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技術是在新能源車上必須要采用的。比如電機的控制、能量的回收,不管是電動汽車,還是混合動力汽車,都是必需的技術。我原來也提到一個觀點,混合動力汽車可能是個過渡的產品,但是混合動力技術會永遠地發展并存在下去。” 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總經理任勇在接受《時代汽車》的采訪時表示,長安汽車肯定是不會放棄混合動力技術。
長安汽車并非國內涉足混合動力汽車最早的,不過經過十數年來的努力開拓,成果碩碩,其最新車型——長安逸動混動版因采用的是鎳氫電池,擁有更低的成本,更被業內看好。
長安汽車于2002年開始涉足新能源。2005年,長安已經掌握混合動力汽車的核心技術,建立起了19項企業標準,形成了自己的產品開發流程和項目管理模式,申報了2項發明專利和1項實用新型專利一,并于同年在“第四屆北京國際清潔汽車技術研討暨展覽會”上推出了長安CV9,標志著長安混合動力汽車的開發在國內已處于領先地位。
2007年12月13日,長安汽車第五工廠,長安杰勛HEV正式下線,這是國內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轎車。同時,它還是國內第一個將中度混合技術方案實現產業化的車型;國家“863計劃”重大汽車專項中第一款下線的自主品牌轎車;第一款在整車和系統技術上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
杰勛HEV采用中等油電混合技術,整車油耗比傳統汽車低20%以上,排放滿足國Ⅳ標準。長安汽車集團總裁徐留平介紹說,杰勛HEV汽車是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科技部、重慶市政府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經過長達六年的艱苦攻關,終于研發成功,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量產車型。
從2002年初啟動,到今年12月車型下線,長安混合動力轎車項目歷經了6年之久。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大集團之一,成功推出量產混合動力汽車,對長安自身,乃至對于整個行業,無疑具有標志性的意義。期間,除去國家科技部及重慶市政府的資金補貼,長安混合動力轎車的研發投入達億元。徐留平說:“長安是一家有責任感的國有企業,也是一家有責任感的汽車企業,節能減排是我們的責任。這些,是‘科技長安’持續創新、不斷進步的動力。”
2008年6月,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公司與重慶市科技風險投資公司共同出資于成立,并獲得重慶市政府2000萬元推廣支持資金。目前,公司具備獨立研發和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汽車能力,業務涉及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部件研發和制造、營銷服務等,力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研發和系統集成與核心總成制造基地。
據了解,截至2012年,長安已經完全掌握新能源電機9項核心技術,掌握電磁場分析、匹配集成及標定匹配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持續降低質量問題率和研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完成打基礎、鋪平臺工作,支撐長安電動汽車發展戰略。
自2009年實現杰勛HEV的量產后,長安又推出了志翔HEV和CX30HEV,構成了第一代混合動力車系,實現了多車型推廣。
按照長安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規劃,2020年前要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的規模化快速發展。基于對未來發展的考慮,長安及時投入了新一代混合動力車型的研發,并已經推出第一代逸動混合動力汽車。
基于逸動平臺推出的逸動混合動力版與普通版車型在外觀方面沒有明顯不同,車身尺寸也與普通版車型基本一致,長/寬/高分別為4620mm/1820mm/1515mm,軸距則為2660mm。動力方面搭載了1.5L發動機,最大功率為86kW,峰值扭矩為145N·m;與其配合的一臺ISG電動機,最大功率20.5kW,峰值 扭 矩為105N· m。其電機部分將由一塊144V 6Ah的鎳氫電池提供,并匹配了CVT變速器。
在《時代汽車》進行的實際試駕中,長安新能源汽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相比普通版逸動車型,混動版油耗大幅降低了25%,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5.4L。
徐留平曾表示,“長安汽車將持續生產和研發高效節能環保的汽車,以節能減排為己任,生產更多更好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國民轎車,不斷以科技創新提供更完美的解決之道,讓用戶享受到和諧駕馭的樂趣生活,讓全球消費者能夠持續暢享高品質的汽車生活”。通過對逸動混合動力版的實際操控,可以真切感受到長安汽車確實在努力。
根據長安汽車產品規劃,逸動除了推出混動版車型外,還將推出電動版、插電式車型。由于目前自主品牌中混動車型中以比亞迪秦表現最為突出,逸動混合動力版要想在市場上有所突破還要充分考慮競爭因素。不過,逸動混合動力版采用的是鎳氫電池,在成本控制方面明顯占優。除了產品本身的因素,價格應該是逸動混合動力搶占市場的利器。
》》》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總經理 任勇
我們在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一定不能不重視節能汽車的發展,因為現在汽車保有量絕大部分是傳統汽車。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排放比傳統汽車的排放要低得多,但是近年來還是以傳統汽車為主,所以,我們在近段時間,必須高度重視節能汽車或節能技術的發展,必須把節能技術做好,這是我們汽車人責無旁貸的。
長安在微型車,轎車,卡車都有涉足混合動力技術。在2018年以前,靠傳統汽車提高燃油效率還可以達到平均油耗要求,但是在2018年以后,也就是說成熟的節能技術運用得差不多的情況下,要支撐企業平均油耗,就必須要用節能技術和新能源技術。
另外,在研發板塊,長安已經實現了重慶、北京這兩塊生產電動車整車的能力。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1.來自法規及成本的壓力;2.混合動力技術及市場的發展須盡快突破;3.缺乏對混合動力發展的支持政策。
我們的建議是,希望政府細化節能惠民政策對節能汽車的支持,對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是零部件龍頭企業,給予產業化研究應用支持。重點加強對混合動力專用壓縮機等核心技術的研發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