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烽
(監利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湖北 監利433300)
小兒疝氣屬于普外科臨床的常見疾病,斜疝和直疝為小兒腹股溝疝的常見類型,臨床以手術治療為主要治療方式。由于小兒的體質與疾病的特點具有特殊性,所以對手術的要求較高。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切口較長,創傷較大,愈合較慢,易將腹股溝管正常結構破壞,術后并發癥較多[1]。本文旨在探討分析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在小兒疝氣治療中的價值,以期為臨床治療小兒疝氣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間收治的106例小兒疝氣患兒,根據臨床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兒各53例。觀察組中男性患兒37例,女性患兒16例。年齡6個月~12歲,平均年齡(5.5±1.8)歲。其中35例為斜疝,18例為直疝,其中5例合并鞘膜積液;對照組中男性患兒36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7個月~13歲,平均年齡(6.0±1.9)歲。其中34例為斜疝,19例為直疝,其中6例合并鞘膜積液。兩組患兒均無感染性疾病及肝、腎、心、肺等功能異常,兩組患兒在數量、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給予微創手術 常規術前準備,在仰臥位下行吸入全麻,以手指自陰囊處向上對外環口部位觸摸或自恥骨結節處對精索或者圓韌帶觸摸,選取腹股溝中點內上方的1cm處,沿著腹股溝韌帶走向或皮紋走向作長度為1cm的切口,切開皮膚后以蚊式鉗對皮下組織進行鈍性分離,分離范圍直至外環口。對女性患兒直接將疝囊提起,對男性患兒將精索提起,進行鈍性分離,將疝囊找到,在皮下環處對疝囊進行解剖,使外環口處精索顯露,分離精索上的疝囊,至內環處的高位進行結扎、縫扎,將疝囊切除。在操作過程中將鈍分離和銳性分離結合,仔細觀察、輕柔操作。防止損傷到精索、血管。對于較大的疝囊應橫斷中部,預防廣泛剝離引起出血。對于過大的疝囊應向上牽拉游離精索,并對內環口適度縫合。再將精索、睪丸徹底止血復位后,對皮膚進行皮內縫合[2]。
1.2.2 對照組給予傳統手術 常規術前準備,在仰臥位下行吸入全麻,于患側的腹股溝區域作長度為3~4cm的斜切口。逐層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將腹股溝的肌層組織分離,顯露精索,將疝囊找到后給予常規切開,將疝外被蓋的組織分離至疝囊頸部,給予高位結扎、縫扎,將疝囊切除。在完全止血復位后,對皮膚進行皮內縫合[3]。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自主活動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數據結果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情況比較
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自主活動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有4例患兒出現并發癥,其中1例腹脹,3例陰囊腫脹;對照組有12例患兒出現并發癥,其中3例切口感染,4例腹脹,3例鞘膜繼發性積液,2例隱囊腫脹。
傳統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多選擇腹股溝作和韌帶平行切口,創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易將正常腹股溝管結構破壞,對患兒的臨床恢復產生不良影響。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發展和臨床微創技術的應用,微創手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手術治療當中。應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僅需作長度為1cm的切口,不需要將腹外的斜肌腱膜切開,不會將患兒正常的腹股溝管解剖結構破壞,在外環口分離疝囊后置于內環之中,對疝囊實施高位結扎。小兒疝氣手術的最佳治療時間為1周歲,如過早手術治療易復發[4]?;純涸趯嵤┦中g治療前應無感冒、咳嗽、急性扁桃體感染、急性咽炎、支氣管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如患有上述感染性疾病,極易在術中、術后發生并發癥。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關鍵是準確選擇切口位置,所以查找方式較為重要,以手指從陰囊處向上對外環口部位觸摸或自恥骨結節處對精索或者圓韌帶觸摸,選取腹股溝中點內上方的1cm處作長度為1cm的切口,使外環充分暴露,有利于快速找到疝囊,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術中出血量,有利于術后恢復。小兒的腹股溝管垂直于腹壁水平,長度為1~3cm。所以微創手術易朝上牽拉皮下環,再進行分離、結扎,不需要將斜肌腱膜及皮下環切開,對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非常有利。因術中牽拉易引起睪丸上移,所以術后應注意防止睪丸高位[5]。本研究顯示,給予微創手術治療的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自主活動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明顯優于給予傳統手術治療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與傳統手術比較,微創手術在小兒疝氣治療中的價值較高,可縮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自主活動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陳文革.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在小兒疝氣治療中的價值研究 [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7):73.
[2]劉培軍.微型腹腔鏡治療腹股溝斜疝20例報告 [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22(6):705-706.
[3]王勇,唐恬,黃鑫.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效果比較 [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39-30.
[4]駱小芳.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的療效對比 [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7):1066-1067.
[5]廖躍武.微型腹腔鏡治療小兒疝氣120例臨床療效觀察 [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8):1598-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