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琴

6月22日~27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局在南京審計學院組織的干部培訓班。南京審計學院是我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是一所以審計為品牌,經、管、法、文、理、工等學科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財經類高等院校,是我國審計培訓行業的泰山北斗。
本次培訓的課程設置實用豐富,囊括了預算執行審計、最新稅收政策與稅收征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審計技術方法、審計法律解讀、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等課程。我深深的折服裴育、蔣大鳴、汪祖杰等教授的精彩傳道,他們是我國審計界的一流專家學者,在國際上也頗有知名度;他們風范嚴謹,學識淵博;他們授課深入淺出,旁征博引。鮮活的案例、豐富的知識內涵以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更進一步了解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讓我的審計理念和知識結構進一步得到更新;讓我對“忠誠、責任、激情、崇高、卓越、奉獻”的南京審計學院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對“勤學、善思、嚴謹、創新”的南京審計學院學風有了更深的體會,也讓我對“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公正、奉獻”的審計人員核心價值觀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周的學習與思考,使我思想受到了震撼、知識得到了豐富、理念得到了更新。為此,由衷感謝市局黨組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這么好的學習平臺,提供了一個如此難得的學習鍛煉機會。
作為審計人,我慶幸自己與“審計”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為“審計”我們相識、相聚,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審計事業的發展有我們的足跡。南京審計學院的學習培訓讓我更多地感受到審計的力量、激情、希望和責任。在聽課的過程中,專家教授們的授課讓我感觸很深,經過仔細思考,我對審計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做好審計工作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許莉教授在《審計技術方法》一課中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審計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審計技術方法也隨之日新月異,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由于審計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審計人員,只注重審計專業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審計必須對相應審計領域的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發展方向、難點熱點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面對審計項目時從容應對,才能保證在實施審計時切實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和方法多樣,才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才能將審計項目做精做深。
做好審計工作要有責任意識。陳丹萍教授在《審計風險與防范》一課中指出:“審計工作及其結果的優劣程度是衡量審計風險的一種尺度,每個審計人員都要樹立責任意識,對審計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全要素的控制。”老子曾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審計工作尤其需要極其細致。隨著被審計對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會計核算手段的不斷更新,僅僅從表證單書等大的方面很難直接發現問題,只能重點從細致的實質性審核中尋找突破。經常聽局領導和同事們講起審計工作中的實例,基本上都是從一些細枝末節的小疏漏上發現大問題的線索,循跡查去,牽出了大案子。我覺得只有養成嚴謹細致、高度負責的工作作風,對于任何疑點都不輕易放過,才能快速找出審計的突破口,提高自己的審計工作水平。
做好審計工作要有創新意識。朱恒金教授在《跟蹤審計探索》一課中指出:“審計要善于創新。”他運用一個個鮮活的案例闡述了創新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如建設資金審計要對參建單位進行延伸審計、決算審計要關注尾工工程等。我們的審計工作如果還是按照傳統審計的思維方式,僅僅就是點對點的審計,也許就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也滿足不了黨委、政府的需求。我認為審計需要的是關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群眾呼聲大的問題、黨委政府最關心的問題。
做好審計工作要有服務意識。程乃勝教授在《審計法律法規解讀》一課上指出:“新審計法明確了審計監督在服務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的作用和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審計是監督,更是服務。我想審計工作最重要的是緊貼全市經濟社會改革和發展中心,主動當好“政府謀士”,服務領導科學決策;主動服務群眾利益,牢記“為民審計”的理念,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主動服務被審計單位,堅持把對被審計單位的服務意識貫穿于審計工作過程中,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積極主動做好審計服務。
南京審計學院的培訓已結束,體會很深,收獲頗豐。我將把這次學習培訓作為新的起點,執著踐行“以責立志、以德立身、以能立業、以行立信”的審計精神,立足本職、勤奮篤行、開拓創新,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為新余審計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新余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