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郭能偉,項蘭斌,林亞萍,姚安慶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荊州434025)
由茄鏈格孢(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引起的早疫病是馬鈴薯上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莖和薯塊,在世界各大馬鈴薯種植區域均有發生,尤其發展中國家被認為是僅次于馬鈴薯晚疫病的第2大病害[1]。其嚴重性在于發生的普遍性,特別是在降雨頻率高的年份以及噴灌、灌溉多的地塊發生更為嚴重[2],發生嚴重地塊馬鈴薯減產多達30%以上。目前在生產中以化學防治為主,但是市場上防治馬鈴薯早疫病的農藥品種比較少,并且多以保護性殺菌劑為主,而且防效較低[3]。
地處平原的湖北荊州馬鈴薯種植較為廣泛,但荊州降雨較為頻繁,為馬鈴薯早疫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在近幾年的觀察和調查中發現,荊州本地馬鈴薯的病害早疫病居多,并且對馬鈴薯的產量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本研究采用生長速率法對馬鈴薯早疫病菌進行了殺菌劑的室內篩選試驗,以為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依據。
馬鈴薯早疫病病菌自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太湖農場采集馬鈴薯早疫病葉片,經過常規組織分離法分離所得。
供試藥劑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試驗采用生長速率法。試驗藥劑的濃度設置詳見表2。將被測菌株在PDA平板上培養7d后,用直徑為5mm的打孔器從菌落邊緣打取菌餅,將其接到含有不同質量濃度藥劑的平板上,對照加無菌水。每個處理重復3次。置于25℃、L∶D=12∶12的生化培養箱中培養。7d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各菌落直徑,取3次重復的平均值,按公式(1)計算每種藥劑相應濃度對馬鈴薯早疫病菌生長的抑制率。數據采用DPS V7.05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求出各藥劑對供試病菌的毒力回歸方程y=a+bx、相關系數r以及有效抑制中濃度。以30%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為標準藥劑,按公式(2)計算其毒力指數,以相對毒力指數判斷試驗藥劑的活性高低。

從表3可知,10種殺菌劑在各濃度梯度下對馬鈴薯早疫病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表2 10種殺菌劑的試驗濃度設置 mg/L

表3 不同殺菌劑對馬鈴薯早疫病病菌的生長抑制率
10種殺菌劑中12%吡唑醚菌酯·己唑醇懸浮劑對馬鈴薯早疫病菌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最強,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為0.1784mg/L。毒力較高的有30%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20%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水乳劑、21%抑霉唑硫酸鹽水劑、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25%苯醚雙唑懸浮劑、30%甲霜靈·噁霉靈水劑,其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依次為1.7099、4.5509、5.7688、8.2995、8.5297、10.5454mg/L。85%波爾·甲霜靈可濕性粉劑、30%溴菌腈懸浮劑和250g/L啶氧菌酯懸浮劑的毒力較差,其有效抑制中濃度(EC50)分別為23.4983、80.7165、1027.7308mg/L(表4)。
10種不同類型殺菌劑在供試濃度范圍內除啶氧菌酯之外對馬鈴薯早疫病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12%吡唑醚菌酯·己唑醇懸浮劑的毒力最強,其次為30%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20%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水乳劑、21%抑霉唑硫酸鹽原藥、50%肟菌酯水分散粒劑、25%苯醚雙唑懸浮劑,其抑制中濃度EC50均在10mg/L以內,提示對馬鈴薯早疫病均有較高的生物活性。
10種藥劑中,三唑類殺菌劑相對于其他殺菌劑對馬鈴薯早疫病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混劑相對于單劑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表4 10種殺菌劑對馬鈴薯早疫病病菌的毒力回歸方程
目前生產實踐中用于防治馬鈴薯早疫病多為嘧菌酯、代森錳鋅、異菌脲等藥劑,三唑類混合殺菌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應用較少。鑒于此有必要對12%吡唑醚菌酯·己唑醇懸浮劑等室內活性表現較好的7種殺菌劑進行進一步的田間試驗,以明確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價值。
與肟菌酯同屬于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的啶氧菌酯在室內活性試驗中毒力最小。但依據已有的文獻[4]報道,該類殺菌劑具有活性高、殺菌譜廣、與多種殺菌劑不存在交互抗性等優勢,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有文獻[5]報道啶氧菌酯主要作用對辣椒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病害防效好。有關登記公告報道啶氧菌酯主要作用于黃瓜霜霉病、辣椒炭疽病、葡萄黑痘病、霜霉病、香蕉葉斑病、西瓜炭疽病等。由此推測啶氧菌酯對馬鈴薯早疫病菌活性較差是由于該化合物的選擇性差異所致,但還需要在田間條件下予以進一步確認。
[1]Pelletier J R,Fry W E.Characterization of Resistanceto Early Blight in Three Potato Cultivars Receptivity [J].Phytopathology,1990,80:361-366.
[2]張建平.馬鈴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傳播和病害發生的規律及與降雨的關系 [J].馬鈴薯雜志,1991,5(4):209-213.
[3]范子耀,王文橋,孟潤杰,等.7種殺菌劑對馬鈴薯早疫病菌室內毒力及田間防效 [J].農藥應用技術,2011,50(7):531-533.
[4]張全,楊法輝,韓君,等.250g/L啶氧菌酯懸浮劑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間藥效試驗 [J].農藥世界,2011,33(4):50-51.
[5]徐偉松.啶氧菌酯對香蕉葉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5):135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