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宇+董亞東
摘 要:該文通過對漢江集團水電產業發展現狀分析,找出發展水電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機遇以及自身的優勢,提出漢江集團水電產業發展建議。
關鍵詞:漢江集團 水電產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TM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c)-0181-01
漢江水利水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漢江集團),前身為丹江口樞紐管理局,依托丹江口水庫,逐步發展為一個由丹江口水力發電廠、王甫洲電廠、丹江鋁業公司等20多家單位組成的集團公司。隨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公司發展重心逐步轉向水電開發,如何發展集團水電產業成為集團戰略研究的重點。
1 漢江集團水電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水電開發壟斷嚴重
在電力體制改革中,國家電力公司拆分重組形成了五大發電集團,其龐大的實力對于水電市場是一個極大的沖擊,目前五大集團已形成了勢均力敵的水電競爭格局,其他發電企業難以進入,只能夠在一些流域的支流上進行水電開發。漢江集團要想取得水電開發權,進行水電投資開發,必須考慮水電壟斷因素,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開展工作。
1.2 所處地理資源條件有限
漢江集團所在地丹江口市地處鄂西北山區,運輸交通不太便利,與外界的信息和物流交互不方便;信息資源及獲取渠道短缺,消息閉塞;缺乏對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的吸引力。以上種種因素表明,漢江集團所在地的區域資源條件有限,已經不能為集團所屬水電產業的發展提供充足空間。
1.3 現有裝備、技術有待提高
漢江集團的主要電廠建廠較早,受當時的設備制造水平限制,現有發電設備與新電廠的設備性能仍有一定差距,致使電廠運行維護成本較高,不利于今后電力競價上網;因漢江集團隸屬于水利部長江委,不屬于國家電網公司系統,所屬水電廠得不到國網系統內的技術指導和規范要求,運檢人員對于先進的設備運行維護和檢修技術接觸渠道受到局限,制約了員工技術能力與素質的提高。
1.4 社會公益性帶來的問題
漢江集團管理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漢江上的最大水利工程,多年來一直承擔著漢江流域防洪任務,同時為周邊農田灌溉提供支持。但漢江集團從未分享過防洪和灌溉的綜合效益,反而不斷地進行投入,并且所投入的資金找不到分攤對象,使集團所屬水電企業的運行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從而導致集團水電產業電力市場中缺少競爭力,難以形成良性運行的機制。
2 漢江集團水電產業發展的機遇和優勢
2.1 水電產業發展大環境利好
根據中電聯《電力工業“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將把水電開發放在首要考慮的地位,積極開展新能源發電的項目研究。從十二五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將在“十二五”期間積極推進水電開發利用,進一步改善我國目前薄弱的能源結構。可以預見,水電開發有望在以后一段時期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2.2 電力競價上網,水電利潤空間增大
國家電力改革目標之一就是實施競價上網,因此發電成本對于發電企業來說,成為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水電廠的建設成本高于火電廠,但是,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要求火電廠開展脫硫、除塵等減低環境污染程度,這部分技術、措施的資金投入將增加火電廠的建設成本,使水電廠與火電廠的建設成本差不多,并且水電廠運營成本較低,在電站建設一次性投資后,后期的運營投入相對較少。另外,火電廠生產成本主要是煤炭的購置成本,隨著煤炭價格的不斷上漲,火電廠的發電成本將不斷上升。因此,發電企業在進行競價上網時,水電行業優勢明顯,對于集團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
2.3 成熟的電冶聯營模式
在積極開發水電資源,實現電力增值的同時,漢江集團還同步建設了電化、碳化硅等高載能企業,就地消納電力,因減少了電力傳輸過程,企業的生產成本具有優勢,提高了企業競爭力,而發電廠電力的及時消納,發電收益得到保障,對于發電廠的建設資金快速回籠也起著良性作用。漢江集團的電冶聯產模式與同行業單一的冶煉加工模式相比,能源成本優勢明顯,為今后水電開發的模式提供了多種選擇余地。
2.4 豐富的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建設經驗
漢江集團是在建設丹江口水利樞紐一期工程過程中成長起來的,通過建設丹江口水利樞紐和王甫洲水利樞紐工程等大型工程,積累了豐富的建設經驗和水利工程管理經驗,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漢江集團通過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培養了一批精干的水利工程建管隊伍。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累,漢江集團在水電工程建設、水利樞紐管理、水電開發施工以及水電廠的運行管理等方面具有相當程度的技術力量儲備和運管經驗支持。通過大量援建水利工程的方式,鍛煉了職工隊伍,積累了經驗,為今后漢江集團的水電戰略發展儲備必要的建設、運行、管理人才。
3 漢江集團水電產業發展建議
通過前面對漢江集團發展水電產業存在的問題、機遇和優勢等方面的分析,在當前漢江集團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之下,要想更好地拓展集團水電產業,建議開展以下工作:
(1)漢江集團應利用與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水利部的良好關系以及自身在水電建設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水利部委推進的水電開發項目以及主動尋求戰略投資者作為經營伙伴的可能;
(2)對于水電站為保障樞紐綜合效益的人、財、物的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給予費用分攤或制定相應的補償政策,減少水電站的經營壓力;
(3)結合西部大開發的國策,考慮在水資源和原材料來源合適的地域,合理利用當地水資源開展電冶聯營項目建設;
(4)結合湖北省的水資源分布實際,對于發電指標良好的區域開展小水電項目的建設;適時兼并收購水電項目,做大做強水電產業;
(5)在人力資源方面,漢江集團應以提高員工的素質為目標,加快人才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核心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科研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為重點,加大教育培訓的力度,為集團水電產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6)擴展水電站運行管理和檢修業務,為水電產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
4 結語
水電作為中國能源結構中重中之重的部分,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十年內水電建設將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而呈現高速增長,漢江集團應牢牢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加快水電產業發展步伐整,先行一步,占據有利的競爭地位。
參考文獻
[1] 簡新華,葉林.論中國的“兩型社會”建設[J].學術月刊,2009,41(3):65-66.
[2] 郭鷹.我國水電行業發展的機會、風險與趨勢分析[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2006,20(3):32-33.
[3] 呂曉飛.漢江集團多元化發展戰略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2006(4):62-63.
[4] 黃永達.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國水電開發建設[J].理論前沿,2005(10):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