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文++張德芬
摘 要:《焊接檢驗》是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焊接專業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具有概念多而且抽象,學生學習困難等特點。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對以往的實踐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創新性地提出了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和校外實踐模式。結果表明:采用改革后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焊接檢驗 實踐教學模式 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152-02
《焊接檢驗》[1]是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焊接專業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之一。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各種焊接缺陷的特征和分布的基礎上,掌握各種無損檢測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設備,具體操作步驟以及檢測結果的評定。該課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通過該課程的系統學習達到掌握焊接檢驗方法基本原理,適用范圍,具備進行焊接檢驗的初步能力。基本要求是理解焊接缺陷的概念、掌握各種常規探傷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探傷方法,熟悉各種檢驗設備,了解焊接檢驗過程、焊接質量評定,初步具備選擇焊接缺陷檢驗方法、制定檢驗程序、評定質量等級和進行質量分析管理的基本能力。《焊接檢驗》課程是一門邊緣學科,涉及到物理學、電子學、材料學及材料成型等多個學科,因此該課程的特點是各種檢測方法的原理抽象,概念與專業術語多,檢測步驟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檢測參數的選擇、檢測過程的正確操作以及檢測結果的評定等環節都與實踐經驗息息相關,可以說該門課程更傾向于經驗型的一門課程。其他學者也對大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2-3]。另外,各種無損檢測方法還必須持證上崗,畢業后要從事該項工作,必須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而考證的時候對實踐操作這一部分要求更高,因此如果僅僅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效果肯定不會理想。因此,有必要對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新的探索,在原有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開發一些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該文根據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創新性地提出了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和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 校內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目前,高校要制定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任務,要加強人才服務社會的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訓練,就必須加強和重視實踐教學,而實踐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的核心。實踐教學模式選擇的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實踐教學的效果,也就會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所以,實踐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乃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學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學理論邏輯輪廓,為實現某種教學任務的相對穩定而具體的教學活動結構。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學習模式。對教師而言,在幫助學生獲得信息、思想、技能、價值觀、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的同時,我們也在教他們如何學習。因此,實踐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一種自主性學習模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建立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過程中發展其自主性學習意識。之前國外已進行了很多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并有成功的案例,國內部分高校在實踐教學模式這一塊也是很有特色,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4-6]。針對我國實踐教學弱化的現狀,借鑒國外成功的實踐教學模式和我學校的實際情況對焊接檢驗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是必要和可行的。
實踐教學對于焊接檢驗這門課程而言,無疑與課堂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形成了重要的補充。如果只是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講課,到了實驗室或現場還是不會操作,理論知識不能學以致用,可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一般學校的焊接檢驗課程都會配有學時不等的實踐教學環節(4~8學時),由于實踐教學的學時數偏少,所以在實踐環節中多以演示實驗為主,讓學生看老師操作,學生自己無法親自動手操作。對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雖然學生對實際操作過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讓他們上手操作,絕大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正確操作。但這種模式仍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模式,其最終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實踐教學的學時數偏少和學生人數偏多。為了克服目前這種實踐教學模式的弊端,我在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對原有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調整和修正,其目的就是要讓學生不僅懂得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且更重要的還要真正會親自動手操作。為此,本人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兩種模式:校內實踐模式和校外實踐模式。
首先,我這里所說的校內實踐模式也不完全同于以前的常規的校內實踐模式,我所采用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在原有實踐教學的模式上進行了調整,即將每個實驗小組的人數控制在5個人左右,每組的實驗時間跟原來基本不變。原來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按照要求詳細操作每一步,并測試出實驗所需記錄的數據,學生回去后用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實踐教學就算完成了。新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由于每個實驗小組的學生人數減少,因此可以采取與舊的校內實踐模式完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首先,先簡要地把整個實驗流程給學生講一下,然后大概給學生演示一下本次實驗的操作過程,之后就叫一個學生進行操作,操作的時候老師要手把手地進行指導,確保學生真正掌握整個實驗過程的操作要領,達到會獨立操作的目的,并記錄下需要的實驗數據,最后完成實驗報告,加深對整個實驗過程的理解。當第一個學生學會操作后,再讓第二個學生進行操作,第二個學生操作時,就讓第一個學生對其進行指導,老師在旁邊進行監督即可,如果第一個學生操作有不對或不規范的地方,老師及時指出并讓學生進行改正。這樣既降低了老師的勞動強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加深了第一個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當然,每個學生都操作一遍,可能實驗時間不夠,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想主要從以下兩條途徑進行解決:一是課后再找時間,讓余下的沒動手操作的學生完成全部操作,二是以課外開放實驗的形式來完成余下學生的操作訓練。endprint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具有明顯的優點:經過實踐教學后,每個學生都能夠獨立地進行操作,能夠真正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過程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消化和理解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更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勝任獨立操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實驗時間比較長。
2 校外(企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動手操作,但這種操作是機械的、被動的操作,這種操作方式與生產實際還有一段差距,因此,學生在學校即使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還是不能很好適應企業里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缺乏現場經驗,生產過程中對檢測的要求不熟悉和不適應;二是學生對檢測時機的理解不透,課堂上可能會提到這些概念,但真正在企業里進行檢測時,檢測時機的選擇會讓他們感到很茫然;三是檢測對象的變化會導致他們的不適應,學校里用到的是一些形狀比較規則的樣品進行檢測,而在企業里,被檢對象形狀各異,如何設計合理的檢測工藝及對檢測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就顯得無從下手。為了克服上述校內實踐教學的弊病,本人大膽提出了校外實踐教學這種新模式。校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校學完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后,由學院出面聯系一家焊接檢驗手段比較齊全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踐的地點,學生到達企業后,先由企業的負責人對企業的背景、產品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進行介紹,然后在質檢部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掌握操作的要領,最后再由企業的質檢人員帶到車間進行產品的檢驗,檢測時,由質檢人員對產品的檢測時機、檢測工藝參數的選擇、具體的檢測方法以及檢測結果的評定對學生進行逐一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怎樣進行檢驗,更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檢驗。如果說在學校進行實踐教學是一種模擬狀態的話,那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實戰狀態,在實戰中能學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校外實踐教學模式的另一好處是能使學生看到學習該門課程(或技術)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強他們學習該門技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校內實踐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諸多優點外,也存在自身的缺點,其缺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間的安排,校內實踐可以利用學生沒課的空余時間,而校外實踐教學則需1~2周獨立的時間在校外進行,這對其他課程的安排也會有影響;二是資金問題,校外實訓會產生交通費、住宿費和企業的管理費等費用,因此會額外增加一筆支出,這需要得到學校的財務支持才能得以實現,否則也只會是紙上談兵,落不到實處。
3 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評價
實踐教學除了常規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外,還有校外實踐教學模式。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無論在時間安排、組織方式、經費預算、教學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現將其異同列于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各有利弊,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時間安排比較方便,經費花費較少等優點,但其教學效果一般;校外實踐教學由于是在校外進行,必須要求有連續的1~2周時間,需要與企業溝通,花銷的費用較多,教學效果明顯好于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模式呢?我覺得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如果有合適的企業,并且學校還能提供經費,那么不妨采用效果較好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反之,也可以考慮采取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4 結語
作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和校外實踐教學兩種模式,并對其適應性和利弊進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都比傳統的演示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好。(2)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方便組織,經費花費少等優點,但教學效果一般。(3)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組織比較麻煩,經費花費較多,但實踐教學效果較好的特點。(4)具體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方式,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趙熹華.焊接檢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 韋青燕.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J].驗科學與技術,2013,11(4):111-114.
[3] 李鳴華,李欣.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3):8-10.
[4] 陳園園,時偉.國外大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與借鑒[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38-41.
[5] 盧超,鄔冠華,任吉林,等.無損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探索[J].無損檢測,2011,33(8):59-64.
[6] 鄒潔,張彥.強化實踐教學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0,22(4):56-58.endprint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具有明顯的優點:經過實踐教學后,每個學生都能夠獨立地進行操作,能夠真正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過程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消化和理解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更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勝任獨立操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實驗時間比較長。
2 校外(企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動手操作,但這種操作是機械的、被動的操作,這種操作方式與生產實際還有一段差距,因此,學生在學校即使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還是不能很好適應企業里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缺乏現場經驗,生產過程中對檢測的要求不熟悉和不適應;二是學生對檢測時機的理解不透,課堂上可能會提到這些概念,但真正在企業里進行檢測時,檢測時機的選擇會讓他們感到很茫然;三是檢測對象的變化會導致他們的不適應,學校里用到的是一些形狀比較規則的樣品進行檢測,而在企業里,被檢對象形狀各異,如何設計合理的檢測工藝及對檢測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就顯得無從下手。為了克服上述校內實踐教學的弊病,本人大膽提出了校外實踐教學這種新模式。校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校學完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后,由學院出面聯系一家焊接檢驗手段比較齊全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踐的地點,學生到達企業后,先由企業的負責人對企業的背景、產品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進行介紹,然后在質檢部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掌握操作的要領,最后再由企業的質檢人員帶到車間進行產品的檢驗,檢測時,由質檢人員對產品的檢測時機、檢測工藝參數的選擇、具體的檢測方法以及檢測結果的評定對學生進行逐一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怎樣進行檢驗,更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檢驗。如果說在學校進行實踐教學是一種模擬狀態的話,那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實戰狀態,在實戰中能學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校外實踐教學模式的另一好處是能使學生看到學習該門課程(或技術)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強他們學習該門技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校內實踐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諸多優點外,也存在自身的缺點,其缺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間的安排,校內實踐可以利用學生沒課的空余時間,而校外實踐教學則需1~2周獨立的時間在校外進行,這對其他課程的安排也會有影響;二是資金問題,校外實訓會產生交通費、住宿費和企業的管理費等費用,因此會額外增加一筆支出,這需要得到學校的財務支持才能得以實現,否則也只會是紙上談兵,落不到實處。
3 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評價
實踐教學除了常規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外,還有校外實踐教學模式。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無論在時間安排、組織方式、經費預算、教學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現將其異同列于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各有利弊,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時間安排比較方便,經費花費較少等優點,但其教學效果一般;校外實踐教學由于是在校外進行,必須要求有連續的1~2周時間,需要與企業溝通,花銷的費用較多,教學效果明顯好于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模式呢?我覺得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如果有合適的企業,并且學校還能提供經費,那么不妨采用效果較好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反之,也可以考慮采取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4 結語
作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和校外實踐教學兩種模式,并對其適應性和利弊進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都比傳統的演示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好。(2)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方便組織,經費花費少等優點,但教學效果一般。(3)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組織比較麻煩,經費花費較多,但實踐教學效果較好的特點。(4)具體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方式,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趙熹華.焊接檢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 韋青燕.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J].驗科學與技術,2013,11(4):111-114.
[3] 李鳴華,李欣.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3):8-10.
[4] 陳園園,時偉.國外大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與借鑒[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38-41.
[5] 盧超,鄔冠華,任吉林,等.無損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探索[J].無損檢測,2011,33(8):59-64.
[6] 鄒潔,張彥.強化實踐教學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0,22(4):56-58.endprint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具有明顯的優點:經過實踐教學后,每個學生都能夠獨立地進行操作,能夠真正把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過程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消化和理解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更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勝任獨立操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實驗時間比較長。
2 校外(企業)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
新型校內實踐模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動手操作,但這種操作是機械的、被動的操作,這種操作方式與生產實際還有一段差距,因此,學生在學校即使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還是不能很好適應企業里的需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缺乏現場經驗,生產過程中對檢測的要求不熟悉和不適應;二是學生對檢測時機的理解不透,課堂上可能會提到這些概念,但真正在企業里進行檢測時,檢測時機的選擇會讓他們感到很茫然;三是檢測對象的變化會導致他們的不適應,學校里用到的是一些形狀比較規則的樣品進行檢測,而在企業里,被檢對象形狀各異,如何設計合理的檢測工藝及對檢測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就顯得無從下手。為了克服上述校內實踐教學的弊病,本人大膽提出了校外實踐教學這種新模式。校外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學生在學校學完書本上的基本理論知識后,由學院出面聯系一家焊接檢驗手段比較齊全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踐的地點,學生到達企業后,先由企業的負責人對企業的背景、產品及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進行介紹,然后在質檢部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掌握操作的要領,最后再由企業的質檢人員帶到車間進行產品的檢驗,檢測時,由質檢人員對產品的檢測時機、檢測工藝參數的選擇、具體的檢測方法以及檢測結果的評定對學生進行逐一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怎樣進行檢驗,更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進行檢驗。如果說在學校進行實踐教學是一種模擬狀態的話,那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就是一種實戰狀態,在實戰中能學到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校外實踐教學模式的另一好處是能使學生看到學習該門課程(或技術)在生產中的實際應用,從而增強他們學習該門技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習效果。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校內實踐教學模式所不具備的諸多優點外,也存在自身的缺點,其缺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間的安排,校內實踐可以利用學生沒課的空余時間,而校外實踐教學則需1~2周獨立的時間在校外進行,這對其他課程的安排也會有影響;二是資金問題,校外實訓會產生交通費、住宿費和企業的管理費等費用,因此會額外增加一筆支出,這需要得到學校的財務支持才能得以實現,否則也只會是紙上談兵,落不到實處。
3 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評價
實踐教學除了常規的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外,還有校外實踐教學模式。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無論在時間安排、組織方式、經費預算、教學效果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現將其異同列于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這兩種實踐教學模式各有利弊,教學效果也不盡相同。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時間安排比較方便,經費花費較少等優點,但其教學效果一般;校外實踐教學由于是在校外進行,必須要求有連續的1~2周時間,需要與企業溝通,花銷的費用較多,教學效果明顯好于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模式呢?我覺得應該根據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如果有合適的企業,并且學校還能提供經費,那么不妨采用效果較好的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反之,也可以考慮采取校內實踐教學模式。
4 結語
作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和校外實踐教學兩種模式,并對其適應性和利弊進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兩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都比傳統的演示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好。(2)校內實踐教學模式具有方便組織,經費花費少等優點,但教學效果一般。(3)校外實踐教學模式具有組織比較麻煩,經費花費較多,但實踐教學效果較好的特點。(4)具體選擇哪種實踐教學方式,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而定。
參考文獻
[1] 趙熹華.焊接檢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3.
[2] 韋青燕.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J].驗科學與技術,2013,11(4):111-114.
[3] 李鳴華,李欣.高校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研究[J].實驗室科學,2008(3):8-10.
[4] 陳園園,時偉.國外大學實踐教學的模式與借鑒[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38-41.
[5] 盧超,鄔冠華,任吉林,等.無損檢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探索[J].無損檢測,2011,33(8):59-64.
[6] 鄒潔,張彥.強化實踐教學初探[J].實驗室科學,2010,22(4):56-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