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保+魏莉+汪國鳳


近年來,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實行了離任審計、履職審計、績效審計,這都已成為基層央行開展最多的傳統審計品種。而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則是新時期基層央行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對規范領導干部經濟行為、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當前,基層央行在推進內審科學轉型過程中,立足履職與績效,不斷向經濟責任審計深入和拓展,全力深化審計監督“劃清責任、劃句號”的職責,充分體現經濟責任審計重在對領導干部經濟管理活動做出實事求是的責任評價, 充分發揮審計監督、檢查和評價作用。本文就基層央行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基層央行經濟責任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審計項目時常滯后,審計結論失去對領導干部的考核參考、監督提醒作用。經濟責任審計一般應當遵循“先審后離”的原則,但在近年來的實際操作中,由于人行系統內領導干部是在轄內調動,審計項目安排有時滯后人事調動,離任者已離崗,接任者也已到位任職,實際存在為了評價已任用的干部而委托審計部門進行審計評價的現象。同時因不能完全做到對調任領導應審盡審,實事求是,促使很多領導干部產生“審計走過場”的心理定勢,忽視或不重視審計行為和審計結論。這種審計監督滯后現象,必然使經濟責任審計結論失去考核、監督的意義,實際上就是干部考察與使用“兩張皮”現象。
2.審計對象評價上有失真實,無法體現審計公平、權威的職能。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基本上是領導干部,而在央行系統內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更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員工對任期內領導干部都是贊揚的多,客觀批評的少;就算有的員工對單位的經濟活動和對領導的經濟管理水平有看法,也會因領導是在轄內流轉,而不會真實反映情況,這樣形成的審計結論無從體現審計公平監督反映的職能和對領導經濟責任追究的權威。
3.審計內容缺乏創新,影響審計效果。傳統審計往往只看重財務數據,忽視理性分析;看重問題羅列,忽視責任劃分。經濟責任審計強調的是經濟行為、經濟策略,那么審計內容必然要與單位的經濟事項關聯,要突破常規審計中只查閱財務數據,只從賬面上看是否有出入的常規審計,而是要深入到賬內賬外,分析這個項目立項是否有價值,經濟策略是否恰當,經濟行為是否合規。審計內容重點不選準、不突出,審計方向就會偏離經濟責任范疇,領導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就雷同于常規審計,影響審計效果。
4.審計方法簡單、常規,難以深入發現問題。目前主要采取了查閱傳票賬簿、設立舉報箱、公告審計事項、群眾座談等方法。比如對大額采購項目或基建維修項目審計,這些常規審計方法常常不能發現問題所在,不能判斷所購大件物品的報價是否存在過高或基建項目招標是否有圍標等社會不良現象。對于有懷疑的特殊事項,可以創新審計方法,采取比較分析法和內查外調法,要善于從蛛絲馬跡中查找問題,順藤摸瓜,深入到購買或交易過程中,了解經辦人經濟行為或領導者經濟策略是否合理合規,要在賬外審計方法上下功夫,否則審計疑問難以查深查透,審計質量無法提高。
5.審計成果運用環境不夠完善,利用率不高。通過幾年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逐步成為強化干部監督約束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但是,在進一步加大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力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審計結果利用率不高,審計結果報告滯后于組織部門選拔、任用干部,目前最為普遍的現象就是用人和審計嚴重脫節。二是缺乏制度保障。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涉及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等各個部門,由于沒有嚴格規范的保障制度,使審計結果在運用時大打折扣。三是審計結果運用衡量標準不一致。由于審計結果運用中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導致有些審計結果很難適應當前改革用人機制和加強干部管理的需要。
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應采取的對策
1.審計計劃要有時效性。審計項目立項要有前瞻性,經濟責任審計更要與人事部門多溝通,要把審計監督的“關口”前移,把離任審計變為任中審計,由事后監督變為事前、事中監督。這樣不僅可以達到“防患于未然”,而且還能防止和避免經濟行為的“一錯再錯”;不僅能有效地保護干部,還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干部的功過;不僅能減少和避免賬目“技術處理”的假賬,還能使審計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不僅能正確地考察干部隊伍,還能為組織任用調整干部提供依據。
2.審計內容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經濟責任審計的主要內容不但包括財務收支的審計,還包括領導干部工作作風民主、重大經濟決策符合程序要求,并無重大決策失誤;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和財務制度,收支真實、合法、有效,沒有個人經濟問題及廉政建設情況等等。以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為主線,突出“責任”取證,實事求是,合理劃分責任性質和責任人員,對其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3.審計方法的使用應具有多樣性。經濟責任審計突出經濟責任,除使用審計的一般方法外,還可以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一“看”:對領導干部所在單位的基礎設施等進行察看,通過觀察、分析產生審計疑問,從而確定審計重點;二“問”:圍繞領導干部實施的經濟行為對有關人員進行詢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領導者履職情況;三“訪”:圍繞領導干部的經濟決策和履職行為,走訪相關人員;四“談”:組織領導干部所在單位不同層次的人員召開座談會,全面收集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履行職責等方面的情況。
4.合理轉化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否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并不斷取得預期效果,確保不流于形式,關鍵在于對審計結果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是對被審計者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綜合評價,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的情況在一定范圍內予以公開,對于那些嚴格遵守國家財經紀律,認真履行經濟責任,工作成績突出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表彰和宣傳,而對于那些在任職期間嚴重違反財政財務收支規定,損公肥私或者玩忽職守,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的領導干部,是一種警示、教育和制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合理的轉化和運用,能有力地促進領導干部提高履職能力,推動一方金融平安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
民銀行德安縣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