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茹君,紀艷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公共衛生與管理系,安徽 合肥230601)
全科醫生作為居民的 “健康守門人”的地位已逐步確立,但全科醫生人才匱乏,這已成為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瓶頸[1]。2010年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印發了 《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的通知》(發改社會 [2010]516號),要求加快建設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提高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我省衛生廳按照衛生部要求制訂下發了 《2010年中央財政補助安徽省全科醫生轉崗培訓項目實施方案》(衛科秘 〔2010〕858號),全面部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本研究通過對安徽省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培訓現狀及需求的調查分析,探討新醫改后全科醫生的培訓需求,為衛生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有針對性的對全科醫生進行全科醫學培訓提供對策建議。
以2013年安徽省全科醫師骨干培訓班的380名學員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學員來源于全省17個地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進行現場調查。于2013年5月和9月對安徽省全科醫師骨干培訓班學員進行現場自填式問卷調查,并向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的目的、意義和要求。調查內容包括:全科醫生的基本情況;全科醫生所在服務機構開展服務項目情況及未開展原因;全科醫生本人的工作狀況;全科醫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及培訓需求。本次調查發放文件380份,收回有效文件372份,有效應答率為97%。
采用Epidata錄入數據,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調查的372名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中,男性224人(占60.2%)女性148人(占39.8%)。年齡結構:<30歲52人(占14.0%),30~39歲158人(占42.5%),40~49歲122人(占32.8%),≥50歲40人(占10.8%)。學歷層次:中專及以下72人(占19.4%),大專252人(占67.7%),本科及以上48人(占12.9%)。職稱結構:副高及以上3人(占0.8%),中級178人(占47.8%),初級191人(占51.3%)。
372名學員中,表示自己曾參加過全科醫學方面的相關培訓的有289人(占77.7%),沒有參加過全科醫學方面培訓的83人(占22.3%);取得全科醫師相關培訓合格證書206人(占55.4%),其中15人由國家頒發,其余191人由省、市頒發。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認為培訓對自己醫療工作沒有幫助的人為0,認為培訓對自己工作有很大幫助的占56%。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和職稱的全科醫生接受培訓情況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30~39歲年齡、中級職稱組的學員接受培訓情況高于其他對照組,≥50歲、高級職稱組的學員接受培訓情況最低;調查對象認為有較大幫助的學科之間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科學、全科醫學概論、外科學和臨床藥理這幾門課程對他們的臨床醫療工作幫助較大,分別是47.0%、44.0%、20.4%和17.0%,其他學科如康復醫學、婦幼保健、康復醫學、中醫學則分別為14.2%、13.1%、12%、10.5%。
從新醫改政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醫療衛生法規與保障制度等7個方面對全科醫生的熟悉情況及需求培訓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其中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對新醫改相關政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新醫改政策、全科醫療中的倫理原則熟悉程度較高,分別是67.7%、64.0%和61.8%;對流行病學和統計學方法、醫學心理熟悉程度較低,但對其要求培訓的需求較高,分別是92.0%、94.1%。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服務對象對全科醫學專業知識熟悉情況和需求現狀 例(%)
全科醫生是基層醫院的核心力量,基層醫療機構要得到持久、深入、健康的發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以全科醫生為骨干的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已成為關鍵因素[2]。通過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了提高全科醫生培訓質量的建議。
根據調查,高學歷、高職稱的醫療工作者在鄉鎮衛生院從事全科醫學工作的比例較低。因而,要提高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的總體素質尤其是業務水平,必須要建立配套的政策激勵,全面提高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吸引更多的高素質醫務工作者從事全科醫學工作。同時加強落實全科醫生有關培訓政策措施,選派人員參加轉崗培訓,從制度層面上多加宣傳,讓社會、政府更多了解全科醫生的 “守門人”的重要地位,不斷穩定全科醫生隊伍,把全科醫學真正落到實處。
從全科醫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看,強化公共衛生知識的培訓,尤其是流行病學和統計學方法,以及社區心理衛生知識和人際溝通的技巧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進行培訓內容的安排和設置上,要著重考慮調查對象的實際需要,達到 “熟臨床、懂工位、具人文、會管理”的培養目標,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培訓項目[3-4]。實施培訓過程中,在增加流行病學、統計學、醫學心理學等醫學知識的同時,還要開展人際溝通等公共關系學的培訓,全面提升全科醫生的預防醫學知識和人文素質。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工作是目前全科醫生培訓的主要途徑,也是當前醫改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考核應該分為理論考試和社區實踐[5],建議省衛生行政組織部門在組織統一考試外,還應該將社區實踐業績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同時組織全科醫學專家對培訓基地、師資力量進行評價評估,確保培訓的質量管理和監控。及時發現培訓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有待于解決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總經經驗,提高對全科醫生培訓的效果。
[1]秦懷金 .關于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與改革的思考 [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2,5(3):1-3.
[2]劉堃,張濱,唐貴忠 .重慶市貧困地區鄉鎮全科醫生培訓狀況調查 [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6):3059-3061.
[3]景匯泉,孟群 .全科醫生崗位培訓教學方法的現狀分析和思考 [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9):1036-1038.
[4]鄭驕陽,朱梁 .全科醫生技能強化訓練的實踐與思考 [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4(3):123-124.
[5]李勤,蔣健敏,高榕 .浙江省全科醫師崗位培訓現況調查與發展分析 [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4):34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