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寫了塔河油田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效,體現了西北石油人的敬業精神和巨大貢獻。此外,西北油田創新管理的做法與成功經驗也值得其他油田企業學習借鑒。
—2014年第18期《創新者塔河》
文章內容清楚,重點突出,趨勢分析對相關企業深化改革有價值。
—2014年第18期《中石化的非油小伙伴們》
選題和分析聚焦,特別是難點分析得非常透徹,建議部分也有見地。
—2014年第18期《喚醒“睡眠卡”難在哪?》
本文充分體現了國產化方向、技術創新和速度制勝三大關鍵問題對工程建設單位有效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4年第18期《LNG工廠“中國造”》
走出加油站、走進客戶心、走向大市場,歸納得特別好。這是所有銷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優勢的三大法寶。
—2014年第18期《走出來的市場》
大連石化公司 王 衛

2014年第16期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
貴刊最近接連刊登了介紹殼牌先進管理經驗的文章。殼牌的管理令人不勝欽佩,但國企學習殼牌的先進經驗不能簡單移植或套用這些管理技法,必須在注重形成相應的文化理念、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改良自身文化“土壤”上下功夫,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014年第16期《看殼牌如何學習》中談到殼牌設立的“戰爭室”,看起來非常簡單,就是讓員工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組織員工開個討論會。但為什么我們一些企業召開的討論會往往難以達到殼牌企業的“戰爭室”那樣激發員工熱情工作呢?主要原因不是我們沒有像殼牌企業那樣組織員工召開討論會,并把一間會議室命名為“戰爭室”,而是我們一些企業中存在著“官本位”等觀念,對員工或下級中與領導或上級的不同意見尊重與重視不夠。
殼牌企業的“戰爭室”里則沒有等級之分。大家在討論問題時可以進行激烈的爭論,但決不會爭吵,員工也不會擔心與領導意見不一致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被“穿小鞋”,因而一門心思地辨別問題真相,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具體的行動步驟,使問題很好地被解決。因此,我們的企業要學習殼牌企業“戰爭室”的做法,必須建立起像殼牌企業那樣的對員工充分尊重與信任的文化基礎和對員工權益充分重視與保護的規章制度。如果我們的企業沒有對自身文化“土壤”進行改良,那我們的討論會就不會變成殼牌企業的“戰爭室”,也就發揮不出“戰爭室”的積極作用。
塔里木油田 楊 勇

2014年第17期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
近期, 據國家能源局官網公布的消息,中國頁巖氣2020年的產量目標與“十二五”規劃相比下降了一半。在中國簽署首份頁巖氣生產分成合同的殼牌公司也宣稱將縮減在四川的項目規模。回頭看貴刊2014年第17期《涪陵示范—中國頁巖氣發展系列報道之一》,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從國家到國內外企業對頁巖氣的勘查開發,既看到了未來前景又不忽視面對的諸多難題,既不要一哄而起又防止一哄而散,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頁巖氣的開發必然具有中國特色,國外的成功無法復制。中國的頁巖氣資源儲量居全球首位,規模比美國大了1/3,但大部分處在缺水的地區。遠比美國復雜多樣的地質條件,使得頁巖氣埋藏深度有時候是美國的兩倍,開采起來成本要高得多。
頁巖氣在地質家的腦海里,認識突破是打開氣藏大門的金鑰匙。埋藏在地層深處的油氣資源看不見摸不著,以什么樣的方式開采,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大膽想象,小心求證,一步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無數的勘探突破證明了這個路徑。系列報道中的“涪陵示范”,清楚地表明:對頁巖氣這樣的非常規天然氣得施非常之“功”。

《ICIS化工經濟》
2014年9月15日刊
ICIS最新報告指出,2013年對于北美排名全十的化工公司而言,無論是銷售收入還是利潤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方面美國經濟持續穩步復蘇,另一方面擁有石化資產的化工公司正受益于北美頁巖革命成功帶來的充裕而又廉價的原料。展望未來,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學和雪佛龍菲利浦斯化學公司正在美國海灣沿岸建設以頁巖氣乙烷為原料的主要的石化及衍生物項目。這些項目大部分在2017~2018年建成投產,屆時對這些公司的銷售收入和盈利將產生顯著的影響。而PPG工業、宣偉公司和藝康公司仍在通過并購交易來實現業務的增長。
(曉 華)

《美國化學周刊》
2014年9月15日刊
三菱化學控股公司首席執行長小林喜光近日表示,全球化工業已經開始面臨一些重大的挑戰,包括游戲規則的改變以及全球環境、經濟和社會大趨勢。其中,環境、經濟和社會這三大趨勢尤其與化學工業悉悉相關。化學工業應該在解決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以及相關的氣候變化風險、水資源短缺和社會老齡化這三大趨勢方面有所作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化學工業必須致力于基礎創新和變革性的創新活動。這需要長期的堅持和承諾,因為研究和產品投放市場通常有10~20年的間隔。
(曉 華)

《亞洲橡塑》
2014年9月刊
IHS的最新研究表明,未來十年中國將引領全球甲醇需求快速增長,全球甲醇需求將從2013年時的6070萬噸增加至2023年時的逾1.09億噸,年均增速達到6%。與此同時,北美甲醇工業正在復興,受益于低成本頁巖氣原料供應充裕的影響,北美正掀起新一輪甲醇擴能熱潮。 IHS化學合成氣化學品業務全球總監邁克.納什表示,全球甲醇市場格局正在快速轉變。未來十年,中國的甲醇消費量將翻番,從2013年時的3000萬噸大幅提高至2023年時的6750萬噸,北美地區將新增逾1700萬噸/年的甲醇產能。
(曉 華)

《亞洲潤滑油報導》
2014年9月23日刊
美國克萊恩咨詢公司最新發布的《2013年全球船舶潤滑油市場分析和機會》報告指出,2013年全球船舶潤滑油需求達到210萬噸。其中亞太地區占到其中的逾一半,到2023年將接近60%。克萊恩公司預測,未來十年,全球船舶潤滑油需求將以1%的年復合增長率穩步增長,到2023年全球船舶潤滑油需求將達到230萬噸/年。克萊恩公司能源項目經理Kunal Mahajan表示: “亞太地區是全球最大的船舶潤滑油消費地區,也是需求增速最快的地區,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的經濟正在快速增長。”