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宿一兵
摘要:指出了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社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而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軟”權利,能在潛移默化中改善著社會管理的治理模式。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具有很好的協調、協商、釋疑解惑、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作用。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對于在新形勢下做好社會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社會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F123.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29503
1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但社會建設和管理中也出現了許多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與現在現代化建設存在著不適應的薄弱環節。諸如征地拆遷問題、物價上漲問題、下崗失業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城鄉發展不平衡、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等等,多種多樣的社會矛盾層出不窮,制約著我國的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要加強社會管理,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抓住和利用好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順利度過矛盾的“凸顯期”。
針對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機遇和挑戰,社會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應該更注重“以人為本”的柔性管理,既要恪守原則,又要體現工作的時代性和靈活性,這樣更能結合我國的國情,在社會管理中發揮出應有的積極作用,為加強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有效解決當前經濟和社會“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團結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節,是我們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政治優勢”[1]。在社會主義社會,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整個工作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是社會的工作。它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而且是管理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方式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也步入了改革的關鍵時期和發展的攻堅階段,國際國內環境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需要我黨去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與時俱進,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根據新的實際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做好社會管理工作。從現在的情況看,當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體上落后于實踐,并且與社會管理工作的實踐聯系不夠密切,我們在談到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對其要客觀看待全面理解。
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適當的地位上,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1944年,毛澤東組織編寫的《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曾指出:“政治工作在任何一部分革命軍隊中,都應有適當的地位,都應適當地強調它的作用,否則這個部隊的工作要受到損失。特別是在那些政治工作比較薄弱的部隊,這樣的強調十分必要。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經驗證明:思想政治工作所擺位置恰當,它就能促進革命戰爭或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反之,如果位置擺得不恰當,就會給革命和建設事業造成損失。可見,要做好社會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須對它的戰略地位有一個科學認識[2] 。
2.1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加強社會管理的政治優勢
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無產階級政黨優于其他政黨的一個重要優勢,是我們黨和政府的政治優勢,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思想政治工作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黨90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終貫穿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全過程,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重大的作用,特別是經歷著挫折的低潮時期能轉危為安,究其原因正是我黨發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管理工作中的政治優勢,才能經受一次又一次的嚴峻考驗,才能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經過了長期的革命實踐,黨的領導人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毛澤東曾指出:“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3]鄧小平同志說:“我們共產黨有一條,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須先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我們說改善黨的領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胡錦濤同志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當前的社會管理工作應繼承和發揚我們黨的傳統,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的事業的“生命線”,作為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建立健全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新型社會管理體系,進一步激發全社會活力和創造力,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合力,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黨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就是要做好群眾工作,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把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解決人民矛盾,管理好社會,促進社會穩定發展。
2.2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強社會管理的主要方式
我國的社會管理模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嬗變過程。 在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時期,將社會管理納入經濟管理的范疇,采用的是強制手段,計劃配置社會資源,以行政手段進行社會整合值。在這種高度一元化的社會管控體制之下,政府作為“超級大保姆”角色,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進行一體化硬性管理。作為社會主人翁的人幾乎都被納入行政權力控制的范圍之內,主體性、能動性被忽視,社會管理存在著很大的弊端。隨著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到來,激發了社會的活力,在黨的十八報告中,也多次強調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構建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已成為深化社會改革的重要內容,也促使政府將以人為本的社會管理理念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以人為本,就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通過對社會成員的思想整合和價值導向達到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提高社會管理的韌性和實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在現階段實行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管理格局下,社會管理模式愈加切合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也更有利于服務社會大眾。endprint
3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管理中的作用
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內部存在著矛盾,各種利益關系得不到協調,都需要黨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調節。江澤民同志曾說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實實向人們群眾學習,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服務。”可見,黨已經將以人為本的柔性社會治理模式貫徹到工作中去,社會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下會出現煥然一新的局面。
3.1思想政治教育是我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政
治優勢 做好社會管理工作,促進社會和諧,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條件。而社會管理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的體系,來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從而可以看出黨委領導是關鍵,政府負責是依托,公眾參與是基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政治組織,政治領域是黨活動的主要領域。但政黨的屬性不止于政治層面的內容,還包括黨的社會屬性[4]。我們黨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和現代化建設的組織者,只有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渠道來加強社會管理工作的緊迫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以及黨的執政意圖和主張傳遞給廣大人民群眾,被人民群眾所認識、所理解、所掌握、所接受后,才能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提高應對各種社會風險、化解社會問題和矛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才能凝聚社會各方共識與合力,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打下良好基礎。
3.2思想政治工作為社會管理的開展凝聚力量
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到關鍵階段,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比較復雜的社會問題,因而,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任務十分繁重。要處理好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大國的社會管理問題,必須把人們的思想統一起來,力量凝聚起來。否則,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四分五裂。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是推動全民族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在現階段,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一共同理想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符合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我們之所以說思想政治工作是社會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思想政治工作能充分發揮傳播科學理論的作用,能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把共同理想普及和滲透到人民群眾中去,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支柱,成為人民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思想政治工作很大一個作用就是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促使人們自覺地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到全民族的共同奮斗之中,投身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充分施展和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加強社會管理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重點和難點都是在基層、在社區,因為社區是社會的底部基礎,是轉型期社會各種矛盾的交匯之所,是政府和市場博弈的緩沖空間,胡錦濤同志曾強調構建和諧社區就是構建和諧社會。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加強對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為構建和諧穩定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5]。
3.3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管理的開展具有調節整合
作用社會管理體系是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發揮好社會各階層力量在社會管理中的協同、自治作用,激發人民群眾創造力為社會管理服務,這就要依托思想政治工作的調節、整合作用。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個人、單位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相互之間也難免產生摩擦,可以通過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作用,引導人們在社會價值追求上求大同、存小異,做到互諒互讓,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思想政治工作通過調節、整合作用,不僅能積極作用于人民內部矛盾的解決、人際關系的改善,還能協調人們的心理狀態。在人們面臨困惑,感到無助、缺乏信心的時候,思想政治工作能幫助人們確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克服人們的認識偏差、主觀性、片面性等,使人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這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發揮積極性,有利于增強人民團結和保持社會穩定的氣氛和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
4結語
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在黨的工作中處于重要位置,是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優勢,在社會管理中充當著宣傳思想領域的基礎性工作,是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也是強化與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思想政治工作在社會管理中可以發揮教育引導、調節整合的作用,為社會管理的開展打下很好的實踐基礎,在今后,思想政治工作應該更加要注意自身的創新,深入到目前已成為社會矛盾的聚焦點的社區,深入基層貼近人民的日常生活,作為社會建設和管理的著力點、支撐點,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適應新形勢大力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提供強大動力與保證[N].人民日報,2000-06-29(01).
[2]蘇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6:91~92.
[3]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4]高新民.執政黨在社會管理中的地位與作用——兼談政黨的社會功能[N].學習時報,2011-12-14.
[5]夏學鑾.堅持中道原則 構建和諧社會[N].中國社會報,2011-02-28(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