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艷
當今時代是網絡信息時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影響著經濟社會生活,沖擊著傳統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對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深刻的影響,使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一些全新的挑戰。如何利用信息網絡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為當前一個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20世紀末,網絡進入中國以后,它便以強大的沖擊力穿透中國社會生產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人們的思想文化、政治意識、價值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無地域界限的沖擊和影響。網絡這種特殊的運輸信息的載體和通道,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一是時效性挑戰。網絡的高速、準確的復制性以及日益提高的用戶自由性和交互性,在給傳統媒體帶來沖擊的同時,使人們相互聯系的時間縮短,空間縮小,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及重要新聞最先在網上傳送,傳統的信息滯后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很大的被動;二是權威性挑戰。互聯網的互動性使其能隨時隨地、公開地進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人們不再只是單方面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灌輸,而是要求平等交流,這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權威性提出了嚴峻挑戰;三是專業性挑戰。在長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我們黨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有經驗的政治工作者隊伍。進入網絡時代,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相應的網絡知識,需要提高網絡環境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同時互聯網的開放性使西方“和平演變”手段進一步增多。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文化憑借其信息技術優勢,成為國際互聯網上的流行文化。敵對勢力更是利用其在網上的種種優勢,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受到強烈的沖擊和侵蝕,這將對我們的主流文化,對我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造成潛移默化的侵蝕和消磨,使我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也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受到極大的削弱。
在面對挑戰的同時,我們要抓住網絡發展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機遇,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提高政工干部網絡工作能力,與時俱進開創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加強網絡建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首先要樹立陣地意識和整體觀念。對于網絡思想陣地,如果我們不去占領,別人就會占領。我們應主動開辟、利用、凈化和占領網絡這個新陣地,使網絡上有黨的聲音,有正面的聲音,能夠向廣大職工傳遞我們21世紀的最強音。為此,我們可將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制度、經驗材料、數據等信息輸入網絡,也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形勢教育、調查研究、法規宣傳,逐步把網絡武裝成一種重要宣傳輿論工具。其次要在做足網下文章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絡生動、便利、開放等優越條件,不斷開辟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陣地,構筑網上網下聯動、全程覆蓋的立體交叉網絡。如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強、趣味性好、適應性廣的信息軟件,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圖文并茂、聲像交融的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平面”引向“立體”,從“單項”引向“多色”,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生動活潑,不斷增強教育效果。二是轉變觀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轉變傳統思想教育“聽報告、開大會、讀報紙”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豐富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可以開發特色欄目。如開設留言信箱,讓職工直接參與到管理中,增強其主人翁意識;開設熱點追蹤,及時傳遞國內外最新消息,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形勢教育和咨詢講座;開設網上影視,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開設網上黨團培訓班等。可以增強互動性。通過單位局域網,鼓勵思想政治工作者開通個人博客、利用QQ聊天、參與BBS網上論壇,為職工提供知識交流和咨詢平臺,方便交友談心,及時了解群眾中存在的心理問題。三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21世紀是信息網絡支撐的時代, 網絡已與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要摸清群眾的思想脈搏和興奮點、加強對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必須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網絡技術、熟悉網絡文化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