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悅之
鄱陽湖是全國最大的淡水湖,其濕地生態環境較好,但近年來受到農村面源污染較大影響,加上降水逐年減少,導致入湖河流以及湖泊的自凈能力下降,使得湖泊氮磷濃度持續較高、湖泊富營養化程度不斷加深。
生活污水成為鄱陽湖流域農村地區最主要的水環境污染源。鄱陽湖流域各地、縣(區)雖已建立污水處理廠,但在各鄉鎮、村莊并沒有采取較多措施來收集以及集中處理污水,污水的排放基本都是隨意的,很多污水被集中排放到河流以及池塘內,逐漸通過下滲作用到達土壤內部,進而造成土壤污染、糧食污染、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污染。
其次,農村禽畜的分散養殖導致污染。在農村,很多農戶都會養殖禽畜,但是對于這些養殖大戶來說,他們對于禽畜糞便的處理是隨意的,沒有專門設置糞坑來進行處理,很多都是隨意放置在道路上。長期放置之后,一旦下雨,那么雨水沖刷就會導致糞便隨著雨水進入到池塘和河流中去,久而久之,帶來池塘淤塞、污染物叢生等問題,使得河道可能會出現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另外,農村河道基本沒有清淤的方案,僅僅是通過雨水交換,活水對其更新基本不可能,另外河道中因為養魚需要投入大量飼料,使得水體污染等變得更為嚴重,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來對其進行治理。

再次,固體垃圾的影響以及地表徑流對其產生的污染。隨著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塑料薄膜、塑料袋等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公共處理只停留在鄉鎮級以上城市而沒有擴大到村莊,農村的垃圾都沒有集中收集,處理方式只有填埋、焚燒或隨意丟棄,一下雨所有的生活固體垃圾都進入到溝渠、溪流中,溝渠、溪流的攜帶能力較差,這部分垃圾將會沉積下來,導致河道的淤塞,從上游到下游造成了江河水污染。另外,生活污水中也帶有大量的殘渣,若來到河流流速并不快的地方,必然會沉積下來。農村的河道清理工作很少會開展,在上述作用下,水流會變得越來越不順暢,且兩岸會生長著茂密的雜草。使得農村河道原本的排水作用不復存在。
還有,持續增加的化肥農藥使用量形成的農業生產污染源影響較大?,F在農村基本上不使用有機肥,都是使用化肥和農藥,但對化肥農藥的使用增量甚至過度濫用無人關注與管理。從物質平衡的角度來說,大量物質進入某個區域,卻沒有得到有機的循環,必然會導致江河湖泊整個水環境的嚴重污染。近20年來,江西省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一直呈增長趨勢,年均增加量分別為10.7萬t和0.63萬t。1化肥施用后,實際利用率僅有30%~40%,農藥實際利用率僅為10%~20%,其余的都進入水體或土壤中,造成水體、土壤的污染,導致農村水環境水質下降2。
2003-2013年十年間,化學需氧量年均濃度呈現小幅度波動變化,而無論是豐水期還是枯水期,水質波動的趨勢大部分是相同的。2004-2006年水質呈好轉趨勢,至2007年濃度值上升并達到十年最高峰值,2008-2013年水質變化趨于平穩,但是從整體來看,水質仍然是處于Ⅱ-Ⅲ類之間波動。
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13年總磷的濃度也呈現出了規律性波動變化,最高峰時出現在2004年,達到劣Ⅴ類水質。無論是豐水還是枯水期,都呈現出波動的狀態,趨勢較為一致,從2005年開始呈現五年一個起伏的變化趨勢,2006、2010年達到Ⅴ類水質,2011-2012年水質最優為Ⅲ類,其余年份均為Ⅳ類。從十年間的數據來看,整體水質基本是在Ⅲ-Ⅴ類之間上下波動,其中達Ⅳ類時段居多,這說明總磷對鄱陽湖的污染持續存在且污染程度變化不大,較為穩定。
從2003-2013年的數據來看,總氮濃度波動的幅度還是較大的。和上述一樣,無論是平水期還是枯水期,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十年間,整體水質在Ⅲ-Ⅳ類之間波動,與總磷一樣多為Ⅳ類;但變化趨勢則與總磷相反,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
目前,江西省已經對不同區域以及不同水質的河流進行了相應的治理和保護,以此為基礎,來實現對總量的控制。鄱陽湖等地附近的相關輕工業廠區進行了重點治理,對這些工廠的排水以及污水的處理環節進行了嚴密的控制,對礦區生態環境的治理工作進行加強,保證廢水能夠綜合循環利用,對廢水中的相關物質進行綜合回收,讓這些廢物轉變為寶物。另外對于生活污水也開始進行處理,從保護區范圍來看,不允許建立新的城鎮,若一定要建立,那么必須要建立起極為配套的污水處理設施和廠房,以保證該地流出的水質能夠達到要求。
從大環境出發,需要在該流域內進行生態林工程的建設,讓當地的森林覆蓋率得以提升,避免出現水土流失,帶來面源方面的污染。另外化肥農藥使用量方面,對用量要嚴格控制。結合當地土壤以及農作物的具體需求,采取適當施放化肥的方法,以確保農作物能夠全面吸收,而不至于流入到河流中造成污染。建立起一批生態農業建設,使用有機肥。對于流域保護范圍內,則需要對污染以及垃圾方面進行因地制宜的治理處理工作,一些小城鎮若經濟方面較為不錯,那么可以引入一定的污水處理設施。
從面源污染控制方面來看,一定要特別注意,一些地區嚴禁進行農業活動,如最高水線外的3公里范圍內,不允許種植水稻和花卉等,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力度,農藥使用方面不允許使用毒性較高的農藥,保證減少對水域的污染和破壞。
應科學規劃鄱陽湖及其他重要湖泊周邊旅游業,防止超環境容量過度發展。湖泊周邊度假村、旅游賓館飯店安裝污水處置設施,并確保達標排放。所有入湖機動船舶都按標準配備相應防污設備和污染物集中收集、存儲設施,船舶集中停泊區域要設置污染物自凈能力。優先實施湖泊濕地保護和恢復工程,杜絕圍湖造田、圍湖養殖等縮小湖泊水面的行為。通過放養濾食魚類、底棲生物移植等生物控制措施修復水域生態系統。同時,對沿湖的生態建設要統一規劃,積極利用市場手段引導水源涵養林等生態隔離帶的建設。
政府組織鄱陽湖及其他重要湖泊濕地生態環境綜合科學考察,積極開展水資源承載力、工農業污染源、流域污染綜合治理等研究。
強化技術在水污染污染防治中的作用,開展對湖泊富營養化形成和消除機理、藻類生長和暴發規律的研究,尤其要重視生態技術的運用,對水體自然修復、水庫消落帶保護等方面的關鍵技術要重點支持,強化科技支撐能力。深入評估鄱陽湖水質污染現狀,如污染來源及排放量、主要入湖河流污染狀況、主要入湖河流及湖泊水體營養狀態變化趨勢、水體氮磷濃度變化的增減速度、湖區藻類生長所受的季節變化影響程度等因素將直接影響后續污染源削減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開展重點湖泊生態安全評估。對工業重點污染源以及農業面源污染要專人負責,并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確保水污染防治關鍵技術能夠得到應用。
鄱陽湖管理機構要全面推進湖泊環保標準研究和修訂工作,對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加強技術攻關,確保對湖面及周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積極開展湖泊水體氮磷比指標變化調控研究,以此減輕富營養化的危害,降低季節性大面積暴發藻類的風險,增加環境監測和生物預警方面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