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增
摘 要:利用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資料對2014年7月23日廣漢機場的一次陣風鋒天氣過程進行診斷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天氣過程受臺風登陸、副熱帶高壓東退、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下,不穩定能量不斷累積,在午后發生了陣風鋒天氣,溫度驟降、風速增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并引發雷暴發展,對飛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關鍵詞:陣風鋒 低空風切變 廣漢機場
中圖分類號:P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077-02
對流風暴中的冷性下沉氣流到達低空,并向外擴散,與低層暖濕空氣交匯而引發的地面強風,其前緣就是陣風鋒[1]。陣風鋒是邊界層輻合線的一種類型,又稱雷暴的出流邊界,在雷達回波上多表現為強對流回波前方近似線狀或弧狀弱窄帶回波[2]。陣風鋒的發生時間很短,陣風鋒過境經常在地面或者近地層產生極具危害性的大風天氣,造成嚴重的災害,特別是經常可以引起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在飛機起降過程中,極易造成飛機的嚴重安全事故。
廣漢機場于2014年7月23日14時50分發生了一次陣風鋒的天氣過程,嚴重影響了機場的飛行訓練正常起降與安全。在14時50分,飛機報告在進近區域有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同時,機場自動觀測系統記錄到瞬時風速由0.5 m/s增至8.6 m/s,風向由60°轉為345°,風向和風速有極大的變化,之后一直持續較大風速,最大時達13 m/s;在15時25分左右,機場附近開始發生雷暴伴大雨天氣,持續至16時00分結束。同時,陣風鋒移經機場后,溫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陣風鋒來臨前,14時50分溫度為35.4℃,陣風鋒經過后,在15時00分,溫度驟降至30.5℃,在10 min時間里降了近5℃。另外,陣風鋒過后不久,在15時25分,在機場附近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陣風鋒的過境使得機場附近的訓練飛機進、離場受到很大影響,只能轉為轉場訓練飛行,嚴重影響了廣漢機場的訓練飛行與安全。本文結合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回波資料對本次雷暴過程進行診斷分析,望對以后的飛行氣象保障提供一些幫助。
1 天氣形勢分析
在23日08時的500hPa天氣圖上(見圖1),可以看到臺風移動至臺灣海峽附近,在北面有一個大槽位于東西伯利亞-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陜西河套地區附近,而副熱帶高壓588線受南北兩個天氣系統影響,正逐漸東退減弱,廣漢機場正處于副熱帶高壓的西部外沿附近;在700hPa天氣圖中(圖略),可以看到在川北地區,有一個較明顯的槽線;在850hPa上(圖略),也同樣有一個大槽呈東北-西南向,同時,在槽線后,有較為明顯的冷平流南下。這種天氣形勢下,四川盆地極易形成雷暴等較強的不穩定天氣。
2 物理量診斷分析
K指數是綜合反映垂直溫度梯度、低層空氣含量、濕層厚度的一個物理量。當K>35時,大氣層結變得很不穩定了,易發生強對流天氣,K值越大,表示大氣層結越不穩定。SI指數,也叫做穩定指數,通常是用來判斷大氣穩定度的一種判據。如SI指數<0,表示上升空氣質點的溫度高于環境溫度,大氣不穩定,負值越大,不穩定程度也越大。根據離廣漢機場較近的成都站探空資料,可以看到從20日20時至23日08時,K指數均>35,最高值達44,在23日08時K指數達到43,SI指數均<0,最低值達-4.17,在23 日08時為-3.64。這些指數均表明了廣漢機場附近不穩定能量一直在堆積加強,在23日大氣層結中不穩定能量非常強,極易發生雷暴等不穩定天氣。
3 雷達圖分析
陣風鋒過境時,由于溫、壓、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不連續,造成折射指數的突變,導致對電磁波的散射或反射形成回波,使靈敏的多普勒雷達能探測并以窄帶回波表現出來[3]。研究表明,濕度變化對折射指數的影響最大,從低空到高空,一般濕度減小,高空濕度變小,折射指數的漲落較弱,對電磁波的散射能力減弱,所以這種窄帶回波只能在低空觀測到,且一般表現為較弱的弧狀回波,移動較快。
廣漢機場離成都為42km,在成都雷達的反射率因子圖中(見雷達資料圖2),在14時50分時,可以看到有一個較明顯的弧狀弱回撥帶經過廣漢機場附近,強度為25DBZ左右,且弧狀回波帶南段強度較大,北段較弱,向東南偏南方向移動,移動速度較快,直接引起了機場附近產生了低空風切變和陣性的大風。在15時25分的反射率因子圖上(見雷達資料圖4),則可以看到,在陣風鋒移動過境后不久,廣漢機場附近開始形成較強的積雨云回波,強度達55DBZ左右,形成了雷雨天氣。同樣,在距離廣漢機場66公里的綿陽雷達中(見雷達資料圖2),也可以看到14時50分陣風鋒的弧狀回波經過了廣漢機場,強度較弱,且弧狀回波在北段更強,南段較弱。
結合兩個雷達資料圖可以看出,陣風鋒的過境引起了廣漢機場突然性大風,同時,陣風鋒的到來觸發了不穩定空氣往上抬升,導致在機場附近快速生成了較強的積雨云,形成了雷暴天氣。另外,由于陣風鋒在雷達發射率因子圖中,高度較低,強度較弱,導致離雷達越遠,陣風鋒越難發現,需要在較近的距離、較低的仰角掃描中才容易被發現,同時陣風鋒移速較快,對于飛行氣象保障有極大的難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對于陣風鋒的天氣,仍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加大總結和研究。
4 結語
(1)此次天氣受臺風登陸影響,副熱帶高壓東退和北方弱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造成。
(2)由于此前不穩定能量的不斷堆積加強,廣漢機場附近大氣層結非常不穩定,極易形成局地的不穩定天氣,也為此次天氣過程提供了強大的不穩定能量。
(3)陣風鋒的移動使得廣漢機場附近溫度驟降、風速變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還為不穩定空氣提供了初始沖擊力,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嚴重影響機場的訓練飛行安全。
(4)陣風鋒在雷達回波圖上,呈弧狀弱回波帶,移動較快,且高度較低,來得快去的快,還會引起強對流天氣的發展,在日常的氣象保障工作中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及時發布預警。
參考文獻
[1] 張培昌,杜秉玉,戴鐵丕,等.雷達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242-249.
[2] 李國翠,郭衛紅,王榮,等.陣風鋒在短時大風預報中的應用[J].氣象,2006,32(8):36-41.
[3] 朱敏華,周紅根.多普勒天氣雷達在陣風鋒監測中的應用[J].氣象科學,2006,26(1):13-18.endprint
摘 要:利用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資料對2014年7月23日廣漢機場的一次陣風鋒天氣過程進行診斷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天氣過程受臺風登陸、副熱帶高壓東退、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下,不穩定能量不斷累積,在午后發生了陣風鋒天氣,溫度驟降、風速增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并引發雷暴發展,對飛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關鍵詞:陣風鋒 低空風切變 廣漢機場
中圖分類號:P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077-02
對流風暴中的冷性下沉氣流到達低空,并向外擴散,與低層暖濕空氣交匯而引發的地面強風,其前緣就是陣風鋒[1]。陣風鋒是邊界層輻合線的一種類型,又稱雷暴的出流邊界,在雷達回波上多表現為強對流回波前方近似線狀或弧狀弱窄帶回波[2]。陣風鋒的發生時間很短,陣風鋒過境經常在地面或者近地層產生極具危害性的大風天氣,造成嚴重的災害,特別是經常可以引起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在飛機起降過程中,極易造成飛機的嚴重安全事故。
廣漢機場于2014年7月23日14時50分發生了一次陣風鋒的天氣過程,嚴重影響了機場的飛行訓練正常起降與安全。在14時50分,飛機報告在進近區域有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同時,機場自動觀測系統記錄到瞬時風速由0.5 m/s增至8.6 m/s,風向由60°轉為345°,風向和風速有極大的變化,之后一直持續較大風速,最大時達13 m/s;在15時25分左右,機場附近開始發生雷暴伴大雨天氣,持續至16時00分結束。同時,陣風鋒移經機場后,溫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陣風鋒來臨前,14時50分溫度為35.4℃,陣風鋒經過后,在15時00分,溫度驟降至30.5℃,在10 min時間里降了近5℃。另外,陣風鋒過后不久,在15時25分,在機場附近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陣風鋒的過境使得機場附近的訓練飛機進、離場受到很大影響,只能轉為轉場訓練飛行,嚴重影響了廣漢機場的訓練飛行與安全。本文結合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回波資料對本次雷暴過程進行診斷分析,望對以后的飛行氣象保障提供一些幫助。
1 天氣形勢分析
在23日08時的500hPa天氣圖上(見圖1),可以看到臺風移動至臺灣海峽附近,在北面有一個大槽位于東西伯利亞-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陜西河套地區附近,而副熱帶高壓588線受南北兩個天氣系統影響,正逐漸東退減弱,廣漢機場正處于副熱帶高壓的西部外沿附近;在700hPa天氣圖中(圖略),可以看到在川北地區,有一個較明顯的槽線;在850hPa上(圖略),也同樣有一個大槽呈東北-西南向,同時,在槽線后,有較為明顯的冷平流南下。這種天氣形勢下,四川盆地極易形成雷暴等較強的不穩定天氣。
2 物理量診斷分析
K指數是綜合反映垂直溫度梯度、低層空氣含量、濕層厚度的一個物理量。當K>35時,大氣層結變得很不穩定了,易發生強對流天氣,K值越大,表示大氣層結越不穩定。SI指數,也叫做穩定指數,通常是用來判斷大氣穩定度的一種判據。如SI指數<0,表示上升空氣質點的溫度高于環境溫度,大氣不穩定,負值越大,不穩定程度也越大。根據離廣漢機場較近的成都站探空資料,可以看到從20日20時至23日08時,K指數均>35,最高值達44,在23日08時K指數達到43,SI指數均<0,最低值達-4.17,在23 日08時為-3.64。這些指數均表明了廣漢機場附近不穩定能量一直在堆積加強,在23日大氣層結中不穩定能量非常強,極易發生雷暴等不穩定天氣。
3 雷達圖分析
陣風鋒過境時,由于溫、壓、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不連續,造成折射指數的突變,導致對電磁波的散射或反射形成回波,使靈敏的多普勒雷達能探測并以窄帶回波表現出來[3]。研究表明,濕度變化對折射指數的影響最大,從低空到高空,一般濕度減小,高空濕度變小,折射指數的漲落較弱,對電磁波的散射能力減弱,所以這種窄帶回波只能在低空觀測到,且一般表現為較弱的弧狀回波,移動較快。
廣漢機場離成都為42km,在成都雷達的反射率因子圖中(見雷達資料圖2),在14時50分時,可以看到有一個較明顯的弧狀弱回撥帶經過廣漢機場附近,強度為25DBZ左右,且弧狀回波帶南段強度較大,北段較弱,向東南偏南方向移動,移動速度較快,直接引起了機場附近產生了低空風切變和陣性的大風。在15時25分的反射率因子圖上(見雷達資料圖4),則可以看到,在陣風鋒移動過境后不久,廣漢機場附近開始形成較強的積雨云回波,強度達55DBZ左右,形成了雷雨天氣。同樣,在距離廣漢機場66公里的綿陽雷達中(見雷達資料圖2),也可以看到14時50分陣風鋒的弧狀回波經過了廣漢機場,強度較弱,且弧狀回波在北段更強,南段較弱。
結合兩個雷達資料圖可以看出,陣風鋒的過境引起了廣漢機場突然性大風,同時,陣風鋒的到來觸發了不穩定空氣往上抬升,導致在機場附近快速生成了較強的積雨云,形成了雷暴天氣。另外,由于陣風鋒在雷達發射率因子圖中,高度較低,強度較弱,導致離雷達越遠,陣風鋒越難發現,需要在較近的距離、較低的仰角掃描中才容易被發現,同時陣風鋒移速較快,對于飛行氣象保障有極大的難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對于陣風鋒的天氣,仍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加大總結和研究。
4 結語
(1)此次天氣受臺風登陸影響,副熱帶高壓東退和北方弱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造成。
(2)由于此前不穩定能量的不斷堆積加強,廣漢機場附近大氣層結非常不穩定,極易形成局地的不穩定天氣,也為此次天氣過程提供了強大的不穩定能量。
(3)陣風鋒的移動使得廣漢機場附近溫度驟降、風速變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還為不穩定空氣提供了初始沖擊力,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嚴重影響機場的訓練飛行安全。
(4)陣風鋒在雷達回波圖上,呈弧狀弱回波帶,移動較快,且高度較低,來得快去的快,還會引起強對流天氣的發展,在日常的氣象保障工作中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及時發布預警。
參考文獻
[1] 張培昌,杜秉玉,戴鐵丕,等.雷達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242-249.
[2] 李國翠,郭衛紅,王榮,等.陣風鋒在短時大風預報中的應用[J].氣象,2006,32(8):36-41.
[3] 朱敏華,周紅根.多普勒天氣雷達在陣風鋒監測中的應用[J].氣象科學,2006,26(1):13-18.endprint
摘 要:利用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資料對2014年7月23日廣漢機場的一次陣風鋒天氣過程進行診斷分析,結果表明:此次天氣過程受臺風登陸、副熱帶高壓東退、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下,不穩定能量不斷累積,在午后發生了陣風鋒天氣,溫度驟降、風速增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并引發雷暴發展,對飛行安全造成嚴重影響。
關鍵詞:陣風鋒 低空風切變 廣漢機場
中圖分類號:P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077-02
對流風暴中的冷性下沉氣流到達低空,并向外擴散,與低層暖濕空氣交匯而引發的地面強風,其前緣就是陣風鋒[1]。陣風鋒是邊界層輻合線的一種類型,又稱雷暴的出流邊界,在雷達回波上多表現為強對流回波前方近似線狀或弧狀弱窄帶回波[2]。陣風鋒的發生時間很短,陣風鋒過境經常在地面或者近地層產生極具危害性的大風天氣,造成嚴重的災害,特別是經常可以引起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在飛機起降過程中,極易造成飛機的嚴重安全事故。
廣漢機場于2014年7月23日14時50分發生了一次陣風鋒的天氣過程,嚴重影響了機場的飛行訓練正常起降與安全。在14時50分,飛機報告在進近區域有強烈的低空風切變,同時,機場自動觀測系統記錄到瞬時風速由0.5 m/s增至8.6 m/s,風向由60°轉為345°,風向和風速有極大的變化,之后一直持續較大風速,最大時達13 m/s;在15時25分左右,機場附近開始發生雷暴伴大雨天氣,持續至16時00分結束。同時,陣風鋒移經機場后,溫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陣風鋒來臨前,14時50分溫度為35.4℃,陣風鋒經過后,在15時00分,溫度驟降至30.5℃,在10 min時間里降了近5℃。另外,陣風鋒過后不久,在15時25分,在機場附近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陣風鋒的過境使得機場附近的訓練飛機進、離場受到很大影響,只能轉為轉場訓練飛行,嚴重影響了廣漢機場的訓練飛行與安全。本文結合機場自動觀測系統數據、常規天氣資料和雷達回波資料對本次雷暴過程進行診斷分析,望對以后的飛行氣象保障提供一些幫助。
1 天氣形勢分析
在23日08時的500hPa天氣圖上(見圖1),可以看到臺風移動至臺灣海峽附近,在北面有一個大槽位于東西伯利亞-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陜西河套地區附近,而副熱帶高壓588線受南北兩個天氣系統影響,正逐漸東退減弱,廣漢機場正處于副熱帶高壓的西部外沿附近;在700hPa天氣圖中(圖略),可以看到在川北地區,有一個較明顯的槽線;在850hPa上(圖略),也同樣有一個大槽呈東北-西南向,同時,在槽線后,有較為明顯的冷平流南下。這種天氣形勢下,四川盆地極易形成雷暴等較強的不穩定天氣。
2 物理量診斷分析
K指數是綜合反映垂直溫度梯度、低層空氣含量、濕層厚度的一個物理量。當K>35時,大氣層結變得很不穩定了,易發生強對流天氣,K值越大,表示大氣層結越不穩定。SI指數,也叫做穩定指數,通常是用來判斷大氣穩定度的一種判據。如SI指數<0,表示上升空氣質點的溫度高于環境溫度,大氣不穩定,負值越大,不穩定程度也越大。根據離廣漢機場較近的成都站探空資料,可以看到從20日20時至23日08時,K指數均>35,最高值達44,在23日08時K指數達到43,SI指數均<0,最低值達-4.17,在23 日08時為-3.64。這些指數均表明了廣漢機場附近不穩定能量一直在堆積加強,在23日大氣層結中不穩定能量非常強,極易發生雷暴等不穩定天氣。
3 雷達圖分析
陣風鋒過境時,由于溫、壓、濕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布不連續,造成折射指數的突變,導致對電磁波的散射或反射形成回波,使靈敏的多普勒雷達能探測并以窄帶回波表現出來[3]。研究表明,濕度變化對折射指數的影響最大,從低空到高空,一般濕度減小,高空濕度變小,折射指數的漲落較弱,對電磁波的散射能力減弱,所以這種窄帶回波只能在低空觀測到,且一般表現為較弱的弧狀回波,移動較快。
廣漢機場離成都為42km,在成都雷達的反射率因子圖中(見雷達資料圖2),在14時50分時,可以看到有一個較明顯的弧狀弱回撥帶經過廣漢機場附近,強度為25DBZ左右,且弧狀回波帶南段強度較大,北段較弱,向東南偏南方向移動,移動速度較快,直接引起了機場附近產生了低空風切變和陣性的大風。在15時25分的反射率因子圖上(見雷達資料圖4),則可以看到,在陣風鋒移動過境后不久,廣漢機場附近開始形成較強的積雨云回波,強度達55DBZ左右,形成了雷雨天氣。同樣,在距離廣漢機場66公里的綿陽雷達中(見雷達資料圖2),也可以看到14時50分陣風鋒的弧狀回波經過了廣漢機場,強度較弱,且弧狀回波在北段更強,南段較弱。
結合兩個雷達資料圖可以看出,陣風鋒的過境引起了廣漢機場突然性大風,同時,陣風鋒的到來觸發了不穩定空氣往上抬升,導致在機場附近快速生成了較強的積雨云,形成了雷暴天氣。另外,由于陣風鋒在雷達發射率因子圖中,高度較低,強度較弱,導致離雷達越遠,陣風鋒越難發現,需要在較近的距離、較低的仰角掃描中才容易被發現,同時陣風鋒移速較快,對于飛行氣象保障有極大的難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對于陣風鋒的天氣,仍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加大總結和研究。
4 結語
(1)此次天氣受臺風登陸影響,副熱帶高壓東退和北方弱冷空氣南下的共同影響造成。
(2)由于此前不穩定能量的不斷堆積加強,廣漢機場附近大氣層結非常不穩定,極易形成局地的不穩定天氣,也為此次天氣過程提供了強大的不穩定能量。
(3)陣風鋒的移動使得廣漢機場附近溫度驟降、風速變大、風向改變,形成低空風切變,還為不穩定空氣提供了初始沖擊力,形成了較強的雷暴天氣,嚴重影響機場的訓練飛行安全。
(4)陣風鋒在雷達回波圖上,呈弧狀弱回波帶,移動較快,且高度較低,來得快去的快,還會引起強對流天氣的發展,在日常的氣象保障工作中需要加強監視天氣、及時發布預警。
參考文獻
[1] 張培昌,杜秉玉,戴鐵丕,等.雷達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242-249.
[2] 李國翠,郭衛紅,王榮,等.陣風鋒在短時大風預報中的應用[J].氣象,2006,32(8):36-41.
[3] 朱敏華,周紅根.多普勒天氣雷達在陣風鋒監測中的應用[J].氣象科學,2006,26(1):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