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
隨工業和城鎮發展,一些村子里村民的土地、房屋被征用了,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裕華村人成了失地農民。拿到補償款后,村民們有些攀比奢移,還有些人除給兒女各留下套房外,將其余的補償房屋全部賣掉,享福去了。
房屋被征用土地也沒有了,村里人變成了城里人,面對著嶄新的樓房和數目可觀的補償款,村里不少人覺得自己現在是“有錢人”。男人會開車的,當然要買高級轎車。女的呢,也不甘落后,穿貂皮,戴金銀首飾,極盡奢華。大家想的都是大把花錢的路數,很少有人慮及今后的日子。
這也難怪,因為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錢。既然錢來得容易,所以花起來也就不太心疼了。現在在全國這樣的情況很是普遍。有些失地農民甚至動用這些補償款養命錢去賭博,導致最后血本無歸,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所以一定要讓他們認識到,失去土地后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樣。首先在生活成本方面,農民失去土地的同時,其全部的生活物質需求都要依靠購買來滿足,其生活成本比在農村時高出好幾倍;在職業方面,從農民轉變為失業狀態,其本身的職業技能只適用于農業生產,進入城市后需要重新掌握一套新的技能,而其本身綜合素質普遍偏低,各方面的情況都限制了其掌握新技能,從事的主要是底層的職業,社會待遇低,工作環境惡劣,工作強度大,相對于農民這個職業來說是充滿了各種不穩定因素。
同為失地農民,有的得到補償款后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有些則因揮霍無度,變得一貧如洗,還有一部分人則通過合理安排自給自足過上了安穩的生活。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會不會理財恐怕是癥結之一。所以,幫助失地農民理財和教會他們理財,應該是當前城市化進程中政府部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之一。
一方面要教育他們,讓他們堅持勤儉持家的理念不變。另一方面要幫助他們學會理財。或給家人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或引導他們投資那些風險小、見效快的項目,確保手里的錢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等。只有這樣,這些失地農民才能真正過上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社會也才能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