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皓(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一跨越時空的戰略構想,把我國的對外開放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渝新歐國際鐵路的運行和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使重慶在向西向東開放發展中搶占先機,作為內陸開放高地的地位更加鞏固。
最近幾年,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已經取得重要成果。每年引進外資達100億美元;進出口貿易去年近700億美元,今年可超900億美元,居中西部第一。機場、鐵路、港口都是國家級樞紐,也是國家一類口岸,并配備有三個保稅區,形成了交通樞紐、口岸、保稅區三種功能的一體化。機場吞吐量今年將達3000萬人次。渝新歐國際鐵路的全程貨運時間16天,比海運節省30天左右,成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使長江黃金水道的價值更加凸顯,也讓重慶一手牽著新絲綢之路,一手挽起海上絲綢之路。最近國家又批準重慶為進口整車的內陸口岸。這些重要成果都為重慶把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奠定了堅實基礎。
開放也是一種改革。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在整個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改革。重慶的對外開放,比沿海沿邊地區困難更多,更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以法治推進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要求在對外開放活動中嚴格按法律制度和規則辦事,這些制度和規則既包括國內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也包括國際規則和慣例。要善于把國際規則和慣例轉化為本地的規則和制度,并內化為政府、司法機關、公民和市場主體的自覺行為,真正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早在1998年,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先后制定了《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條例》和《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為臺胞和僑胞來渝投資興業提供了法制保障。2008年11月,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重慶市促進開放條例》就我市的開放職責、開放措施、開放環境、開放保障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以上法規對促進我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促進開放的立法方面,重慶依然有巨大發展空間。對公司法、企業兼并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等法律,重慶需要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落實在渝外資、僑資、臺資企業的國民待遇等法律要求,保證各類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平等地位。比如,在渝外資企業就未能享受西部大開發15%的企業所得稅率,而是25%。還需要通過立法,加強對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等企業財產權的保護。
重慶擁有副省級開發區的兩江新區以及三個保稅區,還有國家級的經開區和高新區,這些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平臺,享有國家賦予的一系列最優惠的有關政策。我們可通過地方立法,把有關政策法制化,讓這些政策落地生根,為外商外企提供最優最好的法制保障。
在立法過程中,要多讓公眾參與,甚至聽取外商外企的意見,做到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讓我們的所立之法,充分反映市場經濟規律和對外開放的客觀規律,切合實際,務實管用。根據新的開放形勢,《重慶市促進開放條例》和《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條例》《重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辦法》,都有必要適時修改完善。
嚴格行政執法,建設法治政府,為對外開放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實行簡政放權,更多地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用硬措施打掉對外開放的“攔路虎”,讓市場主體“舒筋骨”。去年以來,國務院先后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400多項。今年8月,重慶市已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項目127項。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有利于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便利企業投資經營,減輕企業負擔。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有序放開市場準入,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外資和社會資本在渝投資興業。對非行政許可審批應該盡快徹底廢止。
在寬進的同時要嚴管,著力創新事中事后的依法監管,營造公平法治的市場競爭環境,盡政府應盡職責,使依法行政成為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優化市場環境的“長效藥”。
引進來,也要走出去。依法推進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改革,健全金融、法律、外事等服務保障,規范走出去秩序,促進產品出口、工程承包與勞務合作。充分利用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時機,爭取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提高渝新歐國際鐵路效能,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努力拓展重慶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新空間。
政府要依法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這種服務不是政府大包大攬的保姆式服務,也不是讓利減稅、不顧安全環保的無原則服務,而是依法、規范、高效的服務。把產品質量、生產安全、環境保護、職工社保、稅收等該管的依法管好,不該管的堅決不管。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服務業擴大開放,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使重慶成為外商在西部投資的首選地。依法建設好、管理好兩江新區,不斷創新開放式的體制機制,使之成為我國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標志。
我們還要在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方面下功夫。司法機關要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外商外企在渝感受到自己的合法權益能依法得到公正保護,從而增強安全感。加強法制教育,形成全社會知法懂法、守法敬法的風氣,養成按規矩辦事、依法辦事的習慣。一個崇尚法治的社會,會更加開放包容,這也是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一個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