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耀強
摘 要:中國的藝術設計歷史悠久,古代先民們在勞動之余創造了多種不同的藝術形式以及大量的藝術作品,隨著現代社會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生活環境改變的愿望也更加的強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便悄然興起,面對新興專業,我們的環境藝術設計要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便對我們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對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學科基礎性、創造性、廣泛性、實踐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基于以上幾點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滿足社會需求。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教育 特征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59-02
1 中國現代藝術教育及環境藝術設計的起源
中國的美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代先民在勞動之余創造了大量的經典藝術作品,給后人留下了燦爛的精神財富,在中國諸多的藝術門類及大量經典傳世作品面前,我們如何去繼承發揚這些藝術門類就顯得極為重要。在中國歷史上歷代的美術教育中,臨摹、寫生相結合的辦法一直是傳統的藝術教育手段,經過學生日常積累、平日大量的習作練習及后期的臨摹、寫生使得自身藝術水平不斷提高。古代的藝術教育主要以家族傳承為主,目的是為了培養匠才,來滿足社會需求。但是今天的藝術教育已經普遍大眾化,不單單是為了培養匠才,則是為了提高人們普遍的審美能力,在發展理性思維的同時擴展人的感性思維,藝術教育的目的則是通過創造性訓煉使人們更加富有創造力。
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源頭可追溯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當時的“圖案”教育,就是單純的美術繪畫教育。最終得益于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思想的實行及民國當時大量新興實業的需求,“圖案”教育得以迅速發展,在當時主要側重于產品的包裝、書籍裝幀及極少部分的廣告宣傳,形式主要以平面設計方向為主,如當時的魯迅、聞一多等人都親自設計書籍封面。
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生產力大幅度提高,人們對美有了更高的認識及追求,使得藝術設計專業悄然興起,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人們對自身生活環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此誕生,因為順應了社會需求而得以蓬勃發展。環境藝術設計廣義來說主要指對人類生存空間進行的設計,達到人與環境和諧統一、創造舒適宜人的活動空間是現代環境設計的主要目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一般包含物質形態和意識形態兩方面,物質形態主要指構成環境景觀的物質要素,意識形態主要指影響人們行為的精神因素,如:審美觀念、民族習慣、宗教,倫理道德、社會制度等。
2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現狀
近些年來,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相繼開辦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但是如何培養合格學生則成為各大高等院校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根據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特點,通過對知識結構、教學方法、課程體系等方面的改革來尋找一種適合我國目前國情的教學與實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水平、高質量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
從目前各高等院校開設環境藝術設計課程的情況看來,課程設置方面沒有很好的滿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需求,因為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多門類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一方面涉及基礎課程,與繪畫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卻又與文學、理工類學科相互聯系。基礎課程要與專業課程緊密銜接,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也要密不可分,而在目前絕大部分高校的課程教學中就無法滿足要求。
3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特征
(1)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基礎性。素描、色彩課程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必修課,主要強調了學生的造型及色彩能力,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也不可或缺,良好扎實的繪畫功底為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扎實的繪畫功底可為環境藝術設計中建筑、景觀、空間、色彩搭配的表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2)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創造性。對于環境空間的思維和創意能力,是每一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工作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設計過程也就是一個創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創造力的強弱直接反映了設計價值的大小,所以創造性訓練作為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環境藝術教育中應把創新思維的培養貫穿于整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當中,在創造性教學訓練中,要強調多種可能性,對于相同的設計要求提出更多的構思方案,避免單一思維的出現,而為滿足不同群體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不同需求也對設計創造性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廣泛性。環境藝術設計涵蓋知識范圍廣,這就要求一名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工作者是一名興趣廣泛、知識面開闊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縱觀世界藝術發展歷史,但凡為藝術界做出杰出貢獻的人物不僅僅是在自身專業領域有所建樹,而是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多項交叉學科中也有杰出的成績,因此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廣泛性。
(4)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實踐性。環境藝術設計與藝術設計中其他門類學科相比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專業,在學習中有大量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指導,與美學、建筑結構學、藝術學、人體工程學、材料學、軟裝飾及消防環保等學科密切相關,在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設計過程中需要極強的實踐知識來指導設計,利用自身的專業實踐知識來輔助完善設計,使設計作品具有極強的可實施性。
(5)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空間感及尺度感特點。空間:主要包括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物理空間指由物質實體空間界定、圍閉的范圍,心理空間則是通過物理空間的范圍,形態,色彩及材質等視覺要素引發的空間感受。空間感的訓練在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作為與其他藝術設計教育的特殊性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優秀的環藝設計師要有極強的空間感,這樣才能在設計創作過程當中去控制自己作品給人的空間感,使之設計作品更加能夠適應社會需求。
尺度: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空間感作為必不可少的訓練科目外,與其緊密相關的尺度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環境藝術教育中通過系統學習人體工程學后,獲得了基本的人體尺度知識,在進行設計創作的時候如何去把握設計空間尺度與人體尺度的關系,去找尋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優秀的設計作品尺度感的體現非常重要,能夠直接給予使用者對于設計作品的直接感受、認知。
通過以上對目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基礎性、創造性、廣泛性、實踐性特點及與其他藝術設計門類不同的空間感、尺度感特點分析得知,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方向及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設計,同時環境藝術設計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涉及到建筑、歷史、社會、民俗、科技等等多方面,但是環境藝術設計本身不僅僅是藝術設計,更加重要的是實際社會價值的創造,是與市場的緊密連接,環境藝術設計中設計師不能夠脫離現實去憑空設計,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中將重點放在了研究計算機、文化、環保設計等,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要抓住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的重點所在,強調課程理論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辦法,加強學生對基礎課程的學習以及多種相關交叉學科的學習,這樣才能夠建立完善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實際符合社會需要的設計人才,環境藝術設計才能夠更好的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 席躍良.環境藝術設計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 俞孔堅.經管的含義[J].時代建筑,2002(1):37.
[3] 張綺曼.環境藝術設計與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4] 蘇丹.環藝教育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