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江++韓建業
摘 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購大量煤炭,其占比達到水泥熟料生產成本的40%,但因其檢驗、控制始終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和量化操作,因此往往出現檢驗偏差和質量爭議,影響了熟料生產的正常進行和穩定。本人通過總結近十年的實踐經驗,結合進場原煤的采購流程及控制過程,研究出一種完全可以消除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和使用中不利因素的方案,使企業能夠按照生產質量要求采購自己需要的原煤,并再也不會出現檢驗結果與實際使用不相符的情況。同時可避免在采購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很好地解決企業在生產中這一最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原煤采購 結算形式 控制方法 共同取樣 爭議處理 煤粉發熱量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232-02
1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
大部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使用中都是按如下流程進行的如圖1。
2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存在的弊端
招標分配供應量時存在人為因素,各供應商為得到更多的份額,可能存在使用非正常手段,造成不公平競爭和招標人員在分配上的不公正。
化驗室人員現場取樣,有很大主觀隨意性,其樣品不可能實現最佳的代表性。這就會造成以下幾種情況的出現:(1)因取樣不具代表性,造成新客戶不敢進來,招標價格就不可能實現充分競爭,就會高于充分競爭機制下的采購價格,增加企業生產成本。(2)因取樣存在人為因素,就會出現行賄和索賄的可能性,不利于企業文化建設。(3)因取樣不具代表性,就會出現劣質煤進場的可能性,供應商通過行賄完全可以暗示取樣點。(4)不能制定有效的復查抽檢機制,有限監督的空缺會在全公司員工中形成惡劣影響,不利于良好企業文化的建立。(5)因取樣不具代表性,會產生取樣爭議或者沖突,企業員工和供應商相比,在矛盾或沖突中完全處于劣勢,因此往往選擇避免沖突,結果就是犧牲公司部分利益。
原煤搭配送入均化堆場,因沒有監控數據,使用前不知道具體的質量情況,往往造成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質量差別較大,換堆使用時對生產的穩定性沖擊較大。使回轉窯生產不能實現均衡穩定運行,不利于回轉窯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一般使用3~5天,換堆使用后,如果發現煤粉質量變化較大,就需要調整原料磨的出磨生料三率值控制指標,經過均化庫的均化,往往需要兩個班到四個班的時間才能調整到位,這一天窯上生產就打破了穩定,引起熟料產質量的波動。2~4天后換另一堆煤時有可能還要調整,給企業精細化操作和管理帶來了困難。
3 新的流程
解決這些弊端的方法就是重新設計一套招標采購流程,并配合相應的檢測辦法和自動取樣設備,實現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原煤采購和使用的公平化、流程化、標準化、合理化。
新的流程如圖2所示。
4 新的采購方案介紹
原煤采購以煤粉發熱量為結算單位,企業提出質量要求(比如:要求煤粉發熱量=5200±100Kcal,硫含量≤1.5%,內水含量≤2.5%等),并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出往年原煤價格與煤粉發熱量的關系,提出底價告知各供應商,單位是(××元/100Kcal·t)。各供應商參加投標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投標保證金,中途缺席或低價中標而不簽訂合同者,沒收投標保證金。招標會上由各供應商競標,競標材料密封交給采購單位,招標小組評標,價格最低者中標。若投標價格高于采購單位目標價格,招標小組可以再逐家進行談判,允許各家再進行兩輪報價,最終按價格最低確定中標單位。若一家不能滿足供應量要求,可選擇第二名作為后備,價格執行中標價格。簽訂合同時要要求供應商繳納一定數量的供應保證金,當出現供貨不足,影響生產時可沒收保證金,防止惡性競爭。如果第一名出現違背合同相關條款不能滿足采購要求時可直接通知第二名供貨,直到第一名滿足采購要求時再繼續供貨,嚴重時沒收供應保證金,終止供貨合同。采購招標每次采購量不宜過大,以一個月或兩個月用量為宜,以便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價格或優化采購合同條款,做到企業利益最大化并實現供求雙方雙贏的局面。
供應商原煤到場卸車時,化驗室取樣只化驗水分含量作為結算依據。企業內部場地可以作為供應商的貨物儲存地,當月按實際使用量進行結算。
原煤進均化堆場時,在入口處安裝自動取樣器,調整到最具代表性的取樣狀態。設定時間間隔和取樣數量,比如:每20 min取一次,每次取樣時間為5 s,四個小時做一次結果檢驗。檢驗結果反饋給供應商,以便供應商調整供貨質量,滿足采購要求,當偏差較大無法滿足生產要求時可終止該供應商供貨,扣除部分供應保證金。企業也可以通過數據控制煤粉質量,保證煤粉質量均衡穩定,充分實現煤料對口。一方面可穩定生料磨出磨指標,便于生料磨操作員掌握各組分配比,提高生料出磨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回轉窯生產實現了均衡穩定運行。
作為結算依據的煤粉,各企業均設有自動取樣裝置,不用另外安裝,只是要改變取樣規則。新的流程取樣,要求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門共同參加,試樣密封,封條有三個人簽字,共三份。供應商帶走一份,當出現對檢驗結果有異議時可以拿出來復檢,并對照生產部門留樣結果。這樣化驗人員就必須以作準檢驗結果為最終目的,實現了結果公正。同時,為了防止化驗人員和供應商有私下交易,生產部要定期將留樣復檢,對照檢驗準確性,確保結果公正、準確。
自動取樣裝置定時取樣,沒有人為因素,樣品儲存在取樣盒內,取樣盒外落鎖三把,只有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共同到場后,才能取出里面的樣品,確保樣品不會被人為調換。
5 新方案優勢
整個過程杜絕了取樣的人為因素,實現了公正;取樣均為設備自動取樣,樣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對樣品能夠實現有效的監督復查,確保了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公平、公正、公開的操作流程,杜絕了暗箱操作,可以打消供應商的投標顧慮,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前來競標,有利于形成企業的買方市場,能夠使采購價格充分接近市場真實價值。
6 結語
新方案很好的解決了企業在原煤采購中的角色轉換,以前都是企業采購不同品質的原煤,自己在進行搭配,又沒有必要的監控,導致煤粉質量波動較大,又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采購、化驗,還不能保證公平公正,事務繁雜,矛盾不斷。現在大部分工作可以交給供應商去完成,企業只是控制好原煤進均化堆場這一項工作,用煤粉發熱量考核來約束供應商,迫使他們尋找合適礦點,提前計算,合理搭配,滿足合同質量要求,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永波.帶余熱發電的水泥熟料生產控制方法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2.endprint
摘 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購大量煤炭,其占比達到水泥熟料生產成本的40%,但因其檢驗、控制始終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和量化操作,因此往往出現檢驗偏差和質量爭議,影響了熟料生產的正常進行和穩定。本人通過總結近十年的實踐經驗,結合進場原煤的采購流程及控制過程,研究出一種完全可以消除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和使用中不利因素的方案,使企業能夠按照生產質量要求采購自己需要的原煤,并再也不會出現檢驗結果與實際使用不相符的情況。同時可避免在采購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很好地解決企業在生產中這一最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原煤采購 結算形式 控制方法 共同取樣 爭議處理 煤粉發熱量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232-02
1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
大部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使用中都是按如下流程進行的如圖1。
2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存在的弊端
招標分配供應量時存在人為因素,各供應商為得到更多的份額,可能存在使用非正常手段,造成不公平競爭和招標人員在分配上的不公正。
化驗室人員現場取樣,有很大主觀隨意性,其樣品不可能實現最佳的代表性。這就會造成以下幾種情況的出現:(1)因取樣不具代表性,造成新客戶不敢進來,招標價格就不可能實現充分競爭,就會高于充分競爭機制下的采購價格,增加企業生產成本。(2)因取樣存在人為因素,就會出現行賄和索賄的可能性,不利于企業文化建設。(3)因取樣不具代表性,就會出現劣質煤進場的可能性,供應商通過行賄完全可以暗示取樣點。(4)不能制定有效的復查抽檢機制,有限監督的空缺會在全公司員工中形成惡劣影響,不利于良好企業文化的建立。(5)因取樣不具代表性,會產生取樣爭議或者沖突,企業員工和供應商相比,在矛盾或沖突中完全處于劣勢,因此往往選擇避免沖突,結果就是犧牲公司部分利益。
原煤搭配送入均化堆場,因沒有監控數據,使用前不知道具體的質量情況,往往造成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質量差別較大,換堆使用時對生產的穩定性沖擊較大。使回轉窯生產不能實現均衡穩定運行,不利于回轉窯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一般使用3~5天,換堆使用后,如果發現煤粉質量變化較大,就需要調整原料磨的出磨生料三率值控制指標,經過均化庫的均化,往往需要兩個班到四個班的時間才能調整到位,這一天窯上生產就打破了穩定,引起熟料產質量的波動。2~4天后換另一堆煤時有可能還要調整,給企業精細化操作和管理帶來了困難。
3 新的流程
解決這些弊端的方法就是重新設計一套招標采購流程,并配合相應的檢測辦法和自動取樣設備,實現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原煤采購和使用的公平化、流程化、標準化、合理化。
新的流程如圖2所示。
4 新的采購方案介紹
原煤采購以煤粉發熱量為結算單位,企業提出質量要求(比如:要求煤粉發熱量=5200±100Kcal,硫含量≤1.5%,內水含量≤2.5%等),并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出往年原煤價格與煤粉發熱量的關系,提出底價告知各供應商,單位是(××元/100Kcal·t)。各供應商參加投標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投標保證金,中途缺席或低價中標而不簽訂合同者,沒收投標保證金。招標會上由各供應商競標,競標材料密封交給采購單位,招標小組評標,價格最低者中標。若投標價格高于采購單位目標價格,招標小組可以再逐家進行談判,允許各家再進行兩輪報價,最終按價格最低確定中標單位。若一家不能滿足供應量要求,可選擇第二名作為后備,價格執行中標價格。簽訂合同時要要求供應商繳納一定數量的供應保證金,當出現供貨不足,影響生產時可沒收保證金,防止惡性競爭。如果第一名出現違背合同相關條款不能滿足采購要求時可直接通知第二名供貨,直到第一名滿足采購要求時再繼續供貨,嚴重時沒收供應保證金,終止供貨合同。采購招標每次采購量不宜過大,以一個月或兩個月用量為宜,以便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價格或優化采購合同條款,做到企業利益最大化并實現供求雙方雙贏的局面。
供應商原煤到場卸車時,化驗室取樣只化驗水分含量作為結算依據。企業內部場地可以作為供應商的貨物儲存地,當月按實際使用量進行結算。
原煤進均化堆場時,在入口處安裝自動取樣器,調整到最具代表性的取樣狀態。設定時間間隔和取樣數量,比如:每20 min取一次,每次取樣時間為5 s,四個小時做一次結果檢驗。檢驗結果反饋給供應商,以便供應商調整供貨質量,滿足采購要求,當偏差較大無法滿足生產要求時可終止該供應商供貨,扣除部分供應保證金。企業也可以通過數據控制煤粉質量,保證煤粉質量均衡穩定,充分實現煤料對口。一方面可穩定生料磨出磨指標,便于生料磨操作員掌握各組分配比,提高生料出磨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回轉窯生產實現了均衡穩定運行。
作為結算依據的煤粉,各企業均設有自動取樣裝置,不用另外安裝,只是要改變取樣規則。新的流程取樣,要求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門共同參加,試樣密封,封條有三個人簽字,共三份。供應商帶走一份,當出現對檢驗結果有異議時可以拿出來復檢,并對照生產部門留樣結果。這樣化驗人員就必須以作準檢驗結果為最終目的,實現了結果公正。同時,為了防止化驗人員和供應商有私下交易,生產部要定期將留樣復檢,對照檢驗準確性,確保結果公正、準確。
自動取樣裝置定時取樣,沒有人為因素,樣品儲存在取樣盒內,取樣盒外落鎖三把,只有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共同到場后,才能取出里面的樣品,確保樣品不會被人為調換。
5 新方案優勢
整個過程杜絕了取樣的人為因素,實現了公正;取樣均為設備自動取樣,樣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對樣品能夠實現有效的監督復查,確保了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公平、公正、公開的操作流程,杜絕了暗箱操作,可以打消供應商的投標顧慮,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前來競標,有利于形成企業的買方市場,能夠使采購價格充分接近市場真實價值。
6 結語
新方案很好的解決了企業在原煤采購中的角色轉換,以前都是企業采購不同品質的原煤,自己在進行搭配,又沒有必要的監控,導致煤粉質量波動較大,又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采購、化驗,還不能保證公平公正,事務繁雜,矛盾不斷。現在大部分工作可以交給供應商去完成,企業只是控制好原煤進均化堆場這一項工作,用煤粉發熱量考核來約束供應商,迫使他們尋找合適礦點,提前計算,合理搭配,滿足合同質量要求,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永波.帶余熱發電的水泥熟料生產控制方法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2.endprint
摘 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采購大量煤炭,其占比達到水泥熟料生產成本的40%,但因其檢驗、控制始終無法做到公平公正和量化操作,因此往往出現檢驗偏差和質量爭議,影響了熟料生產的正常進行和穩定。本人通過總結近十年的實踐經驗,結合進場原煤的采購流程及控制過程,研究出一種完全可以消除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和使用中不利因素的方案,使企業能夠按照生產質量要求采購自己需要的原煤,并再也不會出現檢驗結果與實際使用不相符的情況。同時可避免在采購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很好地解決企業在生產中這一最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原煤采購 結算形式 控制方法 共同取樣 爭議處理 煤粉發熱量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9(c)-0232-02
1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
大部分水泥熟料生產企業在原煤采購使用中都是按如下流程進行的如圖1。
2 現有采購使用流程存在的弊端
招標分配供應量時存在人為因素,各供應商為得到更多的份額,可能存在使用非正常手段,造成不公平競爭和招標人員在分配上的不公正。
化驗室人員現場取樣,有很大主觀隨意性,其樣品不可能實現最佳的代表性。這就會造成以下幾種情況的出現:(1)因取樣不具代表性,造成新客戶不敢進來,招標價格就不可能實現充分競爭,就會高于充分競爭機制下的采購價格,增加企業生產成本。(2)因取樣存在人為因素,就會出現行賄和索賄的可能性,不利于企業文化建設。(3)因取樣不具代表性,就會出現劣質煤進場的可能性,供應商通過行賄完全可以暗示取樣點。(4)不能制定有效的復查抽檢機制,有限監督的空缺會在全公司員工中形成惡劣影響,不利于良好企業文化的建立。(5)因取樣不具代表性,會產生取樣爭議或者沖突,企業員工和供應商相比,在矛盾或沖突中完全處于劣勢,因此往往選擇避免沖突,結果就是犧牲公司部分利益。
原煤搭配送入均化堆場,因沒有監控數據,使用前不知道具體的質量情況,往往造成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質量差別較大,換堆使用時對生產的穩定性沖擊較大。使回轉窯生產不能實現均衡穩定運行,不利于回轉窯的長期安全穩定運行。矩形均化堆場中的兩堆原煤一般使用3~5天,換堆使用后,如果發現煤粉質量變化較大,就需要調整原料磨的出磨生料三率值控制指標,經過均化庫的均化,往往需要兩個班到四個班的時間才能調整到位,這一天窯上生產就打破了穩定,引起熟料產質量的波動。2~4天后換另一堆煤時有可能還要調整,給企業精細化操作和管理帶來了困難。
3 新的流程
解決這些弊端的方法就是重新設計一套招標采購流程,并配合相應的檢測辦法和自動取樣設備,實現水泥熟料生產企業的原煤采購和使用的公平化、流程化、標準化、合理化。
新的流程如圖2所示。
4 新的采購方案介紹
原煤采購以煤粉發熱量為結算單位,企業提出質量要求(比如:要求煤粉發熱量=5200±100Kcal,硫含量≤1.5%,內水含量≤2.5%等),并通過數據分析,計算出往年原煤價格與煤粉發熱量的關系,提出底價告知各供應商,單位是(××元/100Kcal·t)。各供應商參加投標要繳納一定數量的投標保證金,中途缺席或低價中標而不簽訂合同者,沒收投標保證金。招標會上由各供應商競標,競標材料密封交給采購單位,招標小組評標,價格最低者中標。若投標價格高于采購單位目標價格,招標小組可以再逐家進行談判,允許各家再進行兩輪報價,最終按價格最低確定中標單位。若一家不能滿足供應量要求,可選擇第二名作為后備,價格執行中標價格。簽訂合同時要要求供應商繳納一定數量的供應保證金,當出現供貨不足,影響生產時可沒收保證金,防止惡性競爭。如果第一名出現違背合同相關條款不能滿足采購要求時可直接通知第二名供貨,直到第一名滿足采購要求時再繼續供貨,嚴重時沒收供應保證金,終止供貨合同。采購招標每次采購量不宜過大,以一個月或兩個月用量為宜,以便及時根據市場行情調整價格或優化采購合同條款,做到企業利益最大化并實現供求雙方雙贏的局面。
供應商原煤到場卸車時,化驗室取樣只化驗水分含量作為結算依據。企業內部場地可以作為供應商的貨物儲存地,當月按實際使用量進行結算。
原煤進均化堆場時,在入口處安裝自動取樣器,調整到最具代表性的取樣狀態。設定時間間隔和取樣數量,比如:每20 min取一次,每次取樣時間為5 s,四個小時做一次結果檢驗。檢驗結果反饋給供應商,以便供應商調整供貨質量,滿足采購要求,當偏差較大無法滿足生產要求時可終止該供應商供貨,扣除部分供應保證金。企業也可以通過數據控制煤粉質量,保證煤粉質量均衡穩定,充分實現煤料對口。一方面可穩定生料磨出磨指標,便于生料磨操作員掌握各組分配比,提高生料出磨合格率;另一方面使回轉窯生產實現了均衡穩定運行。
作為結算依據的煤粉,各企業均設有自動取樣裝置,不用另外安裝,只是要改變取樣規則。新的流程取樣,要求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門共同參加,試樣密封,封條有三個人簽字,共三份。供應商帶走一份,當出現對檢驗結果有異議時可以拿出來復檢,并對照生產部門留樣結果。這樣化驗人員就必須以作準檢驗結果為最終目的,實現了結果公正。同時,為了防止化驗人員和供應商有私下交易,生產部要定期將留樣復檢,對照檢驗準確性,確保結果公正、準確。
自動取樣裝置定時取樣,沒有人為因素,樣品儲存在取樣盒內,取樣盒外落鎖三把,只有供應商、化驗室、生產部共同到場后,才能取出里面的樣品,確保樣品不會被人為調換。
5 新方案優勢
整個過程杜絕了取樣的人為因素,實現了公正;取樣均為設備自動取樣,樣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對樣品能夠實現有效的監督復查,確保了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公平、公正、公開的操作流程,杜絕了暗箱操作,可以打消供應商的投標顧慮,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前來競標,有利于形成企業的買方市場,能夠使采購價格充分接近市場真實價值。
6 結語
新方案很好的解決了企業在原煤采購中的角色轉換,以前都是企業采購不同品質的原煤,自己在進行搭配,又沒有必要的監控,導致煤粉質量波動較大,又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采購、化驗,還不能保證公平公正,事務繁雜,矛盾不斷。現在大部分工作可以交給供應商去完成,企業只是控制好原煤進均化堆場這一項工作,用煤粉發熱量考核來約束供應商,迫使他們尋找合適礦點,提前計算,合理搭配,滿足合同質量要求,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永波.帶余熱發電的水泥熟料生產控制方法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