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潔萍 馬 瑛 任潔瓊
我國人口眾多,水資源分布地很不均勻,一旦污染嚴重,便會嚴重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為了改善水環境和保護水資源,必須加強對環境水質的分析,以確保水質指標正常。通過對環境水質的監測分析,并對監測的數據進行認真的處理,可有效的了解和控制環境水質污染,保護水環境。
環境水質監測技術是指通過檢測水的質量來分析影響水質的原因和物質,主要針對水中的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和毒物質。目前環境水質的監測技術主要是遠程監測技術,這項技術是由遠程檢測系統構成,利用相關的監測軟件進行水質的檢測工作。
環境水質的監測方法不僅要準確率高,還應簡單便捷。實驗室常用的水質的監測方法,有滴定法、重量法和儀器法三種。
滴定法。滴定法是在含有待測物的溶液里進行的,是現今很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分析方法是指在被測物質的溶液里滴加已知準確濃度的標準溶液,直至所加的溶液物質按化學計算的一樣等量反應完全,再根據所滴加的標準溶液濃度和所消耗體積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
重量法。重量法有直接分離法和氣化法之分,是指將試樣中的待測組分進行直接分離或者將其轉化成具有一定組成物與其他組分分離,再用分析天平測出該組分的重量,最后根據所測重量計算出待測組分的含量。重量法不需要較為精密的儀器,有分析天平即可,但由于操作比較麻煩,且天平精度不高,因此不適用于微量元素的測定。
儀器法。儀器法是比較先進的監測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法、液相色譜法和氣象色譜法等,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水質監測方法。
環境水質的監測數據對于水質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描述、評價環境質量的基礎依據就是環境監測所獲得的數據。影響水質分析準確性的決定性因素是監測數據的處理,難度也最大。為了保證精確的水質分析,有效的數據處理是非常必要和必須的,合理的數據處理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常用的水質監測數據處理方法有四種:有效數據規整法、無效數據消除法、數據反復驗證法和時間序列分析法。
有效數據規整法是指進行分類和有效的整理監測所獲得的數據。通過對數據準確性地分析,確保了數據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使數據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將數據進行有效的分類,以便數據的查找,并將不同水質和環境的數據進行規整,為后續的數據再次分析提供方便。
監測所得的數據都有一定的時間限定,時間較長的數據,慢慢就失去參考和分析的價值,因此要對長時間的數據進行整理,對于無效的數據,要適時舍去,也就是所謂的無效數據消除法。
水質監測時,由于不同的采樣過程,而造成水質監測的數據不盡相同。為了更好地反映水質,獲得更精確的監測數據,就要利用反復驗證法來獲得最具有價值性的監測數據。
由于水質監測的頻次過多會增加人力和物力的負擔,而頻次過少則會導致監測數據失去可靠性和代表性,因此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法處理水質監測數據,可以合理地設定監測頻次。
時間序列分析法的主要內容見表1。

表1 時間序列分析法
環境水質檢測的檢測結果在表述時應遵循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原則,不能隨意進行表述。檢測結果表述的語言應簡潔合理,原始記錄、報告中的檢測信息應保持書寫規范和完整,且結果表述的空白處要處理恰當。在表述檢測結果時,樣品測定值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作為單位,表述時表明結果檢出限數值。
我國常用的水質監測方法主要依賴人工抽查,通過定時定點取得瞬時水樣進行水質的檢測。人工抽查的監測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為其具有一定時間性、空間性,不能夠連續監測水質,因此不能及時、準確并無誤地獲取水質的動態數據。因此需完善試驗室的水質檢測,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及時有效的監控水污染源。針對上述問題,有關監測部門開始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針對水質的檢測需求和檢測特點,引入了新的水質監測技術,但還是不能完全達到水質的連續自動檢測。
社會的不斷發展導致水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對于環境水質分析,要有可靠并有效的監測手段。通過分析監測數據來找出水質的污染原因,才能及時進行處理。環境水質的分析監測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水質污染越嚴重,越是需要先進的監測技術。此外在加強監測技術的同時,也要加強環保意識,加強對水源的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