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斯



西方的文化藝術在歷史的厚重積淀中一步步走來,當到達此刻——公元2014年時,已呈現出了不同的面貌。如Marcel Wanders、Jaime Hayon這些來自歐洲的新銳設計師們,正在創造著一種新的視覺圖像一一和我們當下的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同步的風格。對于類似的創作探索,由于我們身在其中,會感覺到新鮮、似曾相識、疑惑、擔憂,甚至強烈的否定。那也只不過是我們“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身份與現狀導致的。我們無法跳脫出此刻,所以也就無法觀看清楚它的全貌。但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歷史”。
正如先哲培根所言“讀史使人明智”,人們總是可以在回望來路時獲得既往的經驗和繼續前行的動力。
或許,這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純粹的“風格”或“主義”,所有的一切都是人類的思想和智慧在歷史更迭中相互影響、彼此包容、遞進更新,向著未來不斷探索的結果。這種線索關系在西方文藝史中表現得更為強烈,每個時期的藝術都在顛覆前者與塑造新生。但在這種顛覆中,永遠不可避免的是血脈中的文化基因。如同16世紀巴洛克剛剛出現之時,歐洲人認為那是粗俗、墮落、不可理喻的存在。意大利語中“巴洛克”為“BAROCCO”,意為“奇特、古怪、變形”的東西,是一個飽含貶義的詞匯。對于當時那些依舊沉浸在文藝復興典雅審美中的人們而言,這是對于美和經典赤裸裸的挑釁。直到后來,人們才逐漸認識到了巴洛克存在的意義,和它在歷史線索中的傳承關系。它成為了經典和范本。所以,在我們生活的當下——公元2014年的西方語境下的藝術與設計,也僅僅是在西方文化基因中繼承、實驗與演變。
時間不可逆轉?!按嬖诩春侠怼保按嬖凇奔词且饬x所在。
或許十年,或許半個世紀,總有我們的這個時代成為歷史書中薄薄一頁的那個時刻。到那時,未來的學者與評論家會給我們當下的創造一個怎樣的特定稱謂呢?“新新新古典”?或者“被毀掉的古典”?“塑料古典”?……這些似乎讓人充滿了期待,卻又不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我們生活的此時此刻,我們在做什么。
典雅靜穆·人文思想·源起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在有教養的歐洲人心中,一提到希臘就會涌起一種家園之感?!边@非常形象地說明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起之所在,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希臘文化源于宗教神話,他們重視宇宙的探索及人生的奧秘,并熱衷探討哲學與科學;希臘在政治、社會方面相當注重人文,當近東國家正在發展神權、王權之際,希臘人已經開始關切人民與國家的關系,無論是詩歌、戲劇都離不開人文色彩。除了希臘的神廟、雕塑是我們常見的文化遺產外,還有更重要且影響整個希臘發展的,便是邏輯和人文思想。
拜占庭·哥特·早期基督教美術
中世紀藝術包括早期基督教藝術、民族大遷徙時期藝術、拜占庭藝術、海島藝術、前羅馬式藝術、羅馬式美術、哥特式美術等。中世紀藝術的起源是羅馬帝國的藝術傳統和早期基督教藝術的圖像學傳統。這些藝術結合北歐的“野蠻人藝術”而產生了卓越的藝術遺產。除了正規的古典主義沿襲,中世紀時期美術還延續了拜占庭藝術的寫實傳統。與此同時還可以觀察到其在西方間歇地與西歐產生的表現主義萌芽和北歐沿襲的有力的裝飾元素的融合與對抗。中世紀美術運用多種表現材質。其中留存的作品大多數為雕塑、泥金寫本、花窗玻璃、冶金制品和馬賽克藝術。尤其在中世紀的早期,所謂的“次要藝術”或裝飾藝術領域的作品,如冶金制品、象牙雕刻、琺瑯和使用貴重金屬的刺繡較繪畫和紀念性雕塑而言往往更加被珍視。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精神·不拘一格
“文藝復興”一詞的意大利語為“RinascimentO”由ri-(“重新”)和nascere(“出生”)構成。代表了歐洲社會及文化生活的全面更新。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這場在中世紀晚期發源于意大利佛羅倫薩,并擴展至整個歐洲的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科學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風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協調和自然,不拘一格。在建筑藝術方面,它以恢復古典建筑傳統為首任,同時著重探討建筑美感的理性法則。
洛可可·新古典主義·顛覆與繼承
16世紀的古典主義者對文藝復興精神進行了顛覆,從而孕育出17世紀風行于歐洲的巴洛克風格。這是一種背離了文藝復興精神,打破理性的寧靜與和諧,具有濃郁浪漫主義色彩的藝術風格。集中體現在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響到了家具和室內裝飾。而繼承巴洛克衣缽的是18世紀產生于法國的、細膩柔媚、色彩豐富、極度重視裝飾的洛可可風格。伴著洛可可奢靡享樂的步伐,歐洲藝術迎來了新古典主義。這一方面源于對巴洛克和洛可可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在風格與題材上模仿古代藝術,通過對傳統藝術風格進行改良簡化,希望重拾典雅高貴的傳統精神。
現代主義·ArtDeco·多元化·抽象表現主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藝領域開始了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而隨著20世紀而來的、更為猛烈的工業文明,以及相應而生的機械美學,讓藝術有了新的面貌。以Art Deco風格為統領,以機械式的、幾何的、純摔裝飾的線條來表現,如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齒輪或流線型線條、對稱簡潔的幾何構圖等等,并以明亮且對比的顏色來彩繪。同時。遠東、中東、希臘、羅馬、埃及與瑪雅等古老文化的物品或圖騰,也都成了Art Deco裝飾的素材來源,藝術和設計變得更為多元化。
AD 1960至今
60年代·當代藝術·波普風格·幽默·全球化
20世紀60年代,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西方國家的新銳青年們開始奉行一套與傳統截然不同的價值觀。這種源自思想深處的變革,深深影響了藝術與生活。無論是約翰·列儂的英式搖滾還是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文藝在此呈現出一種極為開放的包容狀態?!叭巳硕际撬囆g家”大概是對古典美術最大的挑釁宣言。而從1960年至今,這種影響愈加強烈。在已經被模糊了各種邊界的今天,西方文化中的“古典主義”或者“新古典”風格,都已成為人們隨心所欲再創作的素材,歷史中那些經典的形象與定義正變得更輕松、更幽默、更流行,更加接近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日常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