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聰玲,戴俊平,楊 宏
(陜西理工學院機械工程訓練中心,陜西 漢中 723000)
《機械工程訓練》是工科教學中一門重要的實踐性技術基礎課,是大學生進行工程訓練、培養工程意識、學習工藝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我校工程訓練中心經過多年的實踐,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工程訓練平臺,主要分解為三個平臺,其一工業認知與實踐平臺;包括新生入學教育、工業認知與教育、科普教育等。其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培養平臺,它劃分為4個大類16個實訓子項目。其三綜合工程實踐平臺,它包括綜合實踐項目,創新教育、創新項目、畢業設計等,以分別達到認識、熟悉、掌握、研究(設計)、創新的目的。
在現有教學模式下,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隨著學分制改革,我校的工程實踐教學出現了以下問題:1.教學時間有限;2.學生具備的理論知識缺乏;3.指導教師人數有限;4.設備臺套數不夠等。
要解決上述問題,只有引進現代教學手段及教育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力求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機械工程訓練一般都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或者大二的第一學期,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很少,在現場實訓教學時,我們采用填鴨式的硬灌輸,老師一步一步示范操作,學生一步一步操作實踐,最終完成自己工件的加工過程。這種過程存在一個通病,學生操作很死板,給定其他工件加工時,學生不知如何下手。
網絡教學可以使學生擺脫傳統的學習模式,無拘無束的選擇適宜的時間、地點及方式學習,學生由原來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地探索知識和構建知識的主體,也利于教師從教學中心教的地位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及幫助者。
網絡教學可以節省講課學時,使學生根據需要方便的學習。它跨越了時間和空間,把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由圖書館、實驗室和教室,擴展到因特網所覆蓋的場所。
教學資源網絡化,是對有限時間內理論授課內容的擴充,有利于開展更為靈活更為有效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擴大學校的影響。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有助于學校提高自身競爭力。開展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有助于教育資源整合,構建遠程教育資源體系,利于繼續教育及邊遠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
《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主要包括9大功能模塊??傮w框架如下圖1所示。

圖1 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總體框架
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是在陜西理工學院機械工程訓練中心網站基礎上建立和實現的。它主要完成以下網絡資源建設。
根據《機械工程訓練》教學大綱,將各章節知識點、例題分析及課后練習通過網頁進行發布,網絡課程中既包括靜態的文字,又包括動畫及視頻,有靜有動,讓學生學習起來既生動形象,又不枯燥乏味,此外,為保證學生按要求完成足夠的網絡學習時間,系統可通過專門的計數器來實現,做到保質保量。
“網絡課程”是《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的主體部分,其內容主要包括各章節的教學課件,思考練習等。
“在線測試”基于試題庫,教師可以將各章節的重難點內容以試題形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中,試題的題型可以是名詞解釋、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綜合分析題等,教師可以自行定義每一次測試的題量、題型、分值及測試時間等。學生每次測試時,由系統隨機抽題。
“教學課件”是按照《機械工程訓練》實踐環節實訓項目編寫提供的,是學生提前預習、復習強化實訓教學內容的有力補充。具體包括:車削加工、鉗工、銑工、刨工、磨工、數控車削加工、數控銑削加工、加工中心、數控仿真、CAD/CAM,特種加工、熱處理、表面處理、焊接、鑄造、鍛造等。
“數控模擬實例加工”提供了數控車削實例模擬-印章手柄、數控銑削實例模擬-象棋“馬”字,學生通過模擬實例的觀看,可快速了解機床的工作過程。它包括:模擬加工視頻以及GSK980TD數控車床機床操作說明書、FANUCOIMATE-MD數控銑床操作說明書下載。
“工業認知”基于圖片展示,該模塊包括現有實訓設備、工業發展史、數字制造、新一代加工等。
“創新訓練”是我校機械工程訓練建設平臺中的綜合能力環節,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及創新精神的的重要環節,其內容包含:創新訓練項目申請、管理制度、學生創新作品展示等。
“學生作品”是基于圖片展示,該模塊包括學生實訓各種作品。
“教學視頻”模塊包括CAD/CAM一體化實訓視頻教學、鑄造實訓視頻教學、電火花線切割實訓教學視頻、鉗工實訓視頻教學等。
“對外服務”模塊主要包括技能考核信息,CAD/CAM培訓等。
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可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自主式的學習交流平臺。通過網絡課堂、在線考試、數控模擬實例加工、教學視頻等功能模塊,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加深對實踐訓練過程的理解。最大限度地拓寬教學資源。機械工程訓練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與研究,是對實踐教學的理論補充,有利于《機械工程訓練》教學質量的提高。
[1]機械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綜合實踐的研究項目[R].華中科技大學.
[2]朱瑞富,孫康寧,賀業建.等綜合性大學工程訓練中心發展模式設計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4):86-99.
[3]陳步云,陳旭凌.淺談我校實驗教學改革的經驗與體會[J].實驗室科學,2010,13(2):35-37.
[4]李曉東,邢新華,韓玲玲等.可重復構建教學信息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7(4):38-40.
[5]肖 毅,王永忠,萬鳴,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搞好開放式實驗教學[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4):44-46.
[6]趙 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精品課程網站建設[J].江蘇科技信息,2011(3):30-32.
[7]基于網絡化教學平臺的C語言實踐教學[J]現代計算機,201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