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波
摘 要:安全填埋場建設的目的是保護地下水,通過掩埋危險廢物避免雨水或地面水浸泡危險廢物產生的淋溶液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但安全填埋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意外會造成很大的環境的污染。因此必須對安全填埋場進行風險管理。該文就如何進行安全填埋風險評價進行研究,并提出幾點改進意見。
關鍵詞:填埋場 地下水環境 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099-01
我國每年產生大量的危險廢物,這些危險廢物含有大量有毒物質,造成周圍環境污染,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必須將其進行安全填埋。但安全填埋仍存在不安全隱患,對安全填埋進行風險評價與管理,從選址到建設都有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做出最佳選擇,制定出相應方案,將安全填埋造成環境污染的幾率降到最低。
1 安全填埋場選址
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址選擇涉及環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國際上對垃圾填埋場的選址十分重視并在選址方法上取得很大進展。相比之下,我國在垃圾填埋場址選擇上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填埋場選址總要求是以合理的技術、經濟方案,盡量少的投資,達到最理想的經濟效益,實現保護環境的目的。場址不宜選在地形高程低的地域和低洼匯水處,場址選擇應在滲透性弱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黏土及砂質黏土地帶該底層的滲透系數應小于0.0000001 cm/s且對有害物質遷移、擴散有一定的阻滯能力。對地表水域的保護所選場地必須在100年一遇的地表水域的洪水標高泛濫區之外,或歷史最大洪泛區以外。
2 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
2.1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雖屬可再生資源,但地下水更新和自凈非常緩慢,一旦被污染,所造成的環境與生態破壞,往往長時間難以逆轉。按學科來看,地下水污染問題屬于水文地質學的研究范疇。地下水污染有自身的特點,即使嚴重污染,也無色無味,難以鑒別,污染部位處于地面以下,監測困難,不易被發現。對人體影響是慢性、長期作用,不易察覺。具有難以逆轉性,一旦污染,修復困難。地下水流量受季節和區域氣候變化影響大,自凈能力差,進入地下水的污染物在介質吸附和各種化學反應的作用下,成分和性質變得復雜,具有不確定性。地下水污染治理投資大、技術難、周期長。
2.2 環境風險評價的意義
環境風險評價是指人類的各種開發行為所引發的或面臨的危害對人體健康、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系統等所造成的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進行評估,并據此進行管理和決策的過程。簡單的來說就是評估危害人類健康和產對生態產生不利影響可能性的一個過程,這關系到一個或者更多的因素。通過環境風險評價,分析和預測建設項目存在的潛在危險、有害因素、建設項目建設和運行期間可能發生的突發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為破壞及自然災害),引起有毒有害等物質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與環境影響和損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應急與減緩措施,以使建設項目事故率、損失和環境影響達到可接受水平[1]。
2.3 地下水環境風險評價的具體步驟
一般環境風險評價的步驟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度量和風險評價與對策。風險識別就是由垃圾填埋場的現場調查及其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建設工程的概況,識別出該垃圾填埋場的主要風險物質。評價過程中依據的指標包括地下水環境介質指標、滲濾液產生量指標、污染物特性指標、污染物毒性指標、環境風險事故類指標、暴露評價指標、日常運行管理水平評價指標和周邊區域風險評價指標等。構建風險評價體系,開展危險廢物填埋場對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評價,可以為填埋場的綜合治理提供科學依據,避免場地附近的地下水污染。橫向結構的構建和縱向結構的構建是構建風險評價體系時主要采用的兩種方法。對于地下水風險評價,要計算污染物濃度分布、包絡面積及質點軌跡漂移等指標,用水生生態損害閾與計算結果作比較分析最后在確定風險因素,并分清主要風險與次要風險后,需要根據所獲得數據采取相應措施以防范風險。
3 填埋場控制水污染措施
3.1 填埋場建設要點
填埋場在建設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在小細節處也應落實到位。如在地下水及其它工程地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采用深挖和高填設計,增加使用年限。由于受到水泥抗折強度等性質的影響,剛性填埋場的底板跨度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宜超過50 m,這就造成剛性填埋場單位容積較小、單位造價較高、操作運行不便的特點。所以應慎重選擇剛性填埋場結構。還應注意填埋場應分區建設,每一期的服務年限宜控制在5~8年。上層高密度聚乙烯膜的保護層應盡可能的采用粘土,避免單獨采用土工布。在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運行期也有很多問題需要各部門重視起來。如盡量減少有機物質進入填埋場,填埋過程中無需使用壓實機,固化體可以進行場內養護,注意防雨,注意對滲濾液的物化處理,可采用多期分步填埋和分層填埋相結合的辦法,增加填埋高度等。
3.2 管理措施
因此對危險廢物填埋場日常運行管理應分為:職員素質、應急處理能力、處理設施的設計、運行和維護情況等。填埋場的運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系到填埋場的安全、質量和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在填埋場的管理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國際上對垃圾填埋場的運營管理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和技術要求。環境管理和財務擔保是管理垃圾填埋場的兩個重要部分。就財務擔保來說,現在國際上花費很大精力對危險廢物垃圾填埋場運營資金的管理,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明確規定垃圾填埋場的所有者需要持有EPA批準的財務擔保,EPA定期進行檢測檢查,并可根據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終止財務擔保。這種規范化管理更加科學,效率也更高。封場管理是填埋場管理的最后階段。目前全球對垃圾填埋場的使用量持續減少,但仍有數以千計的已經關閉的垃圾填埋場,并有成千上萬仍在運營的垃圾填埋場將在5年內停止使用,可見解決垃圾填埋場重復利用的問題意義深遠,無論對經濟還是社會,都將帶來極大價值[3]。垃圾填埋場可進行封場修復,但修復一旦開始整個修復時間較長,且目前仍缺乏統一的修復標準。在管理填埋場過程中,應制定、完善地下水監測和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和地下水保護提供法律保障。為防止危險廢物滲濾液對地下水造成污染,還必須采取適宜的防滲措施。同樣由于防滲失效而引起的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措施也是十分必要。
4 結語
危險廢物填埋場煩安全與否關系到環境、發展、社會等都多方面。對危險廢物的安全填埋場進行風險管理能有效的規避風險,控制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地下水一旦污染將很難治理,及時對危險廢物填埋場地下水污染風險進行全面的風險評價能有效的保護地下水,將可能存在的水污染風險降低到最小。目前我國危險廢物填埋場的發展距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還需要不斷借鑒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劉春堯,劉丹.城市固廢填埋場選址的優選方法及其應用[J].四川建筑,2009,27(5):204-205.
[2] 張釗.3MRA風險評價模型在廢物管理決策中的研究應用[D].長沙:湖南大學,2009:1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