業,但從信用評級的戰略性角度講,應該將所有監管對象納入評級范疇,只要是排放污染物的,都要進入評級名單,不留死角。這樣做,一方面不僅為建立企業環境保護征信數據庫打下堅實的基礎,而且為今后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提供數據上的支持,可謂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能促進評級機構的發展,為其生存和壯大提供直接支持。
4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技術的研究
關于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技術,尚屬空白。有些地方環保主管部門,發布了相關的評級標準,但基本屬于框架類管理條例,并沒有體現評級行業的技術性,且對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實踐,沒有實際意義。因此應該從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理論、標準、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建設等方面進行[3]。
4.1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理論研究
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實踐,必須以信用評級的理論研究為起點,要對污染企業信用風險事件產生的根源、因素、特點及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深入研究和剖析,以信用評級獨特的視角去研究相關理論[4],進而能為評級技術的發展提供綱領性的指導。
4.2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標準的研發
信用評級標準和方法,是每個信用評級機構賴以開展評級實務的指導性文件,而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其標準和方法,不同于一般的信用評級,其刻度的對象是污染企業就風險事件的發生和管理對社會環境保護責任的契約遵守程度,而不是傳統意義的償付關系。這就要求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機構,要對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監管部門規定的排放標準及地區性的環保措施等做到深入了解,能夠將傳統的信用評級技術與現實的污染企業信用關系刻度聯系起來,構建適合于該領域的全新的標準和方法[5]。
4.3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操作系統和數據庫建設
污染企業的信用評級操作系統,作為評級體系最重要的一環,應該成為評級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共同管理的一個環節,由二者對操作系統的建設共同承擔相應的責任,評級機構出技術,政府主管部門出資金。建設完畢后,由評級機構共同使用,但每個評級機構可根據自有評級標準的不同,在操作系統后臺增減不同的模塊。
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數據庫,是集中了所有污染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信息的數據平臺,囊括與污染企業信用評級相關所有信息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和大數據挖掘技術,為污染企業信用評級提供堅強的數據支持,也為環境管理部門進行決策提供預測性建議指標數據。
參考文獻:
[1]于永達,郭沛源.金融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和實踐[J].環境保護,2003(12):50~53.
[2]張琳.環境污染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雙月刊),2008(5):24~27.
[3]張亮.股份制商業銀行營銷風險評價與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4]高松文.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定價機制研究—KMV風險違約模型在中小企業貸款定價中運用[D].上海:復旦大學,2010.
[5]李華友,馮東方.我國推行環境保護金融政策的障礙與改進途徑[J].環境保護,2007(12).
[6]李華友,馮東方.我國推行環境保護金融政策的障礙與改進途徑 [J].環境保護,2007(12).
[7]李忠東.對污染企業開出天價罰單[J].工業安全與環保,200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