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胡文忠,姜愛麗
(1.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分院,吉林長春130033;2.大連民族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會展業是會議業和展覽業的總稱,是一個影響面廣,關聯度高的新興服務行業。會展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他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經濟具有重大的影響[1]。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穩步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展會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在各地區和各大中城市快速興起,如廣州的廣交會、深圳的高交會、西安的楊凌農博會等名詞廣為大家熟知,會展業已從規模化發展逐步轉向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并顯示出強大的關聯效應和經濟帶動作用,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上海世博會的承辦,將會展業的發展推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向世界展示中國,其影響與作用不可估量[2]。
作為會展業的一個分支,中國食品博覽會或中國食品博覽會暨交易會(以下簡稱“食品會展業”)也在會展經濟和食品經濟發展的雙重影響下得以快速發展,食品會展業在促進食品市場發展、帶動食品產業升級、提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國際化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認知和肯定,發展食品會展業,可開拓更為廣泛的食品國際國內市場,在促進農業食品全產業鏈和安全鏈的健康和快速發展中必將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食品會展業的宗旨就是為食品行業及相關產業服務,為食品企業提供需求信息和商貿交流的平臺。目前,食品會展業已發展成為我國主要的專業展會暨交易會,為食品企業搭建了學習、交流、展示和提升的平臺,也為食品企業提供了展示自身形象,拓展發展空間的良好機遇。在展示全國食品及相關產業最新成果和品牌形象,加強國內食品企業的技術交流和經貿合作,推進食品消費與流通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會展業的發展,食品會展業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以年均近15% ~20%的速度遞增,食品行業經濟效益逐年攀升,已成為國民經濟和食品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和新亮點。目前,食品會展業的發展隨著中國會展業在區域分布上,基本上也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成都、西安、昆明等會展中心城市的環渤海食博會展經濟帶、長三角食博會展經濟帶、珠三角食博會展經濟帶、東北食博會展經濟帶及中西部食博會展城市經濟帶等五大會展經濟產業帶框架[4-6]。
近年來,食品會展業發展快速,全國每年舉辦規模和影響力較大的食博會達數十場次,據不完全統計,2011年舉辦各類食品博覽會或交易會達60多場,2012年舉辦各類食品博覽會或交易會達70多場,2013年舉辦各類食品博覽會或交易會達80多場。舉辦城市由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深圳、廈門等城市,延伸至寧波、南京、沈陽、長春、鄭州、濟南、大連等城市,食品會展業已成為“觸摸世界的窗口”和“城市面包”,它能夠同時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而且能夠加強城市與外界的商業貿易、文化交流,提高城市知名度。同時,食博會帶來的商流、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直接推動商貿與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其他產業全面發展。如今的食博會正在向著國際化、專業化、規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力[7-8]。
a.中國食品博覽會暨交易會(武漢)(以下簡稱“食博會”):由國家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支持,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現已連續舉辦了22屆,是我國舉辦歷史較長、影響較大、效果較好的知名展會之一。
b.中國食品博覽會(成都)(以下也簡稱“食博會”):是由國家商務部重點培育的食品行業專業展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在第八屆食博會有來自35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國31個省、區、市的3042家企業參展,參展參會總人次15萬人次,其中專業觀眾超過3萬人,貿易成交額達125億元。
c.中國食品博覽會(寧波)(以下也簡稱“食博會”):由浙江省政府與中國商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聯合主辦,已連續成功舉辦九屆。在食博會的規模、效益屢創新高,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已發展成為中國食品行業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影響最廣和成效顯著的龍頭展會。在第八屆食博會,共有2000余家企業參展,境外有20多個國家或地區企業參展參會,參會參觀總人次31.6萬,展會成交額達到115.1億元。
d.還有中國廣州國際食品博覽會、上海有機食品博覽會、全國糖酒交易會、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等。現在更加向專業化和節日化發展,如保健食品、茶業、休閑食品、有機食品、水產食品、飲料食品、迎新春年貨購物展會等,極大的活躍市場,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同時,食博會與旅游業有效對接,進一步打造不同區域特點氣候條件下的觀光景點、歷史與飲食文化。在不同地區舉辦的食博會引來了全國各地的特色食品,豐富食品市場,且價廉物美,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被稱為“老百姓的食博會”,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尤其是舉辦區域食品工業的發展。如武漢市因食博會獲得“中國食品交易之都”的美譽。2010年,商務部批準湖北省舉辦“中國(武漢)國際食品交易會”,因此,食品會展業積極探索國際化道路,吸引了包括美、英、法、德、日、韓及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展,促進了對外宣傳和招展招商工作。
食博會一般設有特色明顯的主題,但都以招商引資、項目推介、貿易展覽為主線,來展示了食品工業實力[3]。食博會可成為擴大開放、促進消費、齊心破危局的交流會,可成為互相學習、合理競爭、共謀發展、互利共贏的合作會,食博會是中國企業的大聚會和全聚會,可推進中國食品品牌和精品的打造,推進中華民族食品全面走向世界,推進食品企業成為國人廚房,為世人餐桌提供安全健康食品的大工廠[5]。
a.食博會即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張名片,不但可以加強食品生產企業與全國食品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有效地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食品博覽會這扇窗口,不斷演繹中華飲食、文化、經貿與合作的生動傳奇。
b.食博會可以成為展現不同地域文化、交流飲食理念、拓展經貿關系、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c.食博會可提供最安全放心的食品、最優質全面的服務、最貼心實惠的價格,開展供免費試吃、優惠團購、有買有贈等多種多樣的優惠促銷活動,可為參展食品企業和消費者近距離、面對面的交流,從中得到最大的共贏實惠。
d.食博會可以實現引進合作投資項目、擴大食品市場份額、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等多方面的成果,為打造食品生產基地、研發基地、銷售基地、消費基地、教育基地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在打造食品生產企業品牌和產品銘牌中具有主要的作用。
e.食博會是中華民族傳統食品、不同地區的特色食品、臺灣名食品、國際知名品牌食品的充分展示,起到相互交流和發展的作用。每屆食品博覽會都有上千種名優食品呈現給廣大參展觀眾,屆時來自全國流通領域的食品批發商、經銷商均將光臨展會,參展的專業觀眾將達到數萬人,是食品企業推介產品、開展廣告宣傳、招商引資、項目推介和合作交流的良機。
f.食博會可成為海峽兩岸食品企業拓展事業的交流合作平臺,提高海峽兩岸食品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探討海峽兩岸食品安全未來的發展方向,搭建海峽兩岸食品科研單位與食品企業產學研結合的平臺,共同促進科技成果交流與轉化。
食博會舉辦的場館及其配套設施不夠先進:專用場館面積不足,在展會期間常發生行走不暢、人流擁擠、交流洽談場所缺乏等[9]。場館展示與宣傳設施不完備,交通工具難以滿足會展需要,公共環境維護與衛生安全設施等都需要完善。在展會中缺乏國際品牌參展,國際影響力低,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國際會展人才,另外,參加展會企業產品質量低,缺少特色產品等。
食品產業是國家和各地政府的基礎性支柱產業,是促進“三農”、保障民生、穩定社會、保障就業的戰略產業,也是應對經濟增速放緩、金融危機和各種災害影響的首要舉措。中國食品會展業對促進全國及我省食品產業發展和食品市場的繁榮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0]。
a.食博會的策劃與實施:根據食品生產過程即從農田到餐桌的產業鏈,分成五大版塊:第一、中國食用農產品交易會,第二、中國食品工業博覽會(包括加工、制造、包裝、投資、合作),第三、中國食品博覽會,第四、中國(武漢)國際食品交易會,第五、中國餐飲產業博覽會暨采購大會。
b.食博網的設置與運行:當今社會已進入電子商務時代,電子商務的推廣,可使食博會線上線下一起推動,更好的和廣大消費者聯系在一起,也使更多的消費者了解食博會,參與食博會,支持食博會。食博會將建立有自主知識產權、有自主品牌、大數據云服務的門戶網上平臺和微信平臺——食博網,以促進食博會現代化發展。
c.食博會的模式與產業:食博會可邀請全國食品界人士參展、辦展、投資、貿易,全面實施并落實“十二五”食品產業發展規劃,使我國食品產業再上新臺階,推動全國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的聯接、合作、發展,促進食品大工業、大流通、大市場的形成。探索食品行業會展的新機制、新形式、新模式,加快食品會展業規范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展會期間可舉辦展務聯席會、高科技創新產品發布會、全國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市場開發研討會、省際或地區間的合作交流懇談會、特色產品推介會暨商企對接會等活動。
d.食博會的平臺與人才:食博會期間,可舉辦食品工業發展高峰論壇、品牌推廣、形象宣傳等活動。食博會應向舉辦地區的相關院校大學生開放,邀請大學生作為志愿者參與食博會,開闊他們的視野,了解食品產業發展前言和趨勢,作為一次難得的以消費者的身份參加與學習、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鍛煉的實踐機會,激發為我國食品產業發展奉獻智慧和力量的積極性,實現雙向選擇就業和創業。
食品會展業為提升中國食品及相關產業最新成果和品牌形象,加強國內外食品企業的技術交流與經貿合作,推進中國食品消費與流通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闡述如下:
a.產品展銷平臺。建議將食博會舉辦地點固定在具有經濟發展好、地方產品特色顯著、交通便利的城市。可根據我國不同區域,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食博會,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基礎上,建設東北、西北、華南、西南、中原等全國區域性的國家級或國際級的食博會。
b.國際采購平臺。邀請國際友好城市組團參會,加大對國外和港奧臺地區跨國連鎖集團總部或區域采購中心及食品批發商、經銷商的招商力度,著力提高跨國企業采購份額,擴大國內食品及相關產品出口。精心組織好跨國企業與供應商貿易洽談會、產銷對接會,把食博會打造成為食品行業的“廣交會”、國際食品采購交易的重要平臺。
c.品牌塑造平臺。建議設立食博會品牌展區,把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和品牌產品放在一起集中展出,形成品牌相互烘托效應,進一步調動知名大品牌企業參展積極性,提升知名企業、知名品牌產品的參展比重,使食博會成為名副其實的品牌展會。
d.技術創新平臺。邀請國內外知名食品及相關行業的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參與食博會互動,在食博會期間,召開國內外食品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及食品安全等問題研討會,舉辦科技成果推介會、演示會及科技成果交易、轉讓專場活動,促進食品及相關產業的科技創新。
e.信息發布平臺。建立食博會參展企業名錄、知名食品品牌信息庫和國內外采購商、經銷商數據庫。加強食博會與媒體的互動,溝通媒體信息傳播渠道,使食博會相關信息傳得更遠更廣。
f.知識產權保護平臺。邀請知識產權相關部門提前介入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把住食博會準入關口。嚴厲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從而使食博會真正成為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平臺。
中國食品會展業已發展成為中國食品行業規模大、檔次高、人氣旺、影響廣的行業,彰顯了專業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特色,助推食品產業上下游有效銜接,有效促進了食品產業的快速與健康發展,在食博會期間,舉辦如“中國食品發展高峰論壇”等各種報告會、交流會、研討會等,從更高的層面對食品行業發展予以指導,開拓中國食品消費市場,引領中國食品走向世界。食品會展業將成為謀劃中國食品行業發展、培育知名品牌、開拓內外市場、提升流通效率的重要平臺,成為打造中國高端食品行業的國際貿易平臺,加強同行業之間交流與合作,提升食品行業優質產品知名度和食品品牌。
[1]過聚榮.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270.
[2]劉繼輝.中國會展業發展研究[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2):58-61.
[3]王敏,李顯軍,袁敏芬.有機食品博覽會的評估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3):6-9.
[4]王小兵.城市會展業發展模式及政策選擇[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3):38-42,48.
[5]鄭建瑜.上海會展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旅游學刊,2000(6):40-44.
[6]張徽燕,邵明剛,王文.成都會展業發展現狀分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9(3):5-8
[7]周春躍.中國會展業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5):42-51.
[8]陳曉陽,許維祥.促進我國會展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2,16(1):37-39.
[9]程紅,路紅艷.從國際會展業發展動態看我國會展業發展方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3(3):29-32.
[10]趙伯艷.城市會展業發展中的政府角色探析[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1,31(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