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楠
摘 要:數據庫技術是我國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然而,數據庫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據庫的學習興趣,因此,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應加大數據庫教學方法優化研究,提升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據庫 教學方法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28-01
目前,計算機科學技術中門類中,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泛、功能也最強大的就是數據庫技術,因此,我國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都把數據庫技術列入本專業的必修課。然而,一些高等院校內,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是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重在理論表述,與實踐操作相脫節,很難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因此,教育部門和高等教學應正視學生的現實需求,結合各個學校的教學優勢,加大數據庫教學方法優化研究,進而提升數據庫課程的教學效果。
1 數據庫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般而言,數據庫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主要涵蓋關系代數、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 關系數據理論和數據庫設計等章節的內容,一本科學、系統、綜合的數據庫技術教材,應該具備上述知識內容。
1.1 關系代數
關系的完整性和關系代數是關系數據庫的重點內容,這一章節的內容需要學生上機操作,讓學生在上機練習中初步接觸數據庫管理工具 SQL Server,對DBMS 數據庫管理工具也進行簡單的了解。關系代數中最難學習的內容就是除法,因為除法涉及新概念象集、關系代數運算投影和選擇等,因此,教師在講授除法時,盡量多分配一些時間,采用一些合適的教學技巧,幫助學生攻克難關。
1.2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是數據庫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在社會上應用最為廣泛的語言,這節內容的學習要求學生熟練運用SQL軟件完成對數據庫的查詢、插入、刪除、更新等操作操作,其難點是如何教會學生用 SQL 正確完成復雜的查詢,教師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加大這個環節的授課時間。
1.3 關系數據理論
關系數據理論指的是數據庫邏輯設計中如何構造一個好的數據庫模式,這節內容應詳細闡述1NF、2NF、3NF、BCNF和4NF的定義,和每種范式所達到的數據庫規范化要求,這一章節的難點在于對于給定的數據庫進行規范化程度的分析。
1.4 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重在安排實際的操作設計內容,這一章節的內容應向學生大量提供一些典型數據庫的設計和操作案例,讓學生明白數據庫的建立過程,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巧,是指導學生從事上機實驗的必備內容。
2 數據庫課程教學優化的必要性
2.1 數據庫課程內容的獨特性要求改革陳舊的授課方式
數據庫課程具有理論基礎強、實踐應用性突出、學科間知識綜合性明顯、學科內多層面內容交融、前沿新技術發展迅速等特征,這種特征就要求數據庫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應不斷改革和創新,只有這樣才能適應不斷增添的新知識新技術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授課中,可以根據知識體系的特點及環節間關聯,從系統的高度和協同的觀點對教學大綱和核心內容進行設計,突出這門課程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層次性。
2.2 理論講授的教學方式弱化了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里,教師比較喜歡沿用傳統、陳舊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來講授這門課程,課堂上,教師把大部分時間都安排在理論講授上,教師僅僅希望通過講授,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講,很難精神集中,興趣也很難被激發起來,這種方式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3 一些數據庫的課程內容也不太完善
目前,國內一些高校編制的數據庫教材中,有的學校采用適用于理論研究的人員如重點高校本科生、 研究生使用的課程,這種教材主要介紹數據庫原理,側重于理論研究,忽視了應用方法與技術的表述;有的學校采用適用于廣大非計算機、非信息管理類專業的本、專科生的課程,這類教材主要是以數據庫技術為主題,側重于對某一具體數據庫軟件產品及其開發技術的介紹, 數據庫理論知識方面較少,可見,這兩類風格的教材各有千秋,也各有缺陷,都不能完全滿足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等應用性專業的本、專科學生進行數據庫課程教學的需求。
3 數據庫課程教學優化策略
數據庫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要求學生必須花費較長的時間才從事上機操作,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我國教育機構和相關高校以充分考慮數據庫課程的特殊性,結合學校的自身優勢,加大教學方式的創新力度,在理論授課、實驗操作、課程考核等環節上都進行改革嘗試,鼓勵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組合,提升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3.1 理論講授上鼓勵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
數據庫課程的理論比較深奧、復雜,完全靠學生自學也不太現實,這門課程在源頭上還是離不開老師的教授。教師在理論講授的時候,可以告別傳統的個人獨自照本宣科的方法,讓學生參與到理論學習之中,與學生實現雙向互動。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課堂講解、代碼段分析、軟件演示、相互提問、課堂討論和鼓勵學生表達個人觀點等方式,合理安排各個理論知識點的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由以前的被動接受改為主動學習,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創新思維的習慣與能力。
3.2 改革實驗課程的操作方法
學生要想完全掌握數據庫課程的理論內容,具備一定的操作技巧,離不開長時間的課內實驗操作。部分學校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相分離,教師講授理論的進度和實驗老師的總體安排不一定完全吻合,導致了學生對所學內容并不能得到及時的實驗操作。因此,高校必須改革實驗課程的操作方法,增加數據庫的上機課時,突出實驗操作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上機內容中,SQL 教學是重點,實驗老師在根據實際情況,多準備一些SQL上機練習題,通過大量的練習,最終讓學生熟練運用SQL 語言。
3.3 運用案例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相關的教學理論,案例教學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也最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數據庫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師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形象化,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選用與學生相關的數據庫案例,比如利用學生花名冊、成績表、教師工資單等建立數據庫,然后進行數據庫設計、建模、數據庫維護等示范操作,既能保證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總之,數據庫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不是以一種教學方法替代另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促進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改革,把多種教法的組合起來,進行多元化運用。只有把多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松.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學科教學整合若干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5).
[2] 隋云海.IMS數據庫的優勢和未來發展[J].中國金融電腦,200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