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括號內數字表示起止頁碼)
本刊編輯部
第1期(總181期)
句子的合格與不合格 陸儉明(1-9)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張漢良(10-20)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鞠玉梅(21-25)
■國外修辭學名篇選譯
美籍華人修辭的形成——解讀中式簽語餅 LuMing Mao(毛履鳴)(汪建峰譯)(26-40)
立場概念及其研究模式的發展 羅桂花(41-47)
年度詞語排行榜述評與流行語的概念辨析 李明潔(48-54)
語篇特征探析 丁金國(55-64)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劉東虹(65-71)
結構性話語標記:語義-句法-話語界面——以“A就A”為例 張 滟 (72-82)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朱 軍 史 沛沛(83-90)
■修辭學人口述史
袁暉先生訪談錄 劉 斐 殷 禎岑(91-95)
■動態·訊息
兩岸文字使用情況學術研討會在澳門召開(9)
2014年語言的描寫與解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復旦大學召開 (64)
本刊聲明 (95)
第2期(總182期)
“招聘”和“求職”:構式壓制中雙向互動的合力機制 施春宏(1-11)
■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研究
主持人語 胡范鑄(12)“案例庫修辭學”: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研究的一種進路——兼論“面向中亞的跨文化交際案例庫”設計的基本思路 胡范鑄 胡 炯梅 樊 小玲(12-21)
態度資源、身份認同、權力資本與“超個人話語”的建構——基于中美運動員獲獎感言比較的分析 楊 敏 (22-28)
菲律賓青少年關于中美日國家形象的認知——基于“詞語自由聯想”測試的分析 陳燕玲(29-35)
從“匪”類套語看新聞語篇中他者群體的污名化——中國新聞語言現代性進程的一個視角 付 伊 (36-41)
■廣義修辭學研究
主持人語 譚學純(42)
融入大生態:中國修辭學研究突圍十年回顧與反思——基于廣義修辭觀的學術邏輯和學術實踐 譚學純(42-57)
廣義修辭學研究范式: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 高萬云(58-66)
修辭學研究:巴赫金批評了什么——兼談廣義修辭學觀 朱 玲 (67-73)
大江書鋪《修辭學發凡》系列版本研究——基于副文本版權頁與《正誤表》的考察 張虹倩(74-80)
兩岸四地漢字認知及使用狀況報告 黃 翊 (81-89)
■修辭學人口述史
張靜先生訪談錄 宋姝錦 姚 遠 (90-93)國家形象、民族語言與當代修辭學的維度——第三屆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學研討會述評 翁曉玲(94-95)
■動態·訊息
紀念“大眾語”討論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望道修辭學論壇將在復旦大學召開 (28)
本刊聲明 (95)
第3期(總183期)
■翻譯與修辭
主持人語 劉亞猛(1)
修辭是翻譯思想的觀念母體 劉亞猛(1-7)
■國外修辭學名篇選譯
修辭學的重大定義 米歇爾·梅耶(史忠義譯)(8-13)
圖像化變量與新聞播報的語體變化——從紙媒新聞到電視新聞 聶絳雯(14-28)
信息結構與句法異位 李勁榮(29-34)
“就/才”進程-評價構式的認知修辭分析 何 瑾 (35-40)
小說語文體式中的議論性修辭文本論析 孟建安(41-49)
言外之意的理解與非單調推理 陳麗梅(50-56)
■互文與修辭
“征圣”、“宗經”和傳統藝文互文芻議 周 毅 (57-65)
古代文化典籍核心概念翻譯的修辭選擇——以“六書”名稱英譯為例 酈 青 楊 曉波(66-77)
舟山六橫話中“官”語法化的修辭動因 周梅芳(78-84)
■修辭學人口述史
程祥徽先生訪談錄 殷禎岑 宋 姝錦(85-89)臺灣修辭學研究(2003-2013)評述 張春榮(90-93)
全球視野中的克里斯蒂娃研究——第二屆克里斯蒂娃研究會國際研討會述評 劉 斐 陳 昕煒(94-95)
本刊聲明 (95)
第4期(總184期)
從“來”的代動詞用法談漢語句法語義的修辭屬性 張伯江(1-7)
比擬和修辭可能世界的構建 霍四通(8-18)
■語體研究
網聊語體示情手段研究——兼論傳介方式對不同語體示情手段的制約作用 徐默凡(19-32)
語體能力的實驗方法芻議 吳春相(33-42)
漢英報紙新聞中轉述言語的對比研究 辛 斌 (43-50)
語言的結構與社會的結構 埃米爾·本維尼斯特(朱江月譯)(51-56)
“人在語言中”:本維尼斯特對語言與社會關系的闡述 朱江月(57-63)
從語法到修辭——馬若瑟《漢語札記》評析 姚小平(64-73)
心智哲學視域下的夸張修辭研究 邱 晉 廖 巧云(74-80)
中高級漢語二語習得者辭格使用情況研究 徐曉羽 黃 慧 (81-87)
■修辭學人口述史
黎運漢先生訪談錄 陳昕煒 朱 岱 (88-92)
中國話語·社會發展:當代修辭學發展的新面向——中國修辭學會2014年學術研討會述評 陳燕玲(93-95)
本刊聲明 (95)
第5期(總185期)
■互文與修辭
互文性理論與文本運用 朱莉婭·克里斯蒂娃(黃 蓓 譯)(1-11)
文本解讀范式探析 祝克懿(12-28)
語篇意義結構的穩定性——互文式閱讀的語篇視角分析 殷禎岑(29-38)
漢語推理互文研究 劉 斐 (39-48)
關鍵詞寫作范式的多元化語篇功能 宋姝錦(49-57)
體詞性喻體的語義指稱分析 李秀明(58-68)
凸顯例外與淡化例外——“全稱否定式+‘只’[]”構式的邏輯與認知分析 夏 軍 (69-75)
■方言中的修辭研究
漢語方言中描摹性動詞重疊的修辭學考察——以“VV的”為例 葉祖貴(76-83)
漢語學習詞典元語言的修辭準則——兼論《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的釋義元語言問題 翁曉玲(84-90)
■修辭學人口述史
劉煥輝先生訪談錄 李勝梅 梁 丹丹(91-95)
本刊聲明 (95)
第6期(總186期)
論否定域和否定焦點:基于語用的考察 左思民(1-13)
否定詞后置處置式功能特點及歷史發展 傅惠鈞(14-23)
從原型范疇看拈連 盧英順(24-30)
近十年西方修辭學研究領域的新發展——基于SSCI的文獻計量研究 李紅滿 王 哲 (31-40)
■國外修辭學名篇選譯
話語分析與修辭研究(節選) 克里斯托弗·艾森哈特 芭芭拉·約翰斯通(田海龍譯)(41-51)
使因懸疑標題的語義與語篇功能研究 楊海明 周 靜 (52-59)
人稱與陳述的關系研究——從人稱和“了2”的搭配談起 李雙劍 陳 振宇 潘 海峰(60-68)
科學修辭學的發生、發展與前景 甘蒞豪(69-76)
會計信息的“爛蘋果效應”與“老鼠屎效應”——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有效性的修辭學分析 陳朔帆 Hu Yidao(77-82)
■修辭學人口述史
丁金國先生訪談錄 田英華 黃 小平(83-87)
國家形象修辭:網絡時代的“說”與“聽”——第四屆國家和機構形象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述評 樊小玲 張 虹倩(88-89)
“大眾語”討論的意義與修辭學研究的進展——紀念“大眾語”討論八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望道修辭學論壇綜述 陳志芳 王 志 (90-92)
《當代修辭學》2014年目錄匯編 本刊編輯部(93-95)
■動態·訊息
沉痛悼念戴耀晶先生 本刊編輯部(23)
《核心修辭學》出版 谷羽亮(40)
本刊聲明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