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成 李巖
摘 要:目的探討在基層公安機關開展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的可行性,并對基層公安機關進行實驗室資質認定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實驗室資質認定 基層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b)-0248-02
如今我國存在兩種對實驗室認可的模式,實驗室資質認定(包括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和實驗室認可:資質認定(CMA/CAL)是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為社會提供公證數據的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進行公正性、計量檢定、測試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屬政府的行政行為,是強制性要求,依據為《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實驗室認可(CNAS)是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對實驗室能力的考核,承認實驗室具有開展某個領域的檢測/校準的技術能力,屬鑒定機構的自愿行為,依據為CNAS-CL01:2006《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就四川省公安機關而言,現階段已經通過實驗室認可的單位有德陽、瀘州、南充、達州、內江、廣元、攀枝花等地市級公安機關。近期,不僅成都、資陽等地市州公安機關提出實驗室資質認定申請,大量被評為一級示范以及一級的刑事科學技術室的區縣級公安機關也積極提出申請,要求進行實驗室資質認定。
以下為筆者就基層公安機關開展實驗室資質認定可行性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1 基層公安機關推行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的現實意義
任何組織為實施和達到其目標的活動,均需要管理。當管理與質量活動有關時,則稱之為質量管理。對于公安機關來講,保持、提高警務活動的質量和公安民警的素質,使之始終符合黨和政府、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公安工作的追求。因此,公安質量管理客觀存在于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全過程。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是質量管理應用于公安機關的一個重要標志,公安工作推行質量管理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基層推進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是促進公安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
近年來,盡管各級公安機關在勤務機制、隊伍長效管理機制的完善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計劃經濟觀念、傳統思維、傳統工作機制、傳統管理模式在公安工作中仍起著主導作用。如何突破傳統思維,大膽創新公安管理模式,盡快轉到依靠現代管理、科技支撐、法制保障和注重人的綜合素質提高的軌道上來,迫切需要科學的、系統的理論指導,才能有效地解決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制度性、機制性等障礙的困擾。實驗室資質認定本身即是一種科學的管理理念和體系,同時也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推行實驗室資質認定必然會對公安管理體制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1.2 基層推進實驗室資質認定,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需要
當前,公安工作和公安隊伍面臨的問題呈不斷增多之勢。一方面,公安工作職能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常常陷于打不勝打,防不勝防的窘境;另一方面,公安隊伍中的違法違紀違規問題屢有發生,嚴重損害了公安機關甚至黨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當然多種多樣,但是管理理念的落后,管理方式的滯后和管理手段的不到位,無疑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實驗室資質認定體系是國內公認的科學管理模式,引進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建立系統化的管理機制,能促進公安機關管理檔次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使管理工作正規化。
1.3 基層推進實驗室資質認定,是提升隊伍開拓創新能力的需要
實驗室資質認定體系的“全員參與”原則、以制度管人的工作模式,擯棄“長官意志”,要求組織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管理與被管理在統一的目標和規范下,自覺共同完成任務。認定中的“過程方法”原則,使得民警從專注于成績轉變成更多的關注過程,促使民警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思考為什么做、如何做、做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充分發揮每一位民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全體民警追求高質量。實驗室資質認定中的“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理念,將民警與群眾均視為質量管理的顧客,倡導隊伍管理民主化、透明化,著力提高隊伍素質,提倡民警自主創新。
1.4 基層推進實驗室資質認定,是完善現代法制體系的需要
進入21世紀,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并逐步同世界接軌。與此同時“證據”也被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如何尋找證據、收集證據、使用證據將貫穿于整個偵查、起訴、審判的全過程,形成一條證據線索,基層刑事技術部門正處于這條線索的起始點,現場物證的勘查提取、保管、送檢、檢驗鑒定、返還等“證據鏈”、“物證保管鏈”是否完整、是否可追溯會直接影響到今后的一系列起訴和審判工作。隨著刑事訴訟對證據要求嚴密性日趨增強,現場信息、痕跡物證等作為重要證據的一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基層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是全面完善證據體系的必由之路。
2 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在基層公安機關開展的可行性
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的要求,實驗室應向社會提供可靠可信的數據。公安機關鑒定機構向社會提供的“產品”其實就是檢驗鑒定的結果,其形式多種多樣,如數據、圖表、鑒定結論等。公安機關檢驗鑒定工作又具有其特殊性,如檢驗流程的不確定性,檢驗項目的的多樣性,檢驗工作本身的復雜性,技術人員不能僵化地套用其他實驗室的質量管理的文件、結構和術語,不能簡單的嫁接和移植,而是要抓住其核心的思想,從實際出發進行借鑒和超越。
2.1 多措并舉,解決人員不足問題。
一是立足內部挖潛,挑選刑事技術專業畢業的民警充實到刑事技術隊伍中;二是配備文職人員,安排在案件受理、信息處理和檔案管理等崗位,從事輔助性工作;三是著眼引進人才環節,對刑事技術隊伍人才引進統一編制、統一招錄。四是加快推進派出所現場勘查工作,建立現場勘查分級分類工作機制,減輕兩級刑事技術部門技術人員“小案”現場勘查負擔。
2.2 強化培訓交流和督導檢查。endprint
一是進一步加強組織學習,提高對準則的理解,按照資質認定要求有效地開展工作。二是加大對資質認定工作實際運行情況的督導檢查,以檢查促落實,以檢查抓成效。三是組織資質認定工作相關人員到國家級鑒定機構學習考察,進一步熟悉認定步驟和內容,規范認定體系和管理制度,強化應對外審培訓,扎實做好全市認定工作的整體推進。
2.3 職責明確,細化到人,層層問責,確保順利完成實驗室資質認定。
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開展伊始,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準則的工作要求,合理組建組織機構,任命專業實驗室所有崗位上的具體責任人,定期召集所有崗位上的責任人開會學習,明確崗位權限及責任,實行“整體作戰、分工協作”的工作模式。
2.4 實行定期倒查制度、通報制度,切實加強各種監督舉措
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各項工作安排緊密,每一項任務均有時效性。為防止前期工作出現疏漏、粗糙現象,定期對前期工作進行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問責,并限期整改。同時,為便于各級領導對我處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進行督導,定期編寫整理刑事技術實驗室資質認定及建設工作進度情況及實驗室資質認定周工作動態,層層上報各級領導審閱并掛網接受外界監督。
3 深入推行基層實驗室資質認定的思考和探索
3.1 精密論證,全面準備認定工作
準備工作中,可多次召開不同層面的座談會,邀請管理專家,開展業務培訓。完善深化績效考核、逐案評析制度,推出警務活動滿意度追蹤調查,各項工作標準化管理、精細化運作。民警爭先創優、質量第一、群眾滿意的意識和行為規范、環境保護、職業風險意識明顯增強.
3.2 依托科技信息,搭建平臺
在取得了明顯成效后,進一步探索質量管理的新途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這個制高點,搭建起了信息化的綜合管理平臺。每項工作從“計劃”環節開始,每個環節的檢查監督情況、評析整改、統計分析、考核考評等內容都在平臺上實時反映,公開透明,信息共享;工作日記、工作布置、信息交流都實現了網上互通,達到了日常管理高度信息化的目的。
3.3 狠抓習慣養成,持續改進
工作中,應把實驗室資質認定的理念延伸到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從民警的日常養成抓起,將監督工作從結果監督向全過程監督延伸,從被動查處為主的事后監督向積極預防為主的事前監督轉變。實行逐案、逐事評析,查找防控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措施。實行認定工作日志制度,既可以及時了解工作進展,又能對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把一些苗頭性的問題解決在初始階段和萌芽狀態。
3.4 以人為本,科學管理
基層公安局把隊伍建設作為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和保證,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為民警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一是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二是建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溝通平臺。三是建立隊伍、業務風險控制機制。四是落實各項關愛民警措施。
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要經過準則的學習、質量體系的策劃、質量體系的建立、質量體系的運行、質量體系的改進等過程,確保質量體系持續有效的運行。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的現場評審,獲取實驗室資質認定證書并不是公安機關進行資質認定的目的,依托實驗室資質認定的平臺,切實提高公安機關的管理水平,建立起公安機關檢驗鑒定工作的質量管理體系,做好公安機關檢驗鑒定工作的質量控制,保證公安機關出具的結果科學、準確,這是新時期黨和政府、人民對公安機關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安機關適應新時期公安工作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唐紅軍.地市級藥檢所執行_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應重視的幾個問題.
[2] 武詠梅.淺談理化實驗室的質量控制管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