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打造浙江旅游“大產業”升級版
本刊編輯部
“旅游不僅是建設美麗浙江的生態產業,也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民生產業,還是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浙江旅游產業的發展應置于浙江產業整體布局中通盤考慮,應更為注重產業層次的提升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當今,旅游產業已被視作是永遠的“朝陽產業”。自2004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以來,全省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成為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2013年,浙江全省旅游業總收入達到5536.2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據初步核算,旅游業增加值達到2340億元,占全省GDP的6.2%,直接就業人數達278萬,旅游業已經成為浙江省的重要支柱業,旅游經濟強省地位已經基本確立。
近期召開的浙江省旅游業發展大會發出了“加快培育旅游業成為萬億產業”的號令——力爭到2017年,全省旅游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旅游總收入達1萬億元。省委書記夏寶龍在省旅游局調研時曾指出:當前旅游業已經進入大眾休閑的新階段,浙江不能安于現狀;旅游業發展既要繼續擴大規模,打造萬億大產業,更要加快轉型升級,打造高品質的現代服務業。旅游產業正躍升成為浙江經濟進入新常態、迎接新一輪發展高潮的支柱產業,“詩畫浙江”將在新一輪的發展轉型中蓬勃前行。
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頗為靈活的市場機制作用下,浙江旅游業持續快速發展,呈現出“整體實力越來越強、產業結構越來越優、發展基礎越來越實、開放合作越來越廣、體制機制越來越活、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綜合貢獻越來越大”的良好態勢,各地特色旅游經濟快速崛起。作為旅游大省的浙江,近年來旅游產業的發展已呈現出三大趨勢:
——產業融合帶動經濟提質。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內的不同產品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并形成新的業態的發展過程。近年來,信息產業、金融業、物流業、傳媒業等諸多產業都出現了融合趨勢,甚至農業、制造業也正在歷經不同程度的跨行業融合。旅游產業在這一浪潮的帶動下,已經走上“跨界”之路。在浙江,工業旅游、生態農業觀光旅游、房地產旅游、影視文化旅游、養老休閑旅游、旅游信息產業、旅游展會產業等各種形態的旅游新業態層出不窮。旅游產業發展已悄悄滲透至一二三產的各個層面,為各大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同時也使旅游業獲得越來越多的資源要素支撐。恰恰是這樣的深度跨界融合,為浙江經濟由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由要素資源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提供了一種可行的發展模式,并成為浙江經濟進入新常態、成就新一輪發展的重要動力。
——民營力量漸成投資主力。旅游業發展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體系等主要依賴政府投入。然而,隨著近年來旅游產業逐漸從“邊緣產業”成為“支柱產業”,民營資本投資旅游產業已是大勢所趨。全國數據表明,早在2011年我國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已占39%,而浙江旅游產業的民營化特點則更為突出。在民營經濟占據半壁江山的浙江,80%的旅游企業為民營企業。在“十二五”時期,浙江民營企業投資旅游業比重提高到76%以上,涌現了開元旅業、宋城、橫店等有影響力的民企旅游集團。同時,國內大批具有雄厚實力的知名企業紛紛進軍搶灘浙江旅游,所投資的項目都是上十億甚至上百億元,為浙江旅游投資增添了強大的動力。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場準入的全面開放,將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和民營資本進入旅游業。旅游產業的民營化趨勢,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更是民營企業與生俱來的活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為浙江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圖/金川
——傳統旅游向休閑化轉型。經濟學界的共識是,當一地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其旅游形態就開始向度假旅游升級;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就開始進入成熟的度假經濟時期。當前,浙江人均GDP已經跨越1萬美元大關,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旅游產業的形態也悄然演變,逐漸由純粹的游覽觀光向度假、養生為主的休閑化旅游轉變。在浙江,鄉村生態旅游成為炙手可熱的重要旅游項目。目前,全省有特色旅游村490個、旅游特色經營點1197個,36個鄉村旅游點被評為國家A級景區。今年上半年,浙江農家樂經營戶1.43萬戶,從業人員13.56萬人,接待游客8059萬人次,營業收入62.3億元,同比增幅超兩成。隨著居民的休閑、養生意識逐漸增強,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產業正成為浙江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發展質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李強省長在近期召開的全省旅游業發展大會上指出,“現在正是發展旅游業的好時候”,浙江旅游業發展不僅要做到“理念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還要加快打造浙江獨有的旅游品牌,以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厚德崇文的文化底蘊為基礎,通過加快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創建“詩畫浙江”的整體形象品牌。從政府決策來看,旅游產業已被視作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之一。下一步,浙江旅游產業的發展應置于浙江產業的整體布局中通盤考慮,應更為注重產業層次的提升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以高端為抓手推進產業融合。毋庸置疑,產業融合已成為浙江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無論是與制造業、農業等產業的融合,還是與服務業領域其他產業的融合,都將成為浙江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常態”。然而,除卻一般意義上的產業融合,旅游產業要實現自我提質并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還需積極與高端產業尤其是信息產業融合。在信息全球化時代,必須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發揮浙江電子商務大省的優勢,提升浙江旅游品牌的全球影響力。同時,通過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催生更多的旅游產業新業態,進一步拉長浙江旅游的產業鏈,提升浙江旅游的品質,真正實現“旅游興”則“百業興”,實現浙江旅游產業的全面升級。
——以新型城市化帶活旅游產業。Mullins早在1991年就已提出旅游城市化理論,該理論揭示了旅游與城市之間的內在、互動關系:旅游催生城市,城市成就旅游;旅游促大城市,城市壯大旅游;旅游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功能彰顯旅游特色。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浙江當前已站在新型城市化進程的新歷史起點上,新型城市化將為浙江旅游產業提供更優的旅游資源配套,同時為旅游產業的品牌影響力推廣提供廣闊的要素平臺。未來要加快旅游業與新型城市化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城市作為旅游要素集中地和旅游效益最大產生地,以及旅游在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中的特色帶動作用,努力構建新型城市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新機制。
——以生態文明做強旅游資源。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生態文明建設被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建設美麗、實現永續發展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目標。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有利于生態優化的產業結構和生活方式,對旅游產業而言將是一個難得的機遇。隨著“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環境整治工作逐步推向縱深,空氣清新、環境改善、資源持續利用成為可能,浙江旅游產業發展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打響浙江旅游的“生態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與浙江旅游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以多元化創新拉動旅游消費。知識經濟提高了旅游需求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提高了旅游供給的質量,知識作為主要的生產要素推動著旅游發展,與此同時旅游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不斷深入,對其他產業的增值貢獻加大,使旅游業步入了現代服務業的行列。知識性、創新性成為旅游業進一步發展的根本。調查表明,當前旅游市場需求正在不斷發生變化,旅游業已從“大眾觀光”時代向“大眾休閑”時代、個性體驗時代和“玩經濟”時代轉變。未來,需推翻發展旅游產業的傳統思維,樹立市場意識,以消費者為中心進行價值創新,創造新型旅游市場,培育旅游消費群體的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