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周環
摘 要:語言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該文從分析當前幼兒語言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分別從幼兒教育應把握的原則以及提高幼兒語言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幼兒 語言教育 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147-01
2012年國家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語言教育是伴隨一個人一生成長的話題,語言能力是交際交往能力的基礎、思維能力的體現、情感思想的形式,可以說一個人語言能力的高低將對其人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如愛因斯坦所講的,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的概念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后,其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每天都會用到大量的語言,如何使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就成為了擺在每位幼兒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1 幼兒語言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教學觀念陳舊,重視不夠
在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往往將語言教學看做是識字教學、兒歌教學,在教學中單方面依靠教師信息的傳遞量,而對于兒童獲取信息的數質量問題關注不多,或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雙向聯通不多,信息反饋、交互不夠。
1.2 教學模式超前,缺乏互動
一些學?;蚪處熢诮虒W中采取超前教育的模式,將語言課變為識字課,甚至是將小學語文的內容穿插到教學之中,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圍。同時在課堂上,往往是采取灌輸式的模式,教師講的多,而孩子們說的少,幼兒話語權不夠,都導致語言教育的低質化問題突出。
1.3 內容形式單一,魅力不足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看,一是生活性缺少。構建情景性教學環境有助于降低孩子的緊張情緒,提高教學的效益。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生活與學習割裂開來,語言的生活化不足,與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內容不相關,造成孩子不愿意“開口”;二是多媒體使用不科學。在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上,教師在如何選擇教學內容方面考慮不夠,成人化問題突出,孩子模仿成人語言,而缺乏自身的特點;三是游戲內容偏少。對于孩子而言,游戲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在教學中多數游戲往往是對于身體發育的功用大于語言教育,合適、有效的游戲數量不足也是影響語言教育的一個難點問題。
1.4 教學目標不準,關聯不強
語言是與人的思維方式息息相關的,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簡單地滿足于會說、會講,更要注重對孩子語言思維的培養,讓孩子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如何有效的將所見、所聽、所思用語言表達出來,并提高語言的邏輯性。但實際教學過程中,對思維能力培養關注不多,教師往往只關注于書本中的句子是否念的通順、流暢,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對書本內容進行思考。或是語言教育與美術教育、音樂教育分割開來,各個教學目標的關聯性不強,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 幼兒語言教育應把握的原則
2.1 互動性原則
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只有不斷交流和溝通,才能逐步提高孩子的語言水平。特別是教學理念上,教師要注重于孩子的交流與互動,而不是簡單地將語言教學變為識字課,降低或剝奪孩子的發言權。只有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增強,教師才能夠不斷的發現問題,才能夠幫助孩子糾正其語言方面存在的問題,讓孩子逐步從會講,變為講好。
2.2 生活性原則
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其往往對于形象直觀的內容更能夠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能夠親身體驗的內容更能夠刺激其大腦的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設生活化的情景,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語言使用的方法,鍛煉和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使孩子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2.3 趣味性原則
就是在教學中針對幼兒對游戲、動畫片等活動的喜愛,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通過游戲來加強師生、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幼兒能夠在游戲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要重視對游戲內容的選擇,有效的將運動與語言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孩子們能夠得到全方面的鍛煉。
2.4 整體性原則
語言能力是幼兒教育目標的一個內容,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把語言能力培育與其他能力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夠為了講話而講話。如在藝術教育中、在社會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中,都應當融入語言教育的內容,從而使孩子們能夠在不自覺中鍛煉語言能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3 提高幼兒語言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
3.1 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讓孩子們“想說”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不少幼兒由于性格內向或是注意力不足,對于與老師的交流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構建精彩紛呈的課堂,激發孩子“想說”的熱情就成為了重要內容。對此,一是構建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放松孩子心理,讓幼兒對課堂教學沒有抵觸的情緒。二是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教學內容方面有所取舍,選擇孩子們愿意聽、感興趣的話題,從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為相互交流打基礎。三是注重引導。與孩子交流中適當的提問題、發邀請,使孩子們能夠時刻與教學保持同步,從而讓幼兒產生想說的欲望。
3.2 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們“敢說”
在鼓勵孩子參與教學時,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營造良好的環境,減少孩子的緊張情緒,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主張。一方面,構建生活化的環境。教師要善于將生活中的情節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孩子們能夠有切身的體會,從而在有著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產生自信心,進而敢于發言。另一方面,選擇趣味性的游戲方法。游戲永遠是孩子最喜愛的活動。因此教師不妨將游戲引入到教學中,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制定規則、參與活動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多講、敢講。
3.3 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能說”
一是注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教師要善于使用多媒體技術,讓孩子們通過對動畫片、兒歌等形式的多媒體內容的觀看,來使幼兒獲取等多形式的感官刺激,使孩子們能夠獲取更多的感受,進而有話可說。二是注重兒歌等形式的教學。通過對歌詞的背誦,來糾正發音問題,通過反復的歌唱來豐富詞匯,讓孩子們能夠在動聽的韻律、通俗的語言中激發思想的火花,擴大孩子的語言資源。三是注重與其他教育相結合。要結合音樂教育、科學教育等形式,豐富孩子的字匯量,提高語感水平,并學會如何使用語言,實現語言教育與其他教育的整體性。
3.4 注重合理的組織引導,讓孩子們“會說”
教師在逐步的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幼兒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準確性,提高幼兒語言能力。一是注重方法的傳遞。教師可以在初期幫助孩子學會一些簡單的語句類型,如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誰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情等等,通過句型逐步復雜,來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二是發揮繪本的作用。組織孩子多看繪本,用色彩、圖形來引導孩子講述繪本中的故事,進而培養其語感,鍛煉思維。三是重視相互間交流。教師要及時糾正和引導幼兒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形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逐步提高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喜耘.幼兒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2012(8).
[2] 戴蓮花.論幼兒語言教育實施的重要性及途徑[J].學周刊,2013(5).
[3] 吳曉玲.當前幼兒園語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